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的临床分析论文_左志伟,杨静,吕永明

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的临床分析论文_左志伟,杨静,吕永明

左志伟 杨静 吕永明 承德医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摘 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实施髌骨置换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采用髌骨成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行髌骨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临床疗效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方式。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但是关于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要实施髌骨置换的问题则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膝关节置换术中施行髌骨置换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1]。我院为提高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特选取了14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探讨术中髌骨置换与非髌骨置换的区别与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入选1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我院的收治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男患者30例,女患者40例;年龄为54-78岁,平均年龄(66.45±4.65)岁;骨关节炎病程2-24年,平均(13.34±3.67)年;Kellgren和Lawrence分级:2级9例,3级14例,4级47例。对照组:男患者32例,女患者38例;年龄为56-80岁,平均年龄(67.22±4.77)岁;骨关节炎病程2-25年,平均(14.03±3.55)年;Kellgren和Lawrence分级:2级10例,3级15例,4级45例。纳入与排除标准:①入选患者均符合膝关节炎的诊断标准,;Kellgren和Lawrence分级2级及以上。②排除了既往行髌骨切除术的患者、髌骨骨折病史患者、曾行伸膝装置重排术的患者、既往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等等。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同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膝关节假体为美国Stryker Orthopaedics 公司生产的Scorpio假体。给患者实施全麻,之后常规止血,再施行手术。在膝关节正中部位行一个手术切口,采用髌内侧入路,之后再按照常规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2]。将Scorpio假体置入之后:①观察组患者行髌骨截骨,并注意保留髌骨原厚度12毫米以上,之后再安装髌骨假体,保证安装之后髌骨厚度不超过原来髌骨的厚度。②对照组患者采用髌骨成形治疗,即使用咬骨钳将髌骨上的增生骨刺剔除,之后使用电刀将髌骨上的以及髌骨周围的多余组织清除,最后对异常关节面和髌骨周围骨赘进行修整,结束手术[3]。

1.3临床评价指标

采用KSS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Feller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髌骨功能进行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KSS评分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0.55±14.54)分,(76.34±12.26)分;(87.28±14.18)分。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3.34±13.76)分,(65.25±13.55)分;(77.78±15.24)分。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后Feller评分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17.33±3.85)分,(20.64±3.28)分,(22.83±3.48)分。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髌骨Feller评分分别为(15.54±4.15)分,(16.58±4.57)分,(20.32±2.77)分。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Fell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2.3术后膝关节疼痛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发生5例,术后6个月发生3例,术后12个月发生1例,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为12.86%。对照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发生12例,术后6个月发生7例,术后12个月发生3例,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为31.43%。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x2=7.0021,P<0.05)。

3.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髌骨置换与否就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问题存在争议,而总结其观点,基本上分为置换和不置换两种,其中支持髌骨置换的人又产生了分歧,即有人支持常规置换,有人支持有选择地置换[4]。本次研究针对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的问题做了相关的探讨,对比分析了常规髌骨置换与髌骨成形治疗(非髌骨置换)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的患者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髌骨Feller评分明显更高,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明显更低。这就提示,髌骨置换提高了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远期疗效,改善了预后,减少了膝关节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之所以出现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①全膝关节置换术之后,原有的髌骨关节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导致髌骨轨迹偏离,原有髌骨失去了机械力学优点,而此时行髌骨假体置换反而能够避免原髌骨结构不稳所导致的不良后果。②膝关节置换术后,软骨与金属之间长期挤压和摩擦,导致髌骨软骨逐渐被破坏。如果不将髌骨置换,则髌骨软骨就会被毁损;而如果行髌骨置换,则能够避免不良后果,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能够尽快恢复[5]。

综上,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鲍亮,高智慧 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临床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4(01):10-11.

[2]周健.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3(07):1829-1830.

[3]罗春强,林荔军,邱卫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22(06):192-193.

[4]罗亚刚.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4(23):60-61.

[5]张立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3,36(10):1030-1031.

论文作者:左志伟,杨静,吕永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  ;  ;  ;  ;  ;  ;  ;  

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的临床分析论文_左志伟,杨静,吕永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