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原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中小学生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自费出国留学高潮的涌动,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成了社会议论纷纷、沸沸扬扬的热门话题,国内各界评说不一。在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态:不赞成中小学生出国留学。(注:《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17日第4版。)而民间中小学生出国留学正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据深圳大学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出国留学的比例为80.2%,中学生希望出国留学的比例更高达86.8%。(注:郝瑞庭:《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述评》,《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1期。)这似乎与政府的态度不大一致。由于中西教育理念不一,中小学生出国留学总是利弊相随。是赞成也好,是反对也罢,面对滔滔洪水,堵又有何用?还不如因势利导。弄清这热浪缘由何起,才是关键。本文正试图作此尝试。
一、一部分家庭先富裕起来是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的经济基础
俗话说:人是英雄钱是胆,无钱寸步难行。中小学生小小年纪就能漂洋过海,显示了我国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据有关研究材料所示,留学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有关。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出现出国留学的要求,而且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出国留学的数量就会大幅增长,见表1。(注:课题组/姜海山、张沧海等:《自费出国留学及低龄化发展趋势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2期。)
表1 留学生与人均GDP的关系统计表
资料来源:《教育发展研究》等杂志。
20世纪以来,我国的GNP绝对额,见表2。
由表2可见,从总体上而言,我国国民生活平均水准并不富裕,但在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一些大城市,也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见表3)。从表3,人们不难看出,一个新的有产阶层已在中国形成。1993年曾有机构估测,我国已有近500名百万富翁。一年以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即推断全国有5000名百万富翁。随之在1995年10月30日,新闻权威《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百万富翁已超过100万人,如今走红的第四代富人,他们的财富将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计算。(注:斯远编:《让我们看看,今天中国人的“钱袋子”》,《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2期。)
表2 90年代我国GNP和人均GNP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元/人)
1990
18598.41634
1991
21662.51882
1992
26651.92287
1993
34560.52939
1994
46670.03923
1995
57494.94854
1996
66850.55576
1997
73452.56079
1998
——
6404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1999)
表3 深、沪、京的GDP和人均GDP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年份 (亿元)
(元/人)
深圳
上海
北京深圳
上海 北京
1995
-
2462.77 1385.1-
18000
-
1996
950.04 2902.20
1607-
22275
-
1997
1130.01 3360.2 1807.45
30600 25750 16689
1998
1289.28 3688.20 2009.9
33289 28240 18423
资料来源:《中国年鉴》(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1997、1998、1999)
据有关报道及笔者的了解,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长,主要是私营企业老板、各类企业负责人和一些党政干部、教师,这和中国现在的十类最富的人暗合。对于所谓十类最富的人,人们对他们的排座次如下:第一类,一部分私营企业主。例如留学英伦的少年小林,其父母是有百万资产的深圳某服务公司老板。(注:江亚平:《少年英伦留学记》,《21世纪》,2001年第2期。)第二类,外资企业和国际机构的中方高级雇员,他们的月收入一般都在数千美元以上。第三类,非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开发机构的项目经理,年收入20万到300万元不等。第四类,一部分个体工商户,年收入在10万元不等。第五类,部分企业承包者和技术入股者,年收入5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第六类,著名影星、歌星、时装模特儿、作家和运动员。第七类,少数律师经纪人、广告人和会计师。第八类,一些经常讲课、评审、鉴定的经济学家和司局长。第九类,少数违法经营者。第十类,极少数腐败官员。(注:斯远编:《让我们看看,今天中国人的“钱袋子”》,《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2期。)
按此财力,对于这十类最富有的家庭来说,完全有能力支付孩子在国外留学的费用。据悉,新西兰中学阶段每人每年的学费在3.6到4.5万元人民币左右,澳大利亚一般公立学校11至12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每人每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开支8万元人民币,大学10万元人民币。加拿大留学生一年总的支出费用在1.5~2.6万加元(8~14万人民币)之间,英国一所私立寄宿制高中一年的各项费用达15万元人民币左右。上述各有关国家如此昂贵的学费,一方面表明中国的有钱人愈来愈多,能供养子女出国留学,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人是靠孩子在海外读书这条线转移资金等原因。(注:《英国高校盘剥留学生》,《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第4期。)
二、国外留学教育产业化是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的时代契机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国际教育市场蕴涵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许多发达国家把国际留学教育作为重要的产业。据报道,海外生源的学费占英国教育收入的10%。(注:江亚平:《少年英伦留学记》,《21世纪》,2001年第2期。)据1999年10月刊发于《世界教育信息》的《西方大国抢占全球教育市场》一文可知,单在1996~1997学年,作为全球教育发达国家的美国,便独吞了1/3教育市场或50多万名学生。在“老美”眼中,国际学生是一项每年带来超过70亿美元(266亿零吉)收益,支撑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的生意。这使得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及德国等妒羡不已。
国外敞开了大门欢迎中国留学“童子军”,中国的家长舍得为孩子的教育投资也是举世公认的。民间有着6万亿人民币的储蓄余额,政府连续7次调低银行利率后依然稳如磐石。美国盖洛普公司“1999年中国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调查显示,中国人储蓄目的的排序,“用于教育”排在第二位,与排在第一位的“为了生病或受伤”的选择比例几乎持平(前者为63%,后者是65%——被访者可以给出多项答案)。(注:郝瑞庭:《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述评》,《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1期。)因此,国外教育商不仅瞄准中国的高等教育需求,甚至把初、中等教育领域作为占领的阵地,力图占领这块蕴涵巨大商机的市场(注:杨军红:《对当前“国际教育展热”的几点思考》,《上海教育》,2001年第3期。)。
三、追求西方素质教育与洋文凭是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的学业定位
就教育教学质量而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并不低。但是,一个基础教育水平并不低的国家却没有相应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我国目前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仍属于稀有资源,能上大学的比例只占4%左右,高考起着选拔功能和“过滤网”的作用。高考的过度竞争必然导致中小学生的竞争,使受教育者人生阶程的压力下移。一个在中国被视为差生、没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在国外也许能成为一名优生,而像这样的孩子在中国有5000万人之多,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或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注:李骏虎:《“补课费”的疑问》,《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9日第5版。)。国外的教育也非尽善尽美,但正如《小学教育的中美比较》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与西方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不仅缺乏动手能力,太局限于书本,而且也缺乏广泛的知识面,太局限于课本。美国的教育自有它的缺陷,即宽而浅,相比较,中国的教育则是窄而深。”(注:上官子木:《小学教育的中美比较》,《社会》,2000年第2期。)
另一方面,高校实行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生毕业不再包分配,学生的出路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问题。不少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一个不好的学校或专业,四年之后又要为工作的事焦头烂额,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国读书,既可以自由地选择好专业,又可以学一门外语。在今天,人们举目可见,留学归国人员成为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生力军。(注:《留学网站》,《21世纪》,2001年第2期,第61页。)无疑出国留学“镀金”将收获更多的投资回报。
由此可见,时下国内中小学生出国留学潮的涌起,既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市场化运作相关联,更是对我国教育发展欠帐的一种现实的补偿。(注:郝瑞庭:《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述评》,《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1期。)
四、日益规范的自费留学中介机构是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的中西桥梁
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政策,而自费留学政策也经历了一个由严格控制到逐步放松、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中国教育报》1987年9月5日发表文章《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安部联合发出通知国内外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我国招收自费留学人员》,从标题即可管窥自费留学政策这一斑。199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第3版报道“自费留学有了可靠途径,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开办自费留学服务”,“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利用许多人急于出国的心理,运用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坑害自费留学生”。为此,过去主要办理公费留学服务的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也审时度势,顺应时代之需要,从1992年开始,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多次组织国际高等教育展,为欲送子女自费出国留学的家长提供了了解国外信息的好机会。另一方面,国家进一步规范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1999年6月17日《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出台,对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了规范,从而有力地维护了自费出国留学生的权益。
虽然国家不赞成中小学生出国留学,但一年一度的国际高等教育展和日益规范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为中小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了较为稳妥的出国途径。
五、开放的心态与国际意识是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的心理基础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中、小学生拥有更开放的心态、一定的国际意识。据深圳大学1998年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中学生(初二至高三年级)希望出国留学的比例高达86.8%。据对赴澳参加暑假休学旅行的高中生、初中生的问卷调查,当问到此次赴澳休学旅行值不值时,90%以上的答卷认为“出国留学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更多的学生认为“跨国教育可以吸收更多的信息”,“为培养面向世界性人才打下基础”,“可以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思想”,“有利于提高外语水平”等等。(注:课题组/姜海山、张沧海等:《自费出国留学及低龄化发展趋势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2期。)可见,中小学生出国留学,一方面有着父母的谋略策划,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意愿,可谓是两厢情愿。而江苏省则敢为天下先,选拔中学生出国就读。广东省则调整自费留学生方式,面对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都希望孩子出国读书,省留学人员服务中心正在探索实践有组织地成批量地派送留学生的新路子。(注:《留学网站》,《21世纪》,2001年第2期,第62页。)
标签:出国留学论文; 留学论文; 留学新闻论文; 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