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论文_徐飞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论文_徐飞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尤其是全球性污染事件的不断蔓延更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推行带来了种种困难,国家相关环保部门应该不断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出台更具科学性、针对性的管理条例和实施方法来切实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逐渐受到了更多关注,相比较于前期“先开发、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来说,人们已经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对环境问题事前的预防上,结合本文所讨论的内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在相关建设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建设方案及发展策略,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则是确保环境监测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等方面能达到要求的主要途径。结合现状来看,由于质量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以及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环境监测工作的展开并不能在环境监管单位及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为了针对这样的状况进行改善,针对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概念

1.1环境监测的基本意义

环境监测包括空气监测、土壤检测、生物监测、水环境监测以及物理污染的监测。其监测的主要对象为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及污染的成分[1]。它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环境污染进行监视和检测,反映出环境质量在变化过程中所显示的各种数据,通过某些特定的代表值对环境质量进行长期的监测,从而掌握环境被污染的情况以及对环境质量的好坏进行辨别。

环境质量监测是进行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通过对各种环境要素污染物变化的趋势以及被污染的情况进行监测,判断出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改善取得的效果,对环境质量监测的数进行记录并存档。依据积累的数据,掌握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及发展的趋势。

1.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原则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主要分为三大原则:经济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及代表性原则。其中,经济原则是指在对费用及技术经济论证的前提下,对技术的装备以及监测的技术路线进行确定。实用性原则即通过监测的手段,监测出实用精确的数据,它强调实用、精准、可靠并非一方面的先进。代表性原则是指环境监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代表得程度。

1.3环境监测技术的分类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物理、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其中物理、化学技术包括仪器、光谱、放射、色谱、容量、电化学、流动注射分析法以及重量法。而生物技术则是对植物和动物在环境污染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进行利用,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制度发展较为缓慢

结合现状来看,大部分环境监管单位依然在采用国家于1991年颁布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作为监管标准,而这一制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标准化,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一管理规定中涉及到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内容已经不再适用,难以满足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质量需求。另一方面,结合环境监测工作中所使用到的全自动监测技术及设备等来说,如果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检验规程不能同步的做出变革,那么这些设备和技术很有可能难以发挥出预期作用,最终导致环境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2.2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环境监测这一理念进入我国的时间相对较短,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结合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来看,环境监测单位中的质量管理模式大都是通过环境监测结果来进行判断的,过程中的控制相对较少,而这样的模式不但会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降低,同时也会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效率。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环境监管单位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将多种质量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对不同管理模式的优势进行整合。

2.3质量管理保障措施不足

这里的保障措施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在资金方面,虽然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在环境监管单位得到了一定重视,但对于新技术 新设备的检定、校准费用等来说,资金不足,环境监管单位在资金上的投入依然难以保证此类工作的高效展开。在人力方面,环境监管单位仍有部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存在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专业技能有待提升等问题,这样的状况必然会导致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受到影响。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对策及建议

3.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我国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质量宣传,提高质量管理意识,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部门可采用多种渠道提高质量意识,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第一,提高管理层的质量意识,明确管理层的责任,由管理层以身作则,对普通员工起表率作用。第二,管理人员可采取开展讲座、宣传会、培训等方式,促进员工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工作每个环节的顺利实施。第三,建立健全相关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监督机构,不断加强员工质量管理的信念以及基本素质,提供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机会,由监督机构对工作进行监督,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认真完成。

3.2完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

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环境监测管理运行机制可以使管理体系更加高效,对于从整体上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不断对系统运行环节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科学管理,对系统监测中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优化,注重探索棘手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而更加高效地投入环境监测工作。

3.3使环境监测管理程序更加科学化

进行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对其程序中的环境监测计划项目、布点方案地点、采样方法、样品处理与保存、分析测定方法的选择应用、监测仪器的校准、试剂和标准物质的使用、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等因素进行综合处理与科学规划,因此,在进行监测点位置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执行监测标准来进行操作,并严格根据真实的监测对象与样品的合格范围来进行。而对于监测数据的测定和选取要使其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来执行,为对其进行综合数据分析与评价提供保障。

3.4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通过不断规范各项质量管理保障措施能够对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全面提升整体监测效果。因此,首先要加强对于环境监测的项目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高科技含量技术设备,而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对其进行必要扶持和鼓励,加大科研产品的投入与研发,以此全面推动新型标准监测样品的普及力度;其次,使环境监测技术、标准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推动环境监测新技术的发展,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市场考核准入体系,对其测试原理以及具体各个系统之间的规范化问题进行商榷,以此提高环境质量监测保障措施。

4结束语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在保护我国环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广大群众的推广,对环境进行保护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应当根据该地的实际情况,对其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质量管理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8.

论文作者:徐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论文_徐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