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及合同管理论文_罗小龙,李宗辉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及合同管理论文_罗小龙,李宗辉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建筑行业发展与民生紧密相关,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安全与施工合同,作为决定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两大因素,对建筑工程效益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影响,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从施工安全与施工合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升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合同管理

1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建筑行业迅速崛起,由于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险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安全事故频发,为此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十分重要。而施工合同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法律文件,是工程施工中的最高行为准则,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强化合理管理同样至为重要。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2.1 合同定制的规范性,平等性

根据近年来工地安全事故产生原因与解决方案,机构专门出面调查的工程事故数据统计来看,我们发现即使签订了合同,依然存在着不按规章办事情,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尤其是不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审批,不通报工程进度与安全情况的现象非常严重。在进行招标环节中,不少发包企业的招标只是形式主义,他们表面进行招标,实则私下签订不合理的合同。还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输出,迫使承包方以低廉的价格做事,让他们接受苛刻的条件,比如:要求承包方垫付资金,市场中的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给承办方,还有不按原先计划,胁迫承包方加快工程进度等等。这时候的承包方为了得到这个项目,忍气吞声或者牺牲其他自身利益来讨好发包企业,再加上承办方法律意识的薄弱导致了合同的不规范与不平等,而这样埋下了不少工程安全隐患。

2.2 合同双方缺失法律意识

在对建筑合同进行管理的时候,合同双方法律意识不够也是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而我国目前对建筑合同管理相关法律并不够健全,所以在建筑合同签订过程中总是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合同内容用语不够严谨,对相关条款描述不够完善与明了,没有对合同双方的责任,义务以及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在后期如果出现纠纷就很难进行处理,因为没有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法律条款可依。另外,还存在部分合同本身条款就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合同内容只是确保了其中一方的权利和经济利益,而且也没有对违约和相关处罚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即使出现违约现象,另外一方也很难进行索赔。

2.3 安全防护手段未落实

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因为缺少安全管理费用,造成我国许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手段不足或者安全防护不合理,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能满足标准规范。比如,在桩基础孔口没有设置高1m的防护栏;基坑四周防护手段不全面、错误搭设横向扫地杆、脚手板没有满铺;立杆基础不平整,又缺少排水设施、忽视临边洞口与出入口的防护、防护棚的防护设置未落实;没有展开工具化、确定化防护、施工现场未佩戴安全帽,施工器械防护不符合标准;施工人员文明施工的观念不足且安全管理能力不高,建筑材料和残废品随意堆放,完工后未进行现场清理,道路被堵;以及施工场所没有设厕所,各种安全标志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施工管理手段

3.1 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施工现场的施工者是建筑项目的主要组成,要保证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施工者总体安全意识与综合素质。这需要建筑单位提高对施工者施工操作的要求,宣传安全知识、普及并教育,加强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安全施工意识,以此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施工单位按期组织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活动,包含对专业安全知识与安全操作技术的培训。此外,还应严格要求施工者持证上岗,保证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安全知识与操作水平,防止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建立良好的安全预警和事故应急措施

安全预警是指在建筑施工行业中,要对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等进行及时通告与警示,扼杀隐患于摇篮。事故应急措施是指不可避免的事故一旦发生,必须要立即采取的应急方案,包括人员疏散、人员救治、人员安抚、上报流程、处置方法等。其中,一旦有人员伤亡出现的事故必须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不能不报、瞒报。随后要对施工事故现场做好保护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与取证工作。事故原因查清的,按照企业内部的安全责任制度层层追责,事故原因暂时未查清的,必须保证各级部门相关人员随时听候指令。最后,要做好善后工作,评估损失,执行赔偿,随后清除安全隐患,恢复现场施工。

3.3 加强安全管理

企业内部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时刻提醒安全生产这条命脉。具体措施如下:①不定期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突击检查,并且及时做出通报;②定期要求专业安全人员进行生产安全教育讲座,提高与会人员的安全知识素养;③在施工现场通过条幅、标语等形式时刻提醒生产安全注意事项。

4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规范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规定与制度来不断规范建筑工程合同形式以及内容,从而为其提供相应的标准模式。在对规范标准进行具体制定的时候,还应该充分结合具体施工状况来对合同形式和内容进行仔细考量与研究,从而制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标准形式,尤其应该对双方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制定与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还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当然也要充分结合该项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最终制定出符合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合同文本,同时还应该不断提升其扩展力度,加强对合同的内外管理与监督,进一步更好地确保统一标准的充分应用于履行。

4.2 完善健全规章制度

在现有的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健全,根据现阶段合同管理特征,风险监控等问题下,进行项目合同的审查,交底和评价。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健全合同的管理束缚条例,奖励惩罚机制,提高实施者的能动性,使工程可以高效进行。

4.3 加强动态管理

加强合同动态管理要求:①合同尽量现场签订,按照条款进行,进行到哪里就签哪里,不要提前签订也不要延迟事后补签,某些额外新增的条款一定要细细阅读,咬文嚼字,咨询专业人士再签订。②要时刻记录合同内容还有连带的附加材料,工程资料等各种文件,特别是变更的部分要着重审核细查。③若是变更合同时候出现纠纷,在法律法规及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及时解决问题。必要时候及时索赔,第一时间通知双方负责人,若是沟通无法解决问题,可以直接走法律程序。

结束语

安全管理和合同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责任重于泰山,而施工合同贯穿于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因此作为工程管理者,必须要不断的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从而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及合同管理,为我国建筑行业长远稳健发展做出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亚楠.我国建筑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建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2] 何厚全.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网格化安全监督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15.

[3] 马一多,任宏,胡锋.基于造价控制的建筑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选择[J].城市住宅,2014(12):118-120.

[4] 李慧,张静晓.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与主体身份特征关系诊断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08):157-163.

[5] 景泽涛.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

论文作者:罗小龙,李宗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及合同管理论文_罗小龙,李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