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层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王晓亮

简析高层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王晓亮

黑龙江省六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裂缝问题是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的质量通病,引发裂缝问题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混凝土配比失衡、施工环境不理想。除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外,水泥的水化热特性也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内部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没有散失途径,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进而造成裂缝。本文以温度裂缝为例,分别从布设冷却循环管、进行内部温度监控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温差控制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对保障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超后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同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要求结构厚实,混凝土在其中所占比例较大,且工程操作工艺较复杂等特点。大体积混凝土于建筑工程中,其结构体压力来自温差变化,以及混凝土均匀收缩。高层建筑中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有一个基础箱形状以及筏式底板,其主要特点是:

(1)全部或部分处于地下的建筑物,且具有较强的防水功能,钢筋混凝土需合理控制裂缝,这样就不会出现承载力缺乏的情况;(2)结构操作过程中现浇混凝土应选择超静定结构,具有复杂温差和收缩变化,比较容易产生裂缝;(3)超静定地下建筑结构,一般都能适应承载力的建设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若合理控制了温差及收缩,也就可以避免出现裂缝。(4)混凝土如果标号过高,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过量,水灰比较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形变,从而因收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是钢筋结构,配筋率应在0.4%左右,所以控制裂缝,就应该将控制配筋率作为参考。

二、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准备

1、布设冷却循环管

为了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需要在其内部增设冷却循环管,该循环管的长度一般为50mm,并注意对该循环管进行养护。在养护时对进出水管实施水温控制,并把温度差异控制在10℃之内,冷却管内的冷却水最好流速为0.6m/s。

2、布设温度测量元件

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进行监测,监测其基础底板温差变化,并通过相应测温设备来执行上述任务,监测温度分布点常用仪器是JDC-2型便携式电子测温仪。而在选择测量温度的点位时,可从纵截面程度上,实现混凝土底部功能的覆盖,还可在其中部和上部设置测温点位。横截面的覆盖,尽量保持在混凝土左、中、右3个层面上。

3、施工技术准备

(1)温差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降温时,产生裂缝的原因通常是降温与水分蒸发等,外部约束功能影响也会使其出现形变,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因此需要避免使用水化热大的水泥,通过降低温度差异来合理控制温度变化,避免建筑体出现温度裂缝。在处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化热问题时,可尽量避免水化热使得温度升高,施工前做好预防裂缝的准备,施工后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以中低热水泥作为施工中的首选,在其中适量增加外加剂。例如:增加一些粉煤灰外掺料,骨料的选择应注意粗骨料和最大粒径相匹配,而选择细骨料时应多采用中砂与粗砂。

(2)混凝土配比。混凝土的配合比也是决定大体积混凝土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中所用的大体积混凝土,其组成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等。这些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形成混凝土,且配合比例需要按照相关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现场施工队伍没有严格控制配比,导致各类物料的比例失衡,就会对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及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大体积混凝土中水的比例偏少,后期混凝土过快干燥,容易出现干缩裂缝。因此,在准备阶段,现场技术人员就要明确混凝土配比,并在后续的施工中严格按照这一比例制作混凝土。

(3)机械准备。施工前应注意统一各家混凝土搅拌站的用料和配比,以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还应避免混凝土浇筑时运输受阻,导致浇筑的底板产生冷缝。所以在事前应明确整个运输路线,并提前对运输做出规划,将罐车编号,规定不同车辆的进出时间段和进出路线,运输路线应不少于两条,一条用于正常运输,另一条作为预备路线,以确保搅拌车运输过程不会受到干扰。

三、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浇筑

施工过程中,应参照相关施工技术标准合理区分,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顺序进行安排。施工分段两个主要参考因素分别是:混凝土泵送能力、混凝土浇筑速度。通过协调这两方面可预防后期出现冷缝的情况,另外混凝土浇筑完成阶段应减泵,避免混凝土升速加快引起胀模,浇筑方式可通过斜面分层、薄层振捣等方式进行施工作业。

2、混凝土振捣

泵送混凝土会有斜坡度,该坡度可与浇筑带前中后分设振捣棒,振捣棒设置于混凝土卸料点、混凝土斜面中位、坡脚和钢筋之间的底层,以便振捣棒于混凝土卸料点上让混凝土通过面层钢筋,再聚集于其底层位置,而其中位振捣棒可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底层的振捣棒则能够让混凝土顺利流向下层钢筋的位置。

3、混凝土养护

在完成上述施工任务后,还需要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根据高层建筑工程量的大小,养护时间也有所差别,通常情况下不得低于20天。养护工作的内容需要根据天气或工程需要来确定,例如在夏季高温环境下,需要定期进行洒水保湿,防止因为水分蒸发过快出现裂缝;拆模前,需要先检验混凝土是否完全干燥,避免拆模后混凝土发生变形,影响建筑结构稳定性。此外,后期养护也可以结合大体积混凝土中安装的温度测量元件,理论上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0℃,可以控制裂缝的产生。因此,当施工人员检测到内外温差过大时,就要通过冷却循环管或其他措施,使内部混凝土"降温",以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总之,养护操作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关系到大体积混凝土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

结语: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水利工程、高层建筑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虽然具有诸多应用优势,但是裂缝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自身特点和施工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采取全过程控制,切实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波,赵飞,罗轩忠,等.武汉绿地中心工程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5(4):14-17.

[2]韩波,王涛,肖永辉.当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的研讨[J].科技与企业,2015(5):142-142.

[3]董世威.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防治措施分析[C]//"决策论坛--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

论文作者:王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简析高层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王晓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