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论文_马国华

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论文_马国华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马国华 050024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正确、主流的价值观念,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在大学生中不断的培育和普及此种观念。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如何有效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行研究,以期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个使命既艰巨又艰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不懈奋斗。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教育工作者们一项重要又紧迫的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的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主要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富裕、集体主义、公平正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价值目标,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动力。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先进性

先进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一个民族要长盛不衰,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主义不仅在制度上比资本主义具有先进性,而且文化也比资本主义具有先进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集体主义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准则,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作为社会发展的远大理想。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时代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的不同不断吸取合乎时代精神、富有生命力的价值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例如,共同富裕价值观、公平正义价值观等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合人民利益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是人民,以人民为最高的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人民群众是生产的主体和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特有的价值取向,它的全部信念、信仰和理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自觉地、无条件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忠实地贯彻人民的意志,去争取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和美好前途”。显然,合人民利益性是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主线,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性和民族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揭示了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服务,同时它也注意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性,它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的要求而产生,对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把握它的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国家所创造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上的。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了传统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是一个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各专业大学生的公共课、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等教育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当务之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任务、教学宗旨、教学内容等等,决定了它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要做好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衔接,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充实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应着重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应着重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二,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与途径。首先要坚持情理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在教学过程之外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其次要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不仅要靠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更要靠教师人格的力量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再次要广泛应用网络、多媒体等教育技术,运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新颖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最后特别要注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形势政策紧密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的实际,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渗透作用

课堂教学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各门专业课中也蕴含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这些课程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中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利因素,在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渗透。如理科类专业课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在这些课程中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如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性,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等;人文类专业课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些课程从不同角度、层面和形式,展示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示人类追求的理想和价值观。其中很多内容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关,可以作为教育大学生的素材。因此,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传授科学知识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渗透作用。

(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核心价值观培育队伍

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政治辅导员队伍不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做好新教师的选聘工作,即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人补充到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在岗培训和提高,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教育能力,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再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和考核工作,形成优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局面,把不适应需要的教师流动到其他岗位,以增强教师队伍的青春和活力。

提高政治辅导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作为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了解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征及培育的有效途径,了解80后、90后的学生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次要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辅导员必须努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成为它的践行者,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工作具有说服力和战斗力。

(四)建立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起到激励、导向和调控作用。目前大学中普遍实行且效果明显的评价机制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机制,我们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引用这一机制。在评价机制中我们可以对评价客体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针对教职工,一部分针对大学生,对他们设立不同的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目标。具体的评价项目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制定,但是必须遵循可行性原则,务必使这一评价机制落实到实处。这一评价机制作为一种学生评价制度,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主要有教育导向、激励约束、以评促改、因材施教等作用,它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高校综合测评体系要纠正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倾向,要重视大学生价值观培养,通过综合测评的有效作用,努力培养合格的人才。

激励机制就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激励教育主体与客体,从而达到调动主客体双方积极性的目的。当前,有效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它既需要不断创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又需要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队伍和一套对这项教育工作能够进行有效激励的机制,因为有效的激励不仅能够满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要,而且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在高校贯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激励机制,就是要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表彰,鼓励他们不断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主要靠人才。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价值观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元化带来的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这就对我们大学生的教育提出了考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它引领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必须保证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用它作为自己生活、学习和工作价值判断的标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为之奋斗,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联。

参考文献:

[1] 李长春.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J].《理论参考》,2007(3).

[2] 李先德.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7(7).

[3] 王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J]. 《理论导报》,2008(8)

[4] 汪辉勇. 价值学研究[M].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

[5] 何煦.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6] 陈章龙,周莉. 价值观研究[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论文作者:马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论文_马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