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曾志辉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在肝硬化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肝硬化疾病的1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且将其分为疾病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进行对照研究,且将其分为健康组。对两组对象均进行生化检验,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患者的TBL、DBL、TBA、AST、ALP、γ-GT等指标明显较高,TP、ALB、CHE及A/G等指标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生化检验能够为肝硬化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可有效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生化检验;肝硬化疾病;诊断;临床效果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病因较多,大部分由肝炎引发,主要经多方面因素的持续作用下,使患者的肝脏受损且出现坏死,残余细胞发展成为再生结节,导致结缔组织逐渐增生,且产生纤维隔,对患者的肝脏血供造成影响,造成肝小叶结构、组织变化,进而引发肝脏变形、硬化[1~2]。肝硬化疾病患者的早期症状相对比较隐匿,易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法对该疾病患者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断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组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肝硬化疾病的1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选取健康人群100例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分析生化检验在该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肝硬化疾病的1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100例患者均经询问病史、临床表现、CT、B超、X线片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3];②均无脑、心、肾等严重疾病者;③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将这100例患者分为疾病组,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72岁,平均年龄(45.79±11.07)岁;疾病类型: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20例,药物性肝硬化患者1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22例,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9例,不明原因造成的肝硬化5例。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进行对照研究,且将其分为健康组,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者74岁,平均年龄(46.43±12.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对比,(P>0.05)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受检对象入组后,均叮嘱其保持12h的禁食,然后于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0ml,然后置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后,置入真空管送检,仪器选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所有受检对象的血清样本。检测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L)、总蛋白(TP)、直接胆红素(DBL)、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等,其中TBL、TP、DBL、ALB通过两点终点法检测,TBA采用循环酶法检测;ALP、AST、γ-GT、CHE等指标采用速率法检测。

1.3 判定标准

对两组受检对象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其中病程越长、TBL水平越高代表患者肝脏受损情况越严重;ALB水平、球蛋白的比值(A/G)越低则代表患者的肝细胞蛋白合成能力越差;而ALT、AST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其水平越高则表明患者的肝细胞受损越严重;TBA水平越高,表示患者肝脏分泌、单排泄、解毒效果越差[4~5]。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构建数据库,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和分析,对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单位以均值±标准差( )来表示,当显示P<0.05时,则提示在比较方面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表1可见,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患者的TBL、DBL、TBA、AST、ALP、γ-GT等指标明显较高,TP、ALB、CHE及A/G等指标均明显较低(P<0.05)。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早期时患者的症状往往不够典型,即使产生了轻度病变,患者肝脏中还未产生病变的组织依旧能够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需求,且患者不会产生明显的不适反应,这就造成绝大多数患者在自觉不适症状后已经处于晚期,这就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相关学者研究报道表明,约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已处于肝硬化晚期阶段,严重者甚至已经进展为肝癌,进而严重威胁例广大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6]。由于肝硬化疾病检测过程中涉及的生化检验项目相对较多,这些项目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及合成代谢情况,因此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进行生活检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ALB、TP、CHE及前白蛋白(PA)等指标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的肝细胞蛋白的合成代谢功能;血清白蛋白在肝脏的合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临床诊断时常将其作为肝脏疾病的协助指标,可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A/G比值能够作为评估肝脏病变的重要标志,发病时患者的A/G显著降低,当其<1.0时代表患者的肝病处于严重状态;临床研究显示,严重感染患者的CHE活性明显降低,患者的CHE活性<正常人群60%,严重者甚至会降低至<10%[7],由此可见,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AST、ALT是评估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关键指标。DBL、TBL、TBA等指标则是评估肝脏分泌、单排泄及解毒能力重要指标;γ-GT、ALP等指标则可有效反映患者的胆汁淤积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患者的TBL、DBL、TBA、AST、ALP、γ-GT等指标明显较高,TP、ALB、CHE及A/G等指标均明显较低(P<0.05)。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能够为肝硬化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可有效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红钦.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42-143.

[2]吴晓鲁.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10):80.

[3]朱国祥.肝脏疾病患者的生化检验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0):112.

[4]孟宪霜.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56-1957.

[5]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5):327-335..

[6]赵苗苗.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434-1435.

[7]方婵娟.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2):128.

论文作者:曾志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曾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