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若干基本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新世纪新时代面临复杂执政环境,保证党的执政实践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需要。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定简称《决定》),总结了执政55年来党的主要执政经验。这些主要经验中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本文将从党的指导思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完善制度制约和监督机制、执政党自身建设等四个方面,对党的主要执政经验进行探讨。
一、勇敢、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旗帜,坚持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
《决定》指出的第一条执政经验就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在经历发展中挫折的历史关头,总是毫不动摇地捍卫自己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和纲领,而且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在不同时期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光辉思想,也为我们摸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形成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和毛泽东逝世后,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和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而提出的毛泽东思想不能再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错误观点,邓小平及时地提出了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必须把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与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严格地区别开来的正确观点。为此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又继续前进了。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重大事件,中国也在1989年春夏之交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波。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还能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不要改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的方针路线呢?邓小平说:“我们的一些基本提法,从发展战略到方针政策,包括改革开放,都是对的。”“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纠正,不足的要加点劲。”江泽民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郑重宣布,党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在随后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篇讲话还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这些论述表明在新的历史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又一次捍卫了自己的旗帜、纲领与路线。
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未来政治走向和发展问题,再次为全世界所瞩目。中共十五大回答了这一中外人士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的宣言,它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要坚决地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中共十五大为什么要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呢?正像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高地概括了党80多年来特别是执政50多年来的根本经验。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再次体现了党在指导思想及自身建设问题上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新发展,因此更能够体现新形势和时代发展对执政党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能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旗帜,坚持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经验。
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决定》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坚持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又一条重要的执政经验。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奋斗日标与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相一致。中国共产党从创立时的50几个人,发展、壮大为今天具有6800多万党员的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根本的原因是党坚持了正确的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那里获得了衷心的拥护和巨大的支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执政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一个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如何,决定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关系是亲是疏,则取决于这个政党的纲领、方针政策能否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及所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纲领,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政治利益,也从根本上符合中国人民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并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不断健全了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并进一步维护、实现和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民主政治权利和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利益,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满足。所有这一切,都从根本上代表和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
有2000多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之所以在成立88年、执政74年后丢掉了执政党的地位,根本原因是它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极大地损害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最终遭到了苏联人民的唾弃。中国国民党曾经是一个比中国共产党大得多的政党,由于它与人民为敌,顽固地坚持内战、独裁政策,最终丧失了人民群众对它的信任。江泽民在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曾讲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用水与船的关系来警示全党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中国人民从长期社会发展中而得出的这一有益古训,对于认识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具有深刻的真理性和启示性。
历史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建立时开始,就是代表人民群众去夺取政权、掌握政权和使用权力,使人民从被压迫被剥削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使人民从贫穷落后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走向日益富裕的生活。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80多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无论是过去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是现在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因此不管是在顺利的情况下,还是在革命或建设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刻,人民群众始终能够和党站在一起,同心同德。这是我们党一切力量的源泉和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总结自身经验和吸取各国执政党的经验教训,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验和规律。
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决定》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制约和监督之下。这是落实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一政治体制改革重要任务的重大步骤,为此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尽快完善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不仅符合实现国家事务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执政党增强执政能力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体制以及不断健全起来的党内监督体系,就是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互配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制衡机制。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执政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得以完善,保证了我国公共权力的行使。但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旧体制的消极影响不可能挥之即去,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法制建设,也不可能短时间内达到完善。因此,新旧体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必然有着“并存”现象,各种权力在整合过程十往往存在较多漏洞,甚至出现管理方面的空档,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运行也因此而不能进入良性循环。这既给少数人浑水摸鱼提供了便利,也给某些领域、某些部门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侵犯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的行为提供了机会。江泽民曾经指出,在商品经济开始趋于活跃,而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尚未通过法制形式严密规范的时候,权力和金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最容易滋长蔓延。
完善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十分迫切的任务。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是我国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标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结构合理是指对某些过于集中且易发生腐败的权力进行适当的分解;配置科学是指对权责的配置要科学,体现权限明确、各司其责;程序严密是指根据分解后的权力结构和各自的权责配置来设计权力运行的具体程序;制约有效是指行使权力的各个部门或岗位既能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又能互相把关、互相制约。针对腐败现象频频发生的重点领域,江泽民还具体指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的决定程序;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等。
建立健全防止权力滥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继续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是建立权力制约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和实现国家事务管理现代化所必需的。根据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比较健全而运行过程中人为干扰因素较多的实际情况,应该重视行政程序和权力制约的法制化问题,在法制建设方面必须考虑立法要有利于权力制约机制的形成及运行。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论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这个重要问题时,特别强调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进一步强调了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此外还提出了建立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和罢免制,加强社会监督和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和申诉权。这些必要的制度,都反映了实现权力制约和有效监督的客观需要。
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是保证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良性运行的前提,是今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使党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大举措。
四、以改革的精神加强执政党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全国执政党,是因为党在形势与任务的转换过程中,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从严治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团结统一,同时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执政经验。
早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已预见到了党从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执政党后将要遇到的严峻挑战,及时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十分深刻地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他要求全党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执政后手中的权力,警惕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和生活方式对党肌体的腐蚀。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才使全党战胜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后遇到的困难,创造了历史上党风最好的时期。
经过80多年各种风浪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一个政治上高度成熟、思想上高度统一和组织上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但又不可否认,现在也存在着一些同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合的消极现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曾经反复告诫全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需要十分注重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江泽民在各种场合多次指出:有些党员和党的组织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违反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领导原则和组织原则,任人唯亲,影响了党内民主生活的正常发展;极少数腐败分子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贪图享受,挥霍浪费,官僚主义严重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党的先进性水火不相容的。
为了从严治党,保持党的战斗力和先进性,江泽民对党的干部教育问题曾提出了“三严四自”的要求: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后来又发展为“四严四自”,增加了“严格教育”。江泽民还说过:“不进则退”这个法则,对谁都是一样起作用的,因此不可放松对党员和干部的严格要求。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又深刻地指出:“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成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衡量党的建设搞得好与不好的标准,从而把从严治党的问题提到了更高的地位。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以改革的精神搞好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在这方面,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这个主题,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学习,并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优化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性任务,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督促各级党员和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总结党多年来执政的基本经验具有重大意义。自从江泽民2001年“七一”讲话提出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以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任何情况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发展生机和先进性,做到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并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保证党的执政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