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思想激励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思想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必然要求其方式方法也要增强针对性。一段时期来,人的思想的激励、积极性的调动,往往是通过义与利相统一的动力机制激发而实现的。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思想激励既要充分运用需要动因去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行为,同时还必须从积极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和外在动力因素的相互结合上开展工作。对此,文中特作以下探讨:
一、新时期思想激励必须发挥理想、目标的内驱力作用
从需要层次上看,理想、目标属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的范畴。正确的理想、目标是积极行为动力系统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因素,是人的积极行为的内驱力。它具有使人的积极行为保持正确方向和持久有效的功能,能有效地统一群体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励群众的创造热情。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联系的具体目标一旦在人们的心目中确立,就会使大家的行为指向汇合一处,成为实现群体目标的内驱力。要使远大理想和具体目标成为积极行为的内驱力,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真正植根于群众心中。邓小平同志在谈到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指出,我们那时没有飞机,没有大炮,没有兵工厂,就是靠人的因素,但这种人不是普通的人,是有坚强信念的人。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表现出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关键时刻能经受吃大苦、耐大劳的考验,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明确的目标。实践证明,要使群众振作起来,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就必须充分发挥远大理想与具体目标的内驱力作用。
发挥这种思想激励作用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把个人目标寓于远大理想之中。从个人奋斗目标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间,连接着若干环节,只有找准结合点,把个人目标的指向寓于远大理想之中,才能强化群众的积极行为。从个人目标到远大理想各个环节之间的结合点,主要包括:共产主义理想与党和国家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结合点,党和国家的建设目标与本单位发展具体目标的结合点,本单位发展具体目标与个人追求目标的结合点等等。我们在新时期还应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关系,自觉地把个人目标统一到集体目标上来。
二、新时期思想激励必须发挥满足现实需要的推动力作用
满足群众的现实需要,在积极行为的动力系统中,也具有内在的激励功能。理想、目标所产生的内在精神动力固然十分重要,但任何理想、目标的追求都离不开人的现实的物质基础。人的现实的合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失去对理想、目标的信念,而产生不满情绪和消极行为。因此,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自觉运用满足现实需要的激发力,使人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不断强化。为此,我们应树立满足群众需要是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思想。有人认为,满足群众现实需要会助长个人主义,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那种脱离集体、社会的需要,一味追求个人需要的行为,才是个人主义。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且充分保证全体成员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注:《列宁全集》第6卷,第37页。)我们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 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求解放、争自由的需要;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可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思想激励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思想激励要发挥满足现实需要的推动力作用就必须充分了解干部群众的需要,明确需要的种类和内容,对干部群众的各类需要做到心中有数。从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看,干部群众有着广泛的现实需要,其包括:(1)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希望随着单位效益的增长, 个人收入不断提高,不断改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等。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直接影响工作、学习的情绪。(2)安全的需要, 希望家庭人身安全、个人财物得到保护,社会治安良好,劳动保护完备,不出意外人身伤亡事故。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危心理而不安心工作。(3)归属的需要,希望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得到承认,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孤独感,精神受到压抑。 (4)渴望工作取得成就、受到积极评价的需要。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失去信心,甚至“破罐破摔”。(5 )求知成才的需要,希望自己获得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为前途担忧的情绪而分散工作精力。(6 )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得以发挥,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个人“无用武之地”,对集体目标的实现产生消极心理。此外,还有青年婚恋的需要、妇女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需要等等。
我们要正确对待需要,恰当运用思想激励手段。一般来说,不同的人对需要有不同的组合顺序,而某人某时期最强烈的主导需要,产生人的主导动机,决定该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要通过具体分析,掌握个人的主导需要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分清需要的性质和可能满足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对合理的需要,有条件满足的要尽量满足;对虽是合理的需要,但暂不具备满足条件的,要与本人讲清道理,并积极创造满足条件;对不合理的需要,决不迁就照顾,要抑制并做好思想工作。需要的满足是相对的,而不满足是绝对的。因此,在尽力满足合理需要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干部、群众相对弱化个人的需要,强化集体和社会的需要,并自觉将集体和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需要。
三、新时期思想激励必须发挥和谐人际关系的凝聚力作用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人际关系具有满足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和把个体的行为凝聚于群体目标的功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团结友爱、互助互利的特点,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智慧,增强归属感、责任心,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如果成员间彼此互相猜疑、勾心斗角、关系紧张,就会给人们的行为带来不良影响。人际关系作为一种客观环境,对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群体成员基于一定的人际关系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心理定势,使群体成员对思想教育的态度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于是便形成了组织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的互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的效果常常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因此,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强化人的积极思想和行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在思想激励中充分发挥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凝聚功能,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特点。在人民内部,相互间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团结、友爱、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这是人际关系的主流,但存在着协调程度上的差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在个人与群体关系上,“从众”意识淡化,自我意识增强,凡事愿意独立思考,不愿盲目随大流;又如在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目前出现了物化和庸俗化倾向,唯物是交、唯利是交、互利互惠现象较为普遍;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哥们义气”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日趋严重,使部分青年由重革命感情变为重个人感情;此外,从兴趣、爱好出发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也有所增强,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引导,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新时期思想激励必须发挥思想教育的激发力作用
思想教育工作系统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系统,而构成系统机制的各个要素,都直接与人的思想、行为有关,因而,它具有很强的能动性特点。人的能动性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等方面。新时期在思想激励中,我们要发挥好思想教育的激发力作用,就须充分重视人的因素,着力开发人的智能,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在正确思想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引导下,尽可能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调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应把教育引导贯穿在思想激励工作运行的全过程,要按照工作目标的要求,依据不同对象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引导功能。具体说来,思想教育的激发力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任激励。信任可以给人力量和希望,它是点燃自尊心的火种。只要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一旦得到上级和群众的信任,便会加倍珍惜这份“荣誉”,做出工作成绩,弥补自己的不足,奔向新的未来。对人是不是信任,主要是看领导能不能对其提出要求,委以责任。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要求的时候,在这些要求里面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和信任。比如,对犯了过失的人,不应冷淡、疏远,任其自流,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还要提出适合他们自身情况的种种要求。如果能够依据实际情况,给这些同志一些实际责任,将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2.奖惩激励。其具有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督促中间的作用。每个人都有荣誉感,争强好胜是人们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状态,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社会承认、群众赞扬和上级奖赏。因此,对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同志要及时给予褒扬和奖励,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其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更加努力工作。同时,惩罚和批评也是一种激励,它告诫人们不应当做什么。惩罚、批评和奖励、表扬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运用得当,相互配合,可以起到互补共生的效应。批评较之奖励、表扬,其原则性、政策性更强。经验表明,惩罚和批评要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重事实、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做到准确、公正。要严格掌握政策界限,区别对待,灵活处置。批评和惩罚同样也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尊重人是执行纪律的基础,是激励人的力量之所在。因此,对于有过失者不能一批了之,而要满腔热忱地教,诚心诚意地帮,这样才能服人、服众,形成你追我赶、团结奋进的氛围。
3.情感激励。思想激励工作具有思想观点双向交流的特点,而这之间情感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往往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而这种交往往往促进了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交流。思想教育一刻也离不开情感,正所谓“情通理达”,就连构成思想激励机制的制度、法规等职能的实现,也离不开情感的“催化”作用。这就要求在思想激励中,要注重人的情感特点,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与培养人、教育人、改造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人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会时时受到激励。榜样具有时代特色,代表了前进的方向。作为榜样的模范人物的言行生动地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广大群众耳闻目睹榜样的感人事迹,容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产生鼓舞、教育、鞭策作用,激发起人们模仿和追求榜样的愿望,使外在的榜样转化为催人上进的内在力量。在这里,特别应当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者的榜样作用。领导者是群众心目中的一面旗帜,领导者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表率作用,会给群众以更大的激励。
标签:人际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