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中小企业的理性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企业论文,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到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从早先的MRP,到目前逐渐深入和扩展的ERP,再到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组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致历程。江总书记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五”期间,《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必将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的理性选择
信息化对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有什么作用呢?
(一)增进信息交流
通过与INTERNET相连,加强与外界信息的沟通和了解。信息化大大缩小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在信息获取能力、规模经济、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差距,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应变能力、运行效率、创新能力以及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公司内的信息交流,有效使用企业资源,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二)提高客户满意度
信息化使中小企业从以事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换成为可能,信息化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起基于这种管理模式的新型业务系统,通过INTERNET与客户沟通更方便,企业的开放度增加,及时得到用户的反馈意见,减少了与外部往来的交易成本,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三)加强内部管理
引入中小企业管理系统,对物流、人力资源、商务、财务等进行软件管理,降低内部管理费用,使公司内部管理趋于合理化,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质量,提高资金运营水平,用有限的资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使产品流通更顺利。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加入WTO后,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了政府、企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选择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较低,电子商务进展缓慢,无论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水平,还是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参与程度等方面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一)设施陈旧
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拥有台式机、打印机等基础IT终端与外设产品,但网络设备的拥有率普遍偏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一批较高质量和档次的硬件设备的支持,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所拥有的硬件设备来看,离信息化的要求还是有一段的距离。
(二)应用水平低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电脑应用仍然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基本信息与数据处理上,企业间业务联系仍主要依靠传统的电话、传真和邮件,效率低、成本高。中小企业对ERP、CRM、5CM等应用软件的应用很少,有的企业应用了,但层次不高。据统计,全部实现CAD、 OA、MIS系统的中小企业不足4%,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系统,目前已应用的中小企业仅占0.6%,且应用层次不高。
(三)电子商务参与度低
实现企业上网的中小企业只占到所有企业的10%-20%,而利用网络进行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管理的则更少,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停留在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查询(72. 9%)、发布信息(71.4%)阶段。严格说来,由于受客观环境制约,诸如社会环境不成熟,相关电子商务法律和电子支付手段不健全的影响,目前能够运用CRM/SCM进行电子供应链管理,全面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的中小企业还很少。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落后等障碍。
1、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生存率低,资信度差,抵押资产少,信贷风险大,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度大。而一套信息化系统需要大量资金,主要依赖内部有限的融资,中小企业往往缺乏所必需的信息化投入资金。即使一些中小企业在前期能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与必要的软件系统,但实际上,企业信息化中开发的各类系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它的功能会随着企业管理理念与经营活动的变化而需要增减,它的应用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而需要调整,后续资金会要求越来越多。同时,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支持。据统计,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普遍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2、人才匮乏。
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当今科技日新月异,企业信息化从项目立项、开发到投入使用以及日后的维护,技术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升级、更新。虽然开发者在设计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这种变化因素,但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技术的进步。所以,企业购买的不是终身受用的、一劳永逸的完整产品,需要有人来不断地维护和管理,但开发者往往不会提供免费的无时间限制的服务。因此,要保证信息化体系的有效运转,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而除了一些新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之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都不高,内部没有专门的IT部门,或IT部门力量薄弱,信息技术人才水平不高或人员不够,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这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带来了很大障碍。
3、管理落后。
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大量的投入和技术上的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使用信息技术,更主要的是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思想落后,个别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状态,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管理基础薄弱,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即使实施了信息化,也难以收到理想效果。此外,个别企业领导还缺乏现代化管理观念,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与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对信息化需求不足,也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社会环境因素
从社会环境来看,信息沟通、系统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因素。
1、信息沟通不畅。
企业信息化需要以整个社会环境的基础作为支撑保障。虽然我国近十年来,在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信息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总体还很薄弱,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意识不强,信息传输不畅。许多行业和部门都没有专门的网站,即便建有网站,里面的信息也不完整,有的信息还很陈旧,比如现在只能查到 1999年或2000年的信息,这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2、系统安全缺乏法律保障。
国家在电子交易的法律保障、支付信用、货物配送、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建设普遍有待完善,如对计算机网络犯罪还缺乏有效的法律与技术防范,部分企业担心商业泄密、系统遭到攻击与病毒侵袭,导致数据丢失和破坏,甚至系统瘫痪,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使得许多的中小企业不敢跨进电子交易的门坎,尤其是一些没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企业。
(三)信息系统因素
从信息系统来看,不符合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实施过程过于繁杂。
1、不符合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所有企业信息化都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对其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并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运作。而中小企业面广量多,不同行业的管理经营模式表现各异,信息系统往往是根据整个行业特点或企业规模来设计的,与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难以相符。中小企业是一个大集合,包括有各种产业、各种行业、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规模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不好一概而论,难以用同一把尺子度量,因此其信息化应分类处理,分别要求。这些应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市政府共同经过调研、试点、经验总结而拟定出来,现在大部分行业还缺少这一环节。我国的中小企业,多为民营经济、私营经济,他们与世界先进、成熟的管理体制接触较少,大部分沿用的仍旧是家长式、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这些与企业信息化的核心——ERP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面临不少的困难。比如现在占世界ERP市场 70%以上的德国SAP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觉得很有难度,而我们本国的软件公司如金蝶、用友等公司却在我国占有不少的市场份额。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一些特殊管理模式造成的,而这些是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
2、实施过程过于繁杂。
从公司购买PC、服务器、网络设备和相应软件到内联网的实施、各种管理系统的运作,再到和因特网相联以及B2B、B2C交易的开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不同IT厂商打交道。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个性化要求,IT厂商需要不断修改他的软件产品,修改后的软件产品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测试,往往在测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这就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尤其是当中小企业改变他的管理模式,或转变他的业务方向时 (实践中,这种情况是常常发生的),以前用的一套系统将要做很大的修改,甚至要重新购买一套系统。这种繁杂的实施过程也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四、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日本在1986年就提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革的建议方案,加拿大建立了健全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支持体系,韩国在其中小企业结构高度化政策中,特别强调对中小企业的技术现代化、信息化的支持。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1、给予资金扶持。
日本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在《设备现代化资金贷款制度》规定:当中小企业购置现代化设备时,由各都、道、府、县向其提供所需费用的一半(不超过2400万日元)的长期无息贷款;《设备租赁制度》要求为那些即使得到贷款也无法选购先进设备的20人以下小企业实施设备租赁制度,进行设备贷款,这种政策解决了中小企业购置设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困难。参照日本经验,我国政府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时购置设备提供信贷担保,给予优惠贷款、贴息贷款,同时也可给予正从事信息化的中小企业降低税率、税收减免、一定的财政补贴等财税支持,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和股票上市等方面,对信息化确有成效的中小企业给予积极支持,从而在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扶持体系。
2、提供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支撑。这就要求政府组织人才培训,使之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造就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企业信息化从根本上讲,是人的思维、意识的信息化,因为管理的主体是人,所以企业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有的企业上了信息化的硬件却无信息可化,无能力去化,常常无功而返。信息系统建成之后,仍须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维护、升级和改造,这就要求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储备。一个信息系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而不是技术本身。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科研机构和中介咨询机构的作用,引导、鼓励其指导、帮助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也可仿效日本的中小企业学院和美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的做法,在我国大中城市开设中小企业研究培训中心,通过长、中、短期各种不同的培训形式,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诊断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领导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在生产、经营、决策中的运用和价值。
3、构造公共信息网络。
中小企业很难迅速、准确收集国内外信息。政府应充分利用各行业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构造公共信息网络。这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查询,而且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英国1998年开通“直接通向政府”主页,提供包括1100多个文件的企业监管指导甚至各种报表,使中小企业能方便、快捷地在本地“一次性”办理完政府要求的有关审批监管手续。欧盟1999年在因特网上开通“企业之窗”网站,让中小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的情况变化,还投入4400万欧元,启动“进入信息社会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国际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等。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虽然我国也建立了“中国中小企业网”、“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等政府网站,极大地节省了查询成本,但提供的信息内容、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在帮助中小企业进入因特网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4、加快网络法律建设。
尽快制定信息管理法规,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及早出台网上合同法,解决网上交易与结算的安全、电子合同的认证等问题,保障网上交易的有效性。颁布打击网络犯罪的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网上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二)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IT市场
中小企业具有面广量多、规模较小、机制灵活、容易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等特点,对信息化的要求与大企业大相径庭,不需要建立像“光速商务”(CALS)之类的集成化企业信息环境,对IT技术的需求要求简单易用、安全可靠、具有针对性、适合自身状况、易于扩展,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对服务的需求程度更高、需求频度更强。因此,IT厂商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首先要细分市场,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只考虑选用的计算机与网络设备是否是最先进,而应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需求、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运作方式、行业背景等情况,将信息化建设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用户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具体业务需求自主使用。其次,中小企业解决方案的营销渠道应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提供包括产品、系统、应用及客户支持的集成方案,切实以客户为导向,全面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再次,简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难度。一方面IT厂商应努力降低成本,开发费用较低的信息化系统,突破中小企业的成本约束;另一方面,把从咨询到方案设计和实施服务全过程进行简化,使集成化的繁杂的信息化实施变得简单易用,便于操作。
(三)整合中小企业内部资源
1、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与改造,将从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管理系统进行扁平化、内部网络化。根据技术与管理结合的需要,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重建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数字化基础,使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更便捷,管理者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更直接。同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公开、程序透明,避免人为因素,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对于经营风险,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分层次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根据企业信息化演进的诺兰(Nolan)模型,企业信息化的成长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初装、扩展、控制、集成、数据处理和成熟。对于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来说,在必要的计算机技术人员都不齐全的情况下,购进几台计算机匆匆建网,并不能加快企业的网络化、信息化进程。所以,中小企业要紧紧围绕以效益为中心,采取滚动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从个别部门的应用开始,待大部分部门数据信息化比较成熟后,再考虑建立内联网、外联网、接通因特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从而实现全面信息化。
3、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要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使企业全员,尤其是主要领导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使新的信息理论知识、创新思维与已有的自身业务相结合,促进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创新和优化。同时,招聘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应设立信息主管和专门的信息部门。
4、重视数据建设。
信息系统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只有建立准确的、全面的数据库,才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因此,应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统一、全面的数据指标体系,基本数据库的采集要有组织保证,并能及时补充、分析,数据项的采集要规范、标准,对数据要经常进行备份,确证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准确性。
5、借助外力触网。
为降低上网费用,可与其它中小企业组合,联合租用数据专线上网,并在因特网上,制作联合主页,方便访问者查询。也可借助他人网站提供的成熟的网上商城为己所用,实现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挑战。传统中小企业在企业信息建设中面临着许多困难,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面对生涩的技术名词、频繁推陈出新的产品、飞速升级的软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仅仅依靠中小企业自身有限的技术人员和薄弱的技术能力,很难实现企业信息化。何况,企业信息化建设绝不是购买一套设备、或者一套解决方案那么简单的事情。企业信息化需要的是用IT的手段对其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改造和优化。但由于当前大多数企业观念落后,尚未形成咨询意识,除财务咨询外,对企业战略咨询、管理咨询以及技术咨询,企业大多表现出不理解的态度,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培育。总之,企业信息化需要各方共同关注与参与,包括各级政府、企业自身、IT厂商以及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等共同参与,真正帮助我们的中小企业加速实现信息化。
标签:企业信息化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技术与管理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政府信息化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