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治疗仪在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效果研究论文_陈洁红,莫军

陈洁红,莫军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543002

[摘要]目的:探讨物理降温治疗仪在胫腓骨骨折临床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方法局部使用冰袋冰敷,观察组接受物理降温治疗仪持续降温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消退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FPS-R),评估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两腿小腿周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物理降温治疗仪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程度以及红肿热体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物理降温治疗仪;胫腓骨骨折;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随着近年来我国交通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由其导致的骨折发生率也在逐年递增,其中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临床可根据骨折类型及病情选择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方案,但红肿热痛是骨折后无法避免的,并且极易发生内出血、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物理降温治疗仪的应用可实现对患者局部亚低温治疗,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冰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1]。本组研究旨在通过护理学角度,探讨物理降温治疗仪在胫腓骨骨折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平片及临床症状检查确诊为胫腓骨骨折,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6岁~59岁,平均年龄(35.2±4.7)岁,患者体温在36.1~40.5℃,平均体温(39.2±0.5)℃,致伤因素中交通意外25例,高处跌落17例,砸伤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下肢骨折,其中单骨骨折42例,双骨骨折8例,传统外固定12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3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患者采用海斯凯YLJY-I型医用物理降温仪进行骨折患处局部低温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临床基础治疗与护理,采用抬高患肢,局部进行冰袋冰敷、药物治疗及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等,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除了采用常规的抬高患肢、药物治疗、肌肉收缩训练,还接受物理降温治疗仪持续降温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首先向患者宣传教育物理降温治疗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必须性,讲解降温治疗仪的应用意义,讲解胫腓骨骨折预后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心理护理通过沟通与交流掌握患者实际心理状态与性格特点,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尤其是降温仪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管理;②治疗仪管理 降温在1~2h达到治疗温度,患者腋温可控制在36~37℃,达到预定温度后注意控制温度的恒定,在持续降温过程中需每1~2h观察患肢局部的血运、感觉、运动和全身情况,控制局部体温在36℃,若患者出现寒战等不适症状需立即停止低温治疗,并采取保暖治疗,低温治疗仪治疗时间应控制在3~10d,患者复温时应逐步控制治疗仪提升温度,不可立即撤去降温仪,并且升温速度也不宜过快,保持24h体温上升1~2℃;③预防感染 做好患者口腔、皮肤、泌尿系统的护理,勤翻身、拍背、活动健肢,定期做口腔护理,以防止口腔感染、定期做尿道护理,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等,开放性手术患者应做好切口定期换药及无菌处理,对降温仪进行及时消毒处理;④密切监护 治疗过程中需监护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观察低温治疗局部皮肤的变化,严密观察四肢肢端循环及面色,正常情况下患者应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血压正常,脉搏稍慢但节律整齐,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率不齐,提示微循环障碍,说明体温过低,给予保暖, 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3 观察指标

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FPS-R)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0~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越严重;于患者低温治疗结束后测量健侧与患侧小腿周径,并计算左右小腿周径差值;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小腿周径差值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及治疗后左右小腿周径差值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FPS-R评估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两腿小腿周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小腿周径差值比较

3. 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FPS-R)评估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两腿小腿周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手术用时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实验回顾分析可知,红肿热痛是骨折后最为典型的临床体征,而及时的消肿、局部降温、镇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3],并可有效预防内出血、骨筋膜室综合症等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而在物理降温治疗仪的使用中温度控制至关重要,本组研究采用的物理降温治疗仪是通过微电脑调节冷却水的循环速度来控制温度,在使用过程中体温波动不超过0.5℃[3],与传统的冰袋等方法相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亚低温治疗应用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局部皮肤表现等,应记录患者降温的时间,根据患者腋温、局部皮肤温度及时间调整降温治疗仪恒定温度,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使温度传感器须固定牢固,防止滑脱[4]。

综上所述,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物理降温治疗仪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程度以及红肿热体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干预,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英,赵璐,龚瑞.实施优质护理对骨科手术后发热患者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3,15(6):50-52.

[2]王纯玲,杜如,李俊风,等.物理降温在骨折术后发热患者中应用的系统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18) : 11-13.

[3]韩碧园,周丽丹.骨折术后发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6):783-784.

[4]褚红梅,周艳,普丽萍.颈椎骨折发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护理[J].西南军医,2010,12(4):778-779.

论文作者:陈洁红,莫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物理降温治疗仪在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效果研究论文_陈洁红,莫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