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蒿泊小学 264200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处洗手间里,有一人听到隔壁小间里不断发出奇怪的响动,引起了他的好奇心。通过小门的缝隙,他惊讶地发现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里面修理马桶的冲刷设备。这人进门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没能冲掉脏东西,于是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它。
这件小事令这人非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责任感,可见其学校以及家庭教育成功所在。当前,学校责任心教育活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教育学生“爱自己,对自己负责;爱父母,对父母负责;爱集体,对集体负责;爱社会,对社会负责;爱祖国,对祖国负责”,做一名立志报国的人,做和谐社会的主人,将“责任心”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那么,如何将“责任心”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呢?下面就个人几年来的教育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一、树立榜样,促进责任习惯养成
榜样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能使学生把学习榜样当作自觉的行动,促使他们把榜样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责任。为了给学生明确榜样对责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我开展了《我们的肩上要扛起责任》的主题班会。
第一环节:从远处着眼,让孩子了解一些名人的责任心促使习惯养成的案例。如: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是一种责任,雷锋的“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是一种责任,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更是一种胸怀天下和心系人民的大责任。他们的内心时刻都怀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责任习惯,最终帮助他们取得了成功。
第二环节:从近处着手,树立身边的榜样。随着话题“你身边的哪些同学的责任心很强?为什么?”的展开,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李媛媛无论学习或者是打扫卫生她总是认认真真,直到做得最好为止,她这是为自己负责。”还有的说:“开展三八节活动时,王佳新和刘彦君利用课余时间为我们打印主持人稿,买主持人用的夹子,这种为集体而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说得多好呀,从他们的发言中,我知道他们对“责任”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我与孩子一起制订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地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如把教室的地面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要负责并监督打扫好全班教室的地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制定目标卡,转化责任习惯
学生具备责任意识之后,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强化这种责任意识,注重引导学生责任行为转化成习惯。为达到此目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承担责任,要克服他们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性,让孩子独立思考、解决并处理自己应做的事。
在实践中,教师推出了“目标责任卡”制度,包括在校目标和在家目标(目标不仅仅对自己的责任,也包括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每周一向学生发放并进行填写,由老师与家长共同监督目标完成的进度。每周五收回目标责任卡,进行达标检查。凡达标的,就可以获得一张嘉奖令;凡攒够四张嘉奖令的,就可以获得“一星级责任心小标兵荣誉称号”,并以此类推,上不封顶,孩子可以继续夺取二星级、三星级、多星级称号。如果目标未达成,下一周还要继续制订这周的目标,直至目标达成为止。目标责任卡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家长、学生的欢迎,已经形成了“日日争填目标责任卡,人人争当责任心标兵”的良性竞争风尚。
三、多措并举,责任自然内化习惯
当责任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责任就不再是沉重的负担,不再是心灵的枷锁;当责任成为一种习惯,一切行动都是自然而又自如的,没有徘徊,没有退缩,没有计较。
如在少先队开展《洒下一份爱,让花儿伴我成长》活动时,学校给学生提供花种,并教给学生种花、养花的方法。我乘机鼓励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养花心得,用照相机、摄相机摄下自己的养花故事。举办秋季万寿菊展时,班上的段佳璐同学就用自己的照相机拍下了万寿菊发芽、成长、开花的过程,并在照片旁边记下了这样的日记:我懂得了生命成长的不易,其中包含自己的细心照料;就是因为自己对花儿尽到自己的责任,才有了今天的万紫千红,才能被评为“护花小使者”。有的学生养的花柔弱不堪,甚至没有发芽,在他们的表情和话语中,我看到更多的是他们内心的自责,尽管菊花没有养好,但是学生在养花中懂得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责任。
又如:17年5月下旬,学校开展了第一届“责任心小标兵”活动。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奖的学生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成了学校一道道最美的风景,也成了其他学生羡慕的对象。学生们都渴望获奖,这种渴望,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成为了积极参加责任心活动的动力,在活动中潜意识地强化了学生的责任精神,最终内化成一种自然习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责任心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理念,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开展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学生的心田“播种”一颗火热的责任心,筑牢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论文作者:车丽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责任论文; 自己的论文; 责任心论文; 目标论文; 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榜样论文; 《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