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上梅街道第三小学 邹华群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尤其受到重视。阅读是教育与学习的核心。学校几乎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经由阅读而学习。不仅是语文或其他科目都需要大量阅读,由此得知,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但是教育者常常忽略了,人类互相合作、脑力激荡激发出来的能力与创意,以及通过合作学习的历程,让个人与团体互助的潜能发挥出来,将有助于合群学习与个人未来发展,其影响更长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阅读文章后能从文章中引申出意义的过程,包含认知和心理语言行为。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教师采异质性的分组,学生在能力不相当的同学中彼此进行沟通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的教学策略,能运用到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领域。小组的学习团体经由互相激励、互相成长,提高学习成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必须掌握许多方法才能教学成功。教学的设计,包括教学前的准备,教学实施中的有效性、目标性,教学后的评量与奖励,都关系着合作学习教学成效。小组的带领技巧、小组的合作气氛,衡量学生的程度,给予适合的合作学习方法,都考验着教师能力。而适时给予奖赏,也须顾及学生的差异,能力稍差小组有进步也要给予奖励。客观的多元评量,更符合现在的教学评量要求。
每一个单元进行之前,小组能一起找资料、一起讨论,培养合作与成熟度。批判思考对小学生较困难,在题目或问答上不要有过多的策略,提出正确思考方向,以引导批判思考。对参与力低落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给予奖励。对出现搭便车的现象,给予个别的要求并请同一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安排任务并要求达成,每一个人都有任务之下,相信漠视的态度以及合作的技巧将会渐渐改善。当然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有充分的讲解及练习,在真正实施时遇到困境将会减至最低。统整是发觉句子隐含的关系;摘要是指阅读完一段文字后,能归纳出该段之主要概念以形成命题;精致化即指能运用先前的知识,赋予文字或段落更丰富的意义,含举例、继续下文、描述细节和类推等四种类型。因此,统整与摘要是学生将文章内部的意义互相连结,使文章前后意思更为连贯,至于引申联想则再加入学生自身的经验,而不仅是将作者的意思加以归纳、统整。
传统观点认为,阅读是种技能的表现,不管在字义的理解、推论的理解、评鉴的理解、批评的理解,都似乎是倾向单向的、静态的方式。心理语言学观点认为阅读能力需要具备概念、知识和经验,再进行思考活动。认知建构观点认为,阅读能力是学生通过和阅读材料间之交互作用主动建构的。其实三者有共通之处,都需要以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有了知识可说是技能的前提,才能进一步思考活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中小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能动作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考提高求知的欲望,深邃的观察力,敏捷、灵活和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钻研和探索的精神,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1.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毅力和钻研精神,才能在阅读中进行感知、思考、想象和创造;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去博览群书,而这正是阅读能力训练和汲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儿童对观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结合课文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创造条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如观察图画、实物,教师演示,自己动手做实验,外出参观,看电影、电视等,不仅使学生获得很多知识,而且还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2.发展内部语言,加强思维训练。内部语言丰富,思维就会灵活、敏捷和深刻,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有了基础。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发展内部语言,就要重视听说和读写的训练,并重视词汇的积累。词汇积累多了,无论是抽象逻辑思维或形象逻辑思维,无论是辐合思维或发散思维,都有了基础。
3.改进阅读教学方法,重视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改变教学方法上以“灌”知识为特征的封闭型教学,改变讲风太盛和过低估计学生能力水平的状况,着重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阅读教学中使学生会预习,会用工具书,会做笔记,会查资料,懂得阅读一般文章的步骤和方法等。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4、丰富朗读形式,使学生爱读乐读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如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他们喜欢分角色读课文。首先要学生弄清每个角色的身份、年龄、和特点。然后讨论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角色的特点。接着抽人试读,读了大家评,评了又读,然后再抽生分角色读。最后可以按小组分角色读,这样能带动一些学困生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样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改进,不断进步。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演故事。这是建立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的,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课时,我先让大家去记记每个角色说的话,想想每个角色的表情、动作,然后分别选了几组孩子进行表演,请其他孩子当旁白。演了评,评了又演。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演得精彩,逼真,热烈的掌声久久在教室回荡……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带着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体现。
总之,随着小学阅读能力的发展,小学对文字的感知和内容的理解之间的距离日益缩短,这就有可能更好地从朗读向默读过渡。在默读的时候,词的视觉形象就能直接引起理解,言语运动成分逐渐不明显地被“省略”了,阅读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
论文作者:邹华群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角色论文; 知识论文; 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语言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