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28312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的政策,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战略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其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不仅有助于缓解和解决乡村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乡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本文从美丽乡村建设在当前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遇到的问题入手,结合笔者的项目参与实践,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城乡一体化
引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农耕文化流传下来的传统和习惯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乡愁是最容易引起我们共鸣的情感记忆。然而在城镇化浪潮的推进过程中,乡村发展滞后,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面对乡村发展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1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打破固有模式,通过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化培育,实现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
(1)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绿色发展。
(2)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城乡联系日益紧密,城市为乡村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乡村为城市提供粮食、农副产品等;另一方面,城乡空间界限日益模糊,很多城市居民居住在乡村,在城市上班。
(3)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旅游扶贫的精准路子。
(4)推进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产业基础,很多农业生产的本身就构成了乡间的景观或者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推进乡村农业发展走入现代化。
2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
2.1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资渠道单一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项目广泛,乡村生态环境修复、乡村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投入资金需求量大,资金紧张,配套困难。资金不足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
首先,资金来源过于单一,政府财政投入是建设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政府负担很大。其次,村集体建设自筹的资金十分有限。乡村的集体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很难确保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第三,当前企业和社会资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参与仍然非常有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投入资金大,回报期长,经营风险高,无法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最后,农村信贷融资未能满足需求。农村金融合作社资金薄弱,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小额信贷服务,难以满足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巨大资金需求。此外,我国乡村集体资产股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作为抵押贷款给银行,融资渠道不畅通。
2.2缺乏科学规划导向,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目前,大部分美丽乡村规划都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与当地生态环境,文化元素和产业特色的融合。同时,乡村规划对乡村的资源优势、民俗风情、历史沿袭、文化遗产等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难以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实施。
2.3乡村特色支柱产业缺少支持
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乡村的外观得到了进一步的美化,生活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依然薄弱,乡村经济发展缓慢,特色农业产业建设缺乏持续强大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基础。实现乡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一、二、三产业的一体化和发展,强化集体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美丽乡村建设理念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致力于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在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及其意志的同时,突出了乡村地区的特点,并在保护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乡村生活环境的顺利改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前进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以下三个基本理念。
3.1 乡村宜居理念
一方面,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坚持乡村宜居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充分尊重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村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最高的评价标准。积极推动乡村村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活动。另一方面,乡村地区有自己特定的自然条件,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山地和水域等景观,创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因此,在美丽的村庄建设中,要坚持宜居的理念,充分尊重乡村现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充分体现乡村的特色风貌。
3.2 乡土文化理念
传统的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融入文化元素,既能满足乡村文明的美貌要求,又能有效提高乡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进程。在美丽的乡村建设中,保留当地传统优秀文化,是对民俗文化的充分尊重,是乡村特色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挖掘乡村地域文化及其特色,可以促进特色文化村建设和生态文化基地建设。
3.3 生态环保理念
牢固树立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环保理念,要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首先是乡村生活环境治理,努力建立完善乡村生活污水、垃圾回收处理体系。其次是发展绿色高效的农业产业,拒绝接入具有高污染的工业产业。最后是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大力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帮助村民树立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4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4.1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增加投资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一是整合各类资源统筹使用。对于农业相关基金,如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规模农民用水、农业综合开发和“一对一讨论”等各项基金,应该建立统一的协调利用机制,集中投入使用,打造一两个品牌鲜明的美丽乡村。二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广泛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工商业资金,民间资本和社会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四是充分发挥村民投资主体的作用,完善鼓励农民工返乡的创业和农民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村民通过成立合作社,发展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
4.2加强规划和引导,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科学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规划应具有远见性,适应当地条件,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努力营造美丽乡村的特色和品牌。
美丽的乡村规划应着眼于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乡村文化力量,从传统的农耕文化、家庭文化、习俗文化、乡村文化和诚信文化出发,不断拓展乡村传统文化的内涵。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庙、古树、古农具等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对乡村传统艺术、传统工艺、传统习俗、人文典故、地域风俗、传统饮食等非物质文化的探索和传承,丰富乡村文化内涵。通过促进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唤醒人们的乡土文化记忆。
4.3提高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支持,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美丽乡村的建设应以城镇工业发展为支撑,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要树立每个乡村的特色,创造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第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型专业户等新型企业,促进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和产业化。二是坚持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步推进与融合。引导当地乡村村民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型服务业,激活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发展活力,带动农民增收。
5 小结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有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美丽乡村建设仍然是一个相当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应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和制度的指导下,积极投资建设美丽乡村,从点到面,覆盖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真正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周扬.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02):97-105.
[2]解成友,张金明.城乡一体化与美丽乡村的善治之路[J].学理论,2013,(32):75-76.
[3]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住宅产业,2013,(12):41-44.
[4]顾益康.联动推进田园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J].上海乡村经济,2013,(05):8-11.
论文作者:张桂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城乡论文; 文化论文; 特色论文; 村民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