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网规划设计的关键点分析论文_汪十红

10kV配网规划设计的关键点分析论文_汪十红

国网黄梅县供电公司 湖北黄冈 435500

摘要:10 kV 配网在规划设计中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负荷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很难精确推测。现代电网规划建设涉及到的专业和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投资成本要求以及与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协调等。因此,10 kV 配网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有必要掌握其规划设计的关键点。

关键词:10kV配网;规划设计;关键点

引言

我国城市配网工程建设和规划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建设时间和建设区域的不同,导致城市配网建设要求存在差异性,未形成统一的配网规划工作方案,增加了城市配网规划工作的难度,影响了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城市电力建设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者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质量,促进我国城市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

1当前城市10kV设计存在的不足

1.1通道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城市规划方面已明确提出架空线入地和架空线电缆化等基本要求。新建架空线通道的难度较大,但电缆线路及其敷设沟道的建设成本远远超出架空线的建设成本,且还需与城市新建道路和改扩建道路等相互配合。市政道路建设速度上的滞后性导致电气设施的建设也相对滞后。此外,很难全面了解城市用电负荷状况。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提升和占地面积的显著增大,大型商业建筑和高层建筑等不断涌现,社会生产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电需求激增,所以电力部门需加强与政府各级部门的交流与配合,针对各项目的性质和用电负荷等开展持续化、长期化的监督跟进工作。

1.2未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

配网规划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发展需求和人们日常生活用电需要。需把电网规划设计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但由于城市规划项目和建设时间存在的不确定性,导致10 kV中压配网的规划设计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受市政架空通道和电缆通道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配网规划设计很难按计划一次性完成。此外,许多规划设计人员一味追求速度,没有按照从“规划”到“临时过渡”再到“规划”这一循序渐进过程进行设计。

1.3网络结构方面的问题

配网网络结构主要存在以下 5 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局部中压网络线路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第二,部分变电站配网线路的服务范围存在不合理性。第三,一些线路的分段情况及其用户数存在问题。第四,部分 10 kV 配网线路的负载率过高。第五,一些主干线路的绝缘率不达标、长度过长,装接配变容量也明显过高。

210kV配网规划设计的关键点分析

2.1改善城市配网规划,优化配网结构与电源装置

为确保城市供电的安全性,促进城市化建设的良好发展,需全面改善城市配网规划,优化配网结构与电源装置。首先,配网线路组建过程中,应充分引入先进的电子化产品实施中压供电。如果上级电压能满足电量需求,就可以改善和简化中压配网线路;如果上级电压不能满足供电需求,则需要调整配电网结构,确保线路主干线、次干线、各条分支线以及线路截面相匹配,使配网线路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供电需求。其次,城市配网规划建设中,应注意将不同站点的反馈线路与多条支线组合成环网,并结合具体情况设计单环网和双环网。一般来讲,单环网有两种结构。第一种单环网的各电源之间没有交叉节点,所有电源均由不同的变电站发出,第二种单环网的电源由一个变电站的多条母线发出。双环网与单环网的组织结构相反,其电源之间存在多种交叉节点。无论是单环网还是双环网,均可以保证电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主变压器无法承受电力负荷,就需要借助开关传递和转移适量负荷。此外,环网结构具有极高的灵活性,有助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2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

信息时代,优化城市配网组织结构,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充分引入信息技术和电子自动化技术,大力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首先,从宏观视角分析,提升配网自动化水平,需要促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电力通信设备的有效连接,组建良好的综合站,将电力运行信息整合到综合站内。同时,应设置主站和子站,将部分终端设备安置在子站内,充分发挥子站的调度作用,进而有助于全面监测、控制变压器的运行状况和负荷指数,及时将电力运转信息传送到主站系统。其次,电力企业应重视提高配网自动化设施的兼容效果,构建良好的兼容系统平台,规避通信中断问题,及时发现电力运行故障。最后,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必须充分引入远程用电检查技术,全面监管用电状况,避免出现过电压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远程用电检查技术应用过程中,通信技术作为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和连通的关键,其传输稳定性对变电运行质量具有巨大影响。通过用电管理端口能够及时分析通信传输信息,实现过电压的管控工作,进一步提升国内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远程用电检查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的通信技术适应环境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电力企业需进一步加强通信技术环境适应能力方面的调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的差异性,合理应用通信技术,实现更高效的数据通信传输效果。另外,应全面了解不同区域的变电运行状况,查看否存在过电压,分析出现过电压现象的原因,制定预防对策。电力企业应优化处理设备数据采集端口,在设备具体投用前进行多地区、多环境下的试用工作,及时调整试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远程用电检查技术的优势。

2.3做好配电线路路径优选工作

规划设计10 kV配电线路路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设计路径时,应避免穿越有可燃物和爆炸物的地点,以免增加火灾风险。其次,应尽量避免占用大面积的农田,并积极配合本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工作,降低配电线路迁移的发生率。再次,设计人员应全面深入地思考配电线路可能对弱电线路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还应最大限度地降低配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便于后期施工和运行维护工作。

2.4落实配网规划工程的全面管理

目前,我国配网规划工作过于重视施工工程管理,忽视了管理工作的全面性。项目部门需要基于业务管理模式,促进配网规划的全过程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服从管理工作要求,结合配网规划工程的规划工作和管理工作,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确保工程的可行性,避免配网规划工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例如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不完善和管理深度不足等。

2.5选择适当的配电设备与导体

选择配电设备与导体时,应加强对周边环境温度的控制。一般夏季最热月份的最高温度应当以多年的平均统计数据为准。如果选择配电设备与导体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温度参考资料,则应将最高温度设置为“最热月份的平均温度值 +5 ℃”。确定配电设备与导体的相对湿度时,应将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值作为参照。配电设备最大风速选择也应当将以往的相关资料作为参考,若设计出的最高风速大于 35 m/s,则应当降低配电设备的安装高度,并在基础部位加大固定力度,以免影响设备运行。

结束语

10 kV 配网规划设计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及复杂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必须提高对 10 kV 配网规划设计的重视度,全面把握10 kV 配网规划设计的关键点,不断提升 10 kV 配网规划设计效果,以发挥最大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冯瑞芬.10kV配网规划设计的关键点分析[J].低碳世界,2017(36):91-92.

[2]练刚.10kV配网输电线路规划设计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4):70-71.

[3]杨双辉.10kV配网线路网架规划分析[J].通讯世界,2017(23):114-115.

论文作者:汪十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10kV配网规划设计的关键点分析论文_汪十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