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剖析论文_叶烨宾

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剖析论文_叶烨宾

浙江省青田县温溪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323903

摘 要:社区老年教育课程是老年人在社区生活中进行继续学习的重要平台。当前,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及评价策略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形式下,要通过“强化研发团队建设,构建整合性课程体系”、“贴近学员学习需求,开发适需性课程资源”、“改革优化教学方法,进行主体性课程教学”、“采取多方联动策略,完善多元性课程评价机制”的策略来优化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

关键词:社区教育 老年教育 课程 问题 对策

课程这一概念不但范围广,而且包含多重含义:如果以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可以指其所有需要学习的科目以及相关进程的具体安排;如果以教育者来说,是针对学习者而制定的为了能够使其获得相应的教学经验的计划;如果从教育环境的角度来看,其可以被理解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教学方案。课程所包含的主要要素有课程目标、具体内容以及实施和评价等。基于上述对课程概念的理解,可以将社区老年教育课程明确地界定为:在社区教育环境中,为了能够充分满足老年群体对于教育的需求,由此而制定了具有目的性以及指导性的教学方案,旨在指导老年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收获教育性经验。

以下笔者结合实例对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

一、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剖析

1.课程内容结构失调,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就我国当前的社区老年教育来看,由于受到多种综合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对其进行界定的时候依然将其归类于“休闲娱乐教育”。在这种观念的渗透之下,极大地影响了具体课程以及相关内容的设置,导致其出现了结构性失调。据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抽象调查的200个社区老年学习机构中,其课程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生活休闲类在其中占比最高,远远超过七成;而文化修养类占比只有14%;剩下的就是职业技能类,占比为12%。在生活休闲类别中,主要包含各类形式的语言活动、舞蹈以及体育运动,还有书画摄影等。在文化修养类中大都集中于文化知识培训,或者是开展相应的科普。对于职业技术类,大致集中于计算机基础以及其他形式的语言文字技能等等。

上述调研是对结构性失调最充分的体现,针对老年群体的社区教育大都集中于休闲娱乐以及生活保健型,这一点和老年群体的需求相吻合,但是实际上缺少了有针对性的引领性课程,比如关于民生以及社区发展等。与此同时,将目光更多地集中于对基础性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缺少了品质重塑方面的课程内容。除此之外,过多地关注了学习型技能,并缺少具有典型区域特征的特色课程。

2.课程资源简单滞后,不能体现个性需求

为了能够有效完善课程资源建设,首先必须保障充足的人、财、物的支持。不过就当前的发展来看,在社区教育中,师资团队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由此而导致了课堂教学品质欠佳等问题的出现。对于社区老年教育机构来说,应归类于资助性教育机构。作为地方权利职能部门,应当给予充分的财力支持,否则必然会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产生较大的阻碍。对于社区来说,本身所具备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方面就相对匮乏,很难能够有效支撑课程资源的开发,由此也导致了课程资源的简单滞后。大致表现为:在内容方面,仍然围绕“休闲娱乐”而开展;在具体的呈现形式方面,仍然使用纸质教材。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既不能充分发挥老年教育应有的功能,同时也不能满足老年群体对于知识的个性化需求。

3.教学方法形式陈旧,不能体现主体地位

(1)讲解式教学占大多数,学习者学习主体性不突出。在大多数的社区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当前学习者的需求不能匹配。单纯的“我说你听”的方式,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不能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特别是针对知识性课程。过于被动的接受方式,很难有效提升学力,更是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极大忽视,教学成果自然不很理想。

(2)教学手段落后,学习者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在社区教育中,大部分老年群体和计算机接触的机会较少,相关应用知识和技能普遍较低;再加上在社区中教学设备落后,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既不能紧随时代发展,更跟不上先进科技的脚步。过于单调、枯燥的教学手段,会极大地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兴趣。

4.课程评价体系单一,不能评价课程质量

(1)评价主体断层现象严重。如果以组织结构的视角进行分析,其评价主体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学员、社区老年教育机构以及相应的指导机构。首先对于社区老年群体来说,他们是教育最直接的受众,是被实施的对象,因此最具有发言权。而相应的指导机构主要就是社区基层委员会,他们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评价的具体实施方,但是由于基层日常事务的繁杂,此方面的评价长期处于缺失状态,由此也导致了评价的断层,因此很难实现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即使指导机构给予了一定的评价,大都集中于理论层面,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2)评价机制静态现象明显。对于社区老年教育来说,其产生是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也会紧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改变。因此不管是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会始终维持动态的发展历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当前综合因素的影响之下,虽然当前老年教学课程已经构建完成,但是仍然缺少了相应的实践经验,缺少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检验以及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缺少了相应的淘汰机制,必然不可能充分满足课程建设前沿性的相关要求。

三、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原则与策略

1.强化研发团队建设,构建整合性课程体系

对于课程建设来说,最关键的节点在于高品质师资团队的创建,因为他们是相关教学活动最直接的实施者,不管是教学内容的更新,还是教学方法的改变,都不可能离开这一重要实施方。如果缺少了这一重要元素,任何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都不可能顺利进行,更不可能实现课程建设。因此,基于当前现状,笔者认为除了要考量学历、职称以及专业水准之外,还应当兼顾以下内容:

首先,应针对师资团队展开相应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担当这个重任,也能够针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以及发展规律进行充分把握;与此同时,还应当树立相应的课程建设意识,旨在日后可以实现对课程建设能力的全面提升。

其次,要能够充分了解并把握老年群体对于知识的个性化需求,针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功能。为老年群体搭设社区交流平台,既可以促进老年群体之间的有效交流,同时也可以在平台上实现经验的共享。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区域范围内的高校资源,基于高校内的精品课程或者成功经验,实现对团队建设的不断完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余热,从他们中间发掘优质志愿者,为社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

最后,也可以选择公开招标等其他方式,或者选择购买精品课程,或者配置相应的特色课程资源。

2.贴近学员学习需求,开发适需性课程资源

对于社区老年教育来说,相关课程内容的开发必须依托于教学目标。当前,伴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持续飙升,高速的增长对于社会发展以及治理来说都会产生较为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老年群体的教育目标而言,不仅是为了满足这一群体对于知识以及娱乐的需求,同时也为了能够真正发挥老年群体的余热,维持社会和谐。对于老年教育课程体系而言,不需要过多关注于知识的严谨性以及全面性,但是必须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匹配,必须能够充分满足老年群体对于知识的渴求。

据此,课程的开发应当包含以下类型:

其一,生活休闲型。这一类型重点在于满足老年人的娱乐、健身养生以及知识需求;在课程内容方面,应适当增加趣味性以及实用性。

其二,重在知识能力的更新与提升。主要针对希望能够对自身素养获得提升的老年群体;对这部分内容应着重增强科学性,紧随时代前沿。

其三,就是生活技能以及职业技能,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部分老年群体提升生活能力的需求,为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余热;对于这部分内容而言,应重在实践性以及价值性。

其四,价值引导性,是为了顺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构建和谐社区,创设和谐家庭。对于这部分内容来说,应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以及教育性。

对于上述四种课程类型来说,不应当被各自孤立,而应相互交融,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老年群体。

3.改革优化教学方法,进行主体性课程教学

在当前的教学机制中,对于学生而言,已经不再长期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不管是在学习内容、学习资源还是具体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已经凸显其主体地位,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老年教育中。因此,对于老年教育来说,同样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出更适合老年群体的教学方式。

老年群体本身就具备非常丰富的社会阅历,与此同时,在社区内不乏高专业性、高技能型人才。由此,在开展老年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根据课程的不同,灵活转变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针对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来说,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讨论法,引导学员之间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甚至还可以创新实现角色互换,针对某一教学知识点,由教师进行提问,负责教学的则是学员。借助多元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够高效地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教学实效。

4.采取多方联动策略,完善多元性课程评价机制

实际上对于课程的建设来说,涉及的范围广,涉及的对象多,因此应当构建一个多方联动的机制,以此实现对课程建设管理的有效评估。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课程建设的良性发展。

首先,奖励机制绝对不可缺失。针对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应当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可以是资金,也可以是名誉。

其次,必须针对课程建设的验收创设科学且完善的验收机制,同时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估标准,保障课程建设的适配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实效性。

再次,针对课堂教学应创设较为完善的评估机制。具体的评价主体可以由专家、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学员共同组成,基于三方意见,实现对课堂教学成果的全方位综合评估。

最后,还要建立相应的后续追踪机制。对于课程建设而言,应当是一项系统的且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建设后续追踪机制的目标就是为了防止这一工程建成结束之后形成刻板的模式,不会追随需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除此之外,针对教学实施前后,还应当对具体的教学成果以及社会影响展开相应的评估。

总之,针对社区老年教育课程来看,其主要内容既需要包含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建设,同时还需要包括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在新形式下,做好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让老年人在社区生活中开展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竞 我国老年教育供给与中高龄人群学习需求匹配状况调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6)。

[2]黄健 教育公平视域下老年教育的发展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6,(02)。

论文作者:叶烨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剖析论文_叶烨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