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观察瑶医挑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瑶医挑针疗法配合内服壮药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单纯内服壮药治疗。观察膝骨关节炎的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的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的疗效及耐受性。结果: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1.66%、对照组80.00%。治疗后关节疼痛、压痛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瑶医挑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的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瑶医挑针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骨质增生为主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肥胖女性[1],资料显示我国发病率为3%-9%[2]。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尚没有方法可以将其治愈。我院运用民族特色疗法瑶医挑针疗法配合内服壮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风湿病科,共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6)岁,病程 4个月— 14年,平均病程5年。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4±6)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病程6年。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做瑶医挑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维持基础治疗。两组病情程、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3]。
1.2.2 壮医诊断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骆芡(骨关节炎)壮医诊疗方案》。主症:膝、髋、踝等大关节疼痛、甚或肿胀,动则痛甚,重则关节变形。兼症:筋骨痠软,乏力,发僵,麻木。X线检查: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目诊征:“勒答”上龙脉脉络弯曲、红活。
1.2.3 纳入标准
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壮医诊断符合骆芡,关节功能在Ⅰ~Ⅲ级、放射学分级在0~Ⅲ级。年龄38-68岁。
1.2.4 排除标准
①严重关节畸形患者。②关节功能在IV级;③放射学分级属IV级;④合并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⑤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⑥妊娠、哺乳妇女。
1.2.5 剔除标准
①纳入未按研究方案治疗的病例;②治疗不按时治;③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开始治疗前1个月均停服其他镇痛剂、关节软骨保护剂及停用其他外用药膏,均治疗1疗程后判断疗效。
2.1.1 对照组
给予壮药内服基础治疗。壮药内服基本方如下:宽筋藤20g、藤当归20g、土牛膝g、倒水莲20g、山霸王15g、忍冬藤15g、两面针10g等。气虚者加牛大力、五指毛桃等,血虚者加鸡血藤、血党等。血瘀者加千年健、走马胎等。每天1剂,每天分2次温服。
2.1.2 治疗组
瑶医挑针疗法配合壮药内服治疗。壮药内服基本方同对照组。瑶医挑针疗法:①需要准备的针具:已消毒三棱针。②操作要点:选好挑点(一般取肿胀或屈曲变形的关节周围及关节周围压痛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挑点处皮下注射一直径约0.5cm小皮丘,左手拇指绷紧挑点皮肤,右手握紧针具,对准挑点迅速入针并挑刺,挑断或挑出皮下纤维,然后在挑点局部加以拔罐约5-10分钟,使之尽可能出血。③疗程:每5-7天1次,4次为1疗程。
2.2 观察内容
2.2.1 疗效观察指标:(1)疾病疗效;(2)壮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体征记分法:①关节疼痛度:0分,无疼痛;1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2分,中度疼痛,疼痛一般不常持续,但发作时极痛苦,影响睡眠;3分,重度疼痛,疼痛持续且难以忍受,经常影响睡眠。②关节压痛度:0分,无压痛,重压或作剧烈活动时无压痛;1分,轻度压痛,在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重压,患者称有压痛;2分,中度压痛,重压时患者皱眉表示不适,活动轻度受限;3分,重度压痛,重压时患者退缩,活动严重受限。③关节活动度:0分,活动自如;1分,轻度活动受限;2分,活动明显受限;3分,完全不能活动。④关节肿胀度:0分,无肿胀;1分,轻度肿胀;2分,肿胀与骨突相平,不影响功能活动;3分,肿胀与骨突相平,影响功能活动。
2.2.2 安全性观察
①一般体格检查。②不良反应观察,如皮肤过敏。
2.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疗效标准》(ZY/001.1-94)[4],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关节炎(骨痹)的相关标准进行疗效评价[5]。
2.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ESR、CRP正常;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ESR、CRP明显下降(下降≥70%);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ESR、CRP有所下降(≥30%、<70%)。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ESR、CRP无改变(或下降<30%)。
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3项症状、体征为判断指标。
2.3.2 壮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显效: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有效: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无效: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6%、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
4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临床上因膝痛就诊的患者中,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膝关节退变导致血供障碍,滑液分泌减少,黏膜韧带、腱膜骨膜相互粘连,同时周围韧带及肌纤维撕裂、出血产生无菌性炎症,在组织恢复过程中发生韧带、肌肉、骨之间的相互粘连,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不一,部分组织处于痉挛状态。本病在临床上引起患者膝部疼痛、肿胀的原因很多,但软组织炎症是主要因素。因此,缓解或消除膝关节软组织的炎症,就能减轻或去除膝部的疼痛、肿胀症状。
瑶医认为本病属于“风敌症”范畴,缘于素体本虚,或感受风、寒、湿等外在邪毒,亦或外伤留瘀,致使体内盈亏失衡、阴阳失调而发病。并根据天、地、人“三元和谐”、万物消长的“盈亏平衡”等理论,采用“盈则消”“亏则补”治则,擅用挑针外治疗法,调整或促使机体“盈亏平衡”,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瑶医挑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取穴原则多是膝关节周围痛点穴位,多位于内外侧关节间隙、髌骨下等部位。这些部位都是软组织炎症聚集的部位,通过挑出或挑断炎性粘连组织的皮下纤维,缓解或消除局部炎症,最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作用。此疗法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患者也无明显的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经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之镐主编.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1:475.
[2]张乃峥,施全胜,张雪哲,等.膝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2):84.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6):416-41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8.
[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1版.第一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2.
[6]刘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J].中医正骨,2002,14(1):51-53.
论文作者:钟丽雁,李凤珍 龙朝阳,李新明,王苑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关节论文; 疗效论文; 骨关节炎论文; 疼痛论文; 压痛论文; 膝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