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察院 157000
摘要:本文就牡丹江市东宁县一带晚三叠—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做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晚三叠—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因
一、地质概况
晚三叠—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在东宁县大肚川镇一带,呈北东向条带状大面积分布,面积约36Km2。
二、岩石学特征
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岩石呈淡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斜长石45%、钾长石30%、石英25%、黑云母5%、少量白云母组成。
斜长石近半自形板状,大小一般2-2.5mm(中),少部分1-2mm(细),杂乱分布,被绢云母、黝帘石交代,表面脏。内可见聚片双晶,卡钠复合双晶,少见肖钠双晶。斜长石牌号An=28。钾长石半自形—他形粒状,大小一般2-3mm,少部分3-5mm,个别5-6mm(粗),杂乱分布,内常见格子双晶,局部可见卡氏双晶,双晶十分清晰,钠质条纹十分发育,条纹微细脉状、枣核状,为固溶体出溶产物。土化较明显。钾长石为微斜条纹长石。石英他形粒状,大小一般2-5mm,少部分0.5-2mm,填隙状分布,内常见波状消光。黑云母片状,片直经0.2-0.5mm,星散状分布,被绿泥石、绿帘石交代,多为假象,少量残留。黑云母多色性Ng′=褐色,Np′=浅褐黄色。
三、岩石化学特征
从表1,岩石SiO2含量介于72.44-74.84%,属酸性岩类。里特曼指数σ为1.90-2.38,说明其岩石类型主要为钙性-钙碱性岩类。按铝饱和度分类,A/NKC主要介于1.13-1.19之间,为偏铝质、过铝质,总体表现出S型花岗岩的特点。
四、地球化学特征
从表2中可看出,二长花岗岩稀土总量在109.83-119.73范围内,轻重稀土比值ΣCe/ΣY在31.46-32.86之间,(La/Yb)N>1,(Ce/Yb)N>1,属轻稀土富集型。Ce的正异常可能为岩石后期处于氧化环境所致。
本次采用Boynton推荐的球粒陨石平均值,进行标准化后做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图,从由图1可知,岩石属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稀土总量不高,且有一定程度的负Eu异常;各岩石稀土元素分配曲线近于相似,表明岩浆具有同源性,差异之处则表明不同岩石的成岩在深度、环境、时间有所不同。
五、花岗岩成因
本区内的花岗岩的矿物组成主要有斜长石、微斜长石和石英,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榍石等。该类岩石属于钙性-钙碱性花岗岩,A/NKC在0.95-1.19之间,属于偏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因此总体表现为S型花岗岩的特点。在CIPW标准矿物中出现顽火辉石、紫苏辉石、铁辉石和刚玉(C),其中刚玉标准分子的含量除仅有的两个样品大于1,多数都大于1,Eu表现为正异常,通过相关数据可以得出,该花岗岩的成因应该属于大陆碰撞,沉积岩经熔融作用形成的,可能与板内造山作用有关。老城子沟—草帽顶子岩体U-Pb同位素年龄为202.19±0.82Ma。由此表明本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应为晚三叠—早侏罗世。
论文作者:郑广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花岗岩论文; 岩石论文; 双晶论文; 长石论文; 东宁县论文; 黑云母论文; 成因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