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论文_杭永平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中心卫生院 江苏 南通 226600)

【摘要】目的: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疾病特征及其预后情况深入分析。方法:以2009年1月—2015年6月进入本院诊疗的年轻宫颈癌患者中,选取58例进行研究,在观察其病理特征的基础上,配合进行随访工作,以评估与预后质量。结果:58例宫颈癌患者中,有51例(87.93%)低分化鳞癌患者,7例(12.07%)中高分化鳞癌患者,(P<0.05);当患者处于疾病早期时,非鳞癌患者的生存率比鳞癌患者低,(P<0.05);术后未出现高危因素的患者整体生存率明显偏高,(P<0.05)。结论:若年轻宫颈癌患者病情判断为非鳞癌,其淋巴结组织出现转移的几率会显著上升,如果患者术后存在着高危性病理诱因,除了要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外,还要对其严密随访,有助于控制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年轻;病理特点;宫颈癌;低分化鳞癌;预后情况

【中图分类号】R73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096-02

宫颈癌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类型,通常会对女性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且表现出年轻化特征,加强防治非常关键。但在防治工作中,为提升防治质量及预后水平,需要对患者病理特点深入分析[1]。鉴于此,为总结年轻宫颈癌患者疾病特征,此次选取58例于2009年1月—2015年6月进入本院诊疗的年轻宫颈癌患者,期待能进一步提升预后。

1.对象和方法

1.1 入选对象

以2009年1月—2015年6月进入本院诊疗的年轻宫颈癌患者中,选取58例进行研究,28岁至40岁,中位值(33.6±2.85)岁;疾病分期:疾病早期患者40例,晚期患者18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分期,对58例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术后对其进行病检,查看患者是否出现断端受累、宫颈间质部位深浸润、盆腔淋巴结组织转移或者是脉管癌栓等情况,再予以辅助性化疗。本次58例患者中,4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而12例患者则接受辅助性化疗。此外,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随访,重点观察其生存情况。

1.3 数据分析

研究数据导入SPSS 19.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均数±标准差(-x±s)代表计量资料,率(%)代表计数资料,(P<0.05)时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所选患者病理特点

58例宫颈癌患者中,有51例(87.93%)低分化鳞癌患者,7例(12.07%)中高分化鳞癌患者,(P<0.05);非鳞癌患者出现淋巴结组织转移的概率明显比鳞癌患者更高,(P<0.05),此外,非鳞癌患者与鳞癌患者在脉管浸润情况、间质的浸润情况以及治疗措施方面对照,(P>0.05),如表。

2.2 患者病例类型及其预后状况间的关系

随访至今,发现当患者处于疾病早期时,非鳞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是66.67%(4/6),鳞癌患者的是91.18%(31/34),(P<0.05);当患者处于疾病晚期时,非鳞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是50.00%(1/2),鳞癌患者的是62.50%(10/16),(P>0.05);间质的浸润程度不足1/2的患者生存率95.83%(23/24),大于/等于1/2患者的生存率则是67.65%(23/34),(P<0.05)。

3.讨论

靳荣[2]等发现,宫颈癌属于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对女性生命健康有严重威胁,而且还存在年轻化问题,对于罹患此疾病的患者而言,由于缺乏宫颈癌的相关知识,诊疗工作水平始终难以得到提升,因此需深入分析其病理特点,在加以针对性救治,以改善预后。此次对58例宫颈癌患者疾病信息深入分析,发现有51例(87.93%)低分化鳞癌患者,7例(12.07%)中高分化鳞癌患者,(P<0.05);当患者处于疾病早期时,非鳞癌患者的生存率(66.67%)比鳞癌患者(91.18%)低,(P<0.05);术后未出现高危因素的患者整体生存率(95.83%)比间质的浸润程度大于/等于1/2的患者(67.65%)高,(P<0.05)。表明年轻宫颈癌患者疾病类型以低分化的鳞癌患者为主,若患者疾病属非鳞癌,且其淋巴结出现转移问题,疾病危险性会更高。此外,如果患者术后表现出各种高危型的病理诱因,其预后质量会明显降低。

一般而言,宫颈癌患者中,如果患者疾病类型属腺癌,其预后质量往往比鳞癌患者差,非鳞癌患者大多存在淋巴结组织转移的问题,且如果患者出现断端受累、间质深浸润、脉管浸润结果呈阳性或者淋巴结组织转移结果呈阳性等情况,其生存率会明显偏低,表明上述因素均属年轻宫颈癌患者高危型病理因素[3]。当年轻宫颈癌患者接受救治时,如果有上述高危病理诱因出现,通常会进行放疗+化疗,并且辅助性进行放疗,但是,放疗方案、化疗方案都可能会对患者性生活造成影响,甚至引起各种类型急性并发症或者慢性并发症,不利于提升预后,因此无法在年轻宫颈癌患者中进行推广[4]。此次研究在对机体病例特点深入观察后,发现淋巴结组织转移以及病理类型等都可能会对患者的预后带来影响,因此在诊治工作中,需将重点对象定义为淋巴结组织转移结果呈阳性、且疾病类型属非鳞癌的患者[5]。

综上所述,若年轻宫颈癌患者病情判断为非鳞癌,其淋巴结组织出现转移的几率会显著上升,如果患者术后存在着高危性病理诱因,除了要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外,还要对其严密随访,有助于控制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周文毓,惠宁,张建平,等.多种新辅助治疗方法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04):303-307.

[2]靳荣,李红芳,张立东,等.蛋白基因产物9.5与宫颈癌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6,32(07):1235-1240.

[3]李燕,王銮虹,朱安娜,等.ⅠB1~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08):598-602.

[4]陈晓露,张波,吴蓉宜,等.CK2β、VEGF和p53蛋白表达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08):1083-1086.

[5]王珊珊,胡尔西旦·尼牙孜,刘攀,等.137例老年宫颈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1):1793-1796.

论文作者:杭永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论文_杭永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