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论文_李丽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 813099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0%。同时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RDQ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脾肺并治;针刺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前言: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大多以反酸、烧心以及胸骨后疼痛几种为主[1]。当前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一般会采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方案,但是取得的治疗并不十分理想。对此,相关学者提出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的治疗方案,利用这种方法来提升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本文就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展开如下分析。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组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15例)。观察组包括10例男性患者和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区间为26~60岁,平均年龄为(39.52±10.23)岁,平均病程为(10.35±7.56)月;对照组包括8例男性患者和7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区间为28~60岁,平均病程为(38.49±10.26)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0.65±7.20)月。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药物用量为每次40㎎,用药频率为1次/d,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治疗。选用0.3mm×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对患者的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合谷以及太冲几个穴位实施针刺,治疗频率为5次/周,每次留针20min,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DQ积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借助SPSS19.0软件来完成,当P<0.05时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中一共有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被评定为显效,有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被评定为有效,有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被评定为无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一共有4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被评定为显效,有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被评定为有效,有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被评定为无效,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0%(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DQ积分对比

由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DQ积分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RDQ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逐渐变化,使得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原因认为与夜间酸突破、PPI抑制不全、食管动力异常、非酸反流、药物代谢个体差异以及食管高敏感性等有关。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为主,以此来达到减少患者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和促进患者胃肠动力增强的目的。而针灸治疗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治疗方式,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属于“嘈杂”和“吐酸”的范畴内,其病位大多在食管,中医认为这种病症往往与患者的脾胃疾病有着直接的连续。借助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方案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化患者展开临床治疗,可以有效应对胃失和降、上犯食管以及胃气上逆等症状。

本次研究中,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DQ积分几项指标的对比可以发现,接受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治疗方案的15例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被评定为无效,其临床治疗有效性高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RDQ积分由治疗前的(14.23±4.89)变为治疗后的(5.21±4.35),对照组患者的RDQ积分由治疗前的(14.88±4.95)变为治疗后的(8.03±5.03)。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RDQ积分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在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有着较大的优势,通过对患者几处穴位实施的针刺,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患者胃痛、反胃等临床症状,对合谷穴与足三里穴位的刺激,还可以进一步达到有效调节气机升降的效果,而合谷穴与太冲穴两者相配,可以到达镇静安神以及疏肝解郁的效果[2]。

综上所述,针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治疗方案,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远远超过常规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方案。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在改善患者烧心、胸痛、反酸和反食的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宁,唐丽明,袁红霞.基于聚类分析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8(10):58-61.

[2]李艳,范兴良,田芸,朱立峰.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09):1007-1010.

论文作者:李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基于“脾肺并治”理论针刺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论文_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