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论文_闫俊

低碳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论文_闫俊

同圆设计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风景园林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提升生态效益,另一方面向人们展示园林的艺术之美;而城市生态修复则是在尽可能降低自然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尝试将生态、自然以及人三者之间协调一致,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景观效果,进而发挥最大化的生态效益。面对这种形势,人们提出了低碳园林的概念,低碳园林不仅能够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重修或者修复,而且能够在此过程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从而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

关键词:低碳生活;园林景观;设计;对策

1低碳园林概念的由来

人类活动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所导致碳排放量增加是当前气候环境逐渐恶劣的最主要因素。英国学者首先关注这类问题,并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后经日本学者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低碳社会”概念。而后慢慢演变成“低碳城市”。我国部分相关领域的学者认为“低碳城市”应当具备的特征是普通百姓树立低碳理念、执行低碳行为,城市管理人员追求低碳社会的建设目标;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应当是借助创新技术实施合理的环境整治与空间规划,在确保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城市碳排放与碳处理。因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尚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所以对于能源的依赖度较高,能源消耗大的现状难以在短期内进行彻底改变。但是,由于城市园林绿地在减少碳源、增加碳汇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因此低碳园林成为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大量相关领域的学者就此展开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些人认为低碳园林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循环与共生;在园林设计到施工完成的全生命周期中都需要涉及低碳导向,严格遵守相关要求与标准,最大程度降低碳排放量与施工环节所花费的碳成本,坚决实行可持续发展策略。低碳园林在设计与施工阶段通过栽植固碳能力强的植物、采用低碳的技术措施以及使用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等,一方面需要完成减少碳源、增加碳汇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使用创造性的设计最大化提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与价值,从而修复当前受损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

2低碳理念运用于园林景观的原则

2.1坚持量化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与规划中,通过收集低碳理念的相关数据,并科学地运用,优化整体设计结构,最终充分融入低碳理念。因此,在设计中要树立相应的目标,根据国家标准,详细考虑碳排放的诸多影响因素,精确计算园林碳排放量,并采取一系列有助于降低碳排放的措施,降低计算好的碳排放量,使其排放量达到国家标准,并保持一个稳定的范围。

2.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地制宜要求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景观建设需要的材料,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同时,因地制宜还要求使用适合当地环境的低碳材料,摒弃碳排放量较高的材料,对碳排放问题从根源上予以解决,从而切实在园林中体现低碳理念,促进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2.3植物的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绿地面积相对有限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绿化复层种植结构,是增加园林绿地“碳汇”能力的关键。复层式园林植物种植形式不仅丰富了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形式,增加了园林植物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单位空间内植物的叶面积,增加植物绿量,增加了区域内植物固碳释氧量。研究表明:在植物胸径、树高等指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植物群落层次的增加,固碳效益明显增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低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施途径

3.1增加绿量的植物景观设计途径

增加绿量是发挥植物景观碳汇功能最重要的途径,重点从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设计供植物健康生长的景观环境、构建复层结构的植物景观等方面来实现。乡土树种经过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对当地生长环境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具有良好的生长状况。不仅要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合理选择生长环境,还要根据植物特性合理设计种植密度,创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光照、水分、土壤、种植密度等对植物景观碳汇作用的影响非常大。在城市绿地相对有限的条件下,探求建立合理的绿化复层结构种植群落的方法,增加城市绿地的绿量是实现低碳园林植物景观碳汇的重要措施。通常作为上层栽植的植物应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较强的抗污染性,喜阳,冠形端正,枝形俏丽,主干分枝点较高且枝叶透光性好,便于中下层植物生长等条件的高大乔木;作为中层栽植的植物以耐阴性及光合作用特性为选择依据,兼顾植物在杀菌、蒸腾、吸收二氧化碳、滞尘等方面的表现,并具有较高观赏性及管理粗放的灌木为主;作为下层栽植的植物多为耐阴地被(包括低矮灌木及草本植物)。

3.2重视行道树的选择

园林景观需要统一的设计与规划,仅仅在城市尚有空闲的土地上实施绿化,很难建成系统的绿地,通过系统规划城市园林绿地,才能使园林建设有足够的土地空间,进而落实低碳理念的施行。在城市园林中,行道树是其骨架,在城市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较高的利用率,城市绿地覆盖率得以提升。

3.3合理配置植物,提升固碳功能

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植物是其设计的主体,能够使园林景观充满活力,植物的多样性能够大大提升植物固碳能力,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要精心设计植物群落层次。这要求设计师充分掌握生态学原理,并以此为依据,规划植物群落结构、种类、疏密、层次等。由于植物群落复层结构的固碳能力相比单层结构植物群落效果更佳,因此,通过科学的设计以尽可能提升城市园林固碳功能。

3.4优先考虑场地

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降低碳排放量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园林景观人工化现象十分普遍,其伴随而来的就是外来植物的移栽、人工堆叠的地形以及大面积的草地等导致园林景观持续高能耗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城市生态修复的低碳园林建设首先应当优先考虑施工场地实际状况,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来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具体措施如下:①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不同的园林景观,这样就可以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干扰降到最低,通过减少机械作业以及土方量,实现降低能耗与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②杜绝单方面追求景观效果而建设高能耗的建筑景观或建筑小品的现象,诸如大面积的玻璃墙或者大而集中的硬化场地等等。③在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景观以及场地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对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并且试图将其和人文因素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整体景观的和谐。

3.5加强园林维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园林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对园林的使用寿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园林维护工作人员应树立低碳环保的维护工作理念,缩短对园林内部垃圾的清理周期,使园林长期保持着干净整洁、清新自然的状态,延长园林的使用寿命;定期对园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其对园林维护工作的责任心,规划好每个园林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促进园林维护工作的稳定运行,保证园林的外在形象,提高园林的使用寿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维护环境的稳定,走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加,社会各界人士都广泛关注城市生态修复的低碳园林建设工作。基于此,相关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从而推动低碳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杰.低碳设计理念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花卉,2017(24):42-43.

论文作者:闫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低碳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论文_闫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