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初中招生方式改革,促进本市中小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上海初中招生方法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_素质教育论文

积极推进初中招生方式改革,促进本市中小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上海初中招生方法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_素质教育论文

积极推进初中入学办法改革 促进本市中小学向素质教育转轨——在上海市初中入学办法改革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论文,办法论文,中小学论文,在上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徐匡迪市长在市人大十届四次全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上海到2000年要基本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而初中入学办法改革,正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具有关键性质的一步。

一、本市初中入学办法改革不断深化,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80年代中期,本市就开始了初中招生办法的改革。自1986年以来,本市郊县已经实施小学毕业生免去升学考试就近升入初中,重点中学高、初中分离办学。在市区也进行了多种改革的探索,到1990年,各区均已实行了“划小块,填报一个志愿,就近入学”的办法。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学生升初中的激烈竞争。1991年本市正式制定了《上海市市区初中招生办法改革方案》,根据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首先取消全区选拔性统考,实行绝大部分学生划块就近分配入学。

1996年,各区均根据市教委《关于本市一九九六年初中入学工作的意见》,继续采取改革措施,向新的目标前进。而静安区、闸北区、卢湾区、浦东新区在强烈的教育改革意识推动下,在总结了以往初中入学办法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初中入学办法改革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是:(1)加快实施“薄弱学校更新工程”的步伐,尽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为实行就近对口入学创造良好的条件;(2)凡达到升级标准的小学五年级学生不再举行入学选拔考试,全部就近对口升入初中预备班学习;(3)重点中学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4)积极试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整体改革实验;(5)采取积极有效的改革配套措施,如加强小学质量监控和正确导向,以符合义务教育法的精神,符合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与国家教委的指示精神相一致。市教委积极支持这几个区的改革,使本市初中入学办法改革继郊县之后在市区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对这几个区的改革予以充分肯定。从我们召开的各种座谈会和委托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作的两次大规模调查的结论来看,这几个区的改革尽管还有待深化,还有许多具体问题有待解决,但方向是正确的,是受到大多数学校、师生和家长认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入学办法改革有利于依法治教,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按照我国《教育法》的规定,小学和初中教育同属义务教育,政府必须提供合乎标准的办学条件,保证所有学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要求我们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如果我们只注重培养少数“尖子”学生,为选拔少数学生进入重点中学,而使大多数学生陷入激烈的升学竞争之中,使学校教育在“升学——应试”的轨道上运行,这是违背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也是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所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的。从小学五年级进入初中预备班学习,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升级,不应该成为一种竞争性选拔。实行初中入学办法改革,采取免试对口就近入学,可以为小学教育创设较为宽松的改革环境,对小学教学首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无疑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2.初中入学办法改革有利于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竞争的压力,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据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对8个区3000多名学生及其家长大样本调查表明,在全部实行就近对口升入初中预备班的这几个区:

——学生睡眠增加;

——学生请家教减少;

——家长购买参考书减少。

3.初中入学办法改革为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开展以课程教材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整体改革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调查中发现这些改革的区按课程计划规定正常上音乐、体育课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区,这些区正常上音乐课比其他区高21个百分点,这些区正常上体育课比其他区高26个百分点。卢湾区小学音乐、体育课正常开课率达97%以上。

闸北区在今年招生工作总结中反映,课程教材改革方案在闸北区小学能更加顺利地实施,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三多”是毕业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多了;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多了;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各类活动多了。“三少”是提早停止非考试学科教学的少了;整班大面积补课的少了;教师擅自增加语、数、外教学时间的现象少了。

4.初中入学办法改革推动了薄弱初中的更新工程。

初中部全部实行就近对口入学,通过生源、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加强,为薄弱学校更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条件的改变也使薄弱学校感到了压力,促使他们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有力地加快了全市薄弱学校更新工程的步伐。

二、初中入学办法改革进程中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本市1996年初中入学办法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新进展,在促进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在改革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研究和解决的矛盾及问题。

1.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入学办法改革宣传问题。

今年,这些区在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区委、区府、区教育局、学校校长都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和宣传工作。

这些区的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这项改革,要求本区方方面面的领导要支持这项改革,区教育局领导多次召开各级干部和中小学校长会议,认真学习,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对学生和家长广泛宣传,取得良好的效果。

事实证明,哪个区的思想观念转变工作做得比较好,宣传工作做到校长乃至教师,通过他们宣传到学生和家长,哪个区改革的推进就会比较顺利。改革力度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思想、宣传工作的差异。因此,我们要深化初中入学办法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思想认识,从执行义务教育法的高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2.关于初中特长项目班招生的问题。

学校办出特色,是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在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础上办出各自的特色。小学、初中是为一个人成长,成才打基础的奠基性质的教育阶段,不仅在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学方面的基础要打好,而且身体要健康、心理素质要良好,艺术素养要提高,基本的劳动技能要掌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的教育,应该着力于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全面提高素质,而不要片面地、过分地强调“特长”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倡在中小学通过活动课、选修课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健康的个性,增长各种才能,这也是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本义。而不必花大力气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少数学生办特色班,更不要把特色班变成变相的尖子班、重点班。当然,有些学校在培养一些体育、艺术类特长学生方面积累了经验,拥有比较好的师资和设施,形成了特色传统项目,而且有些体育、艺术的技能也确实需要从小连续性的培养过程,有些学生也已经具有明显的特长,在这样的学校举办体育、艺术特长项目班还是可以的。但这类特长项目班,只能局限于体育类(包括船模、航模、空模、无线电通讯等军事体育项目)、艺术类项目。体育、艺术类特长项目班,只能办在已经上报行政部门认定的少数几所传统特长项目学校,而且必须具有相应的师资设施条件的学校内,区、县教育局对本区、县内初级中学办艺术、体育特长项目班的方向、数量和学额数均应加以研究与控制。在招生时,只能对体育、艺术特长项目经有关方面认定或必要的专业技能的测试,而不能进行其他的选拔性测试。

必须重申,不能通过举办数学、外语等特长班来招收所谓的特长生,也不要举办笼统的科技特长班。因为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基本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科技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对少数在学科或科技方面确有特长需进一步培养的学生,可由市教委批准建立的市级学生业余学校,或区、县教育局批准的区、县级业余科技类特长班,利用双休日加以培养。

3.关于民办学校招生的问题。

民办初中,其性质同公办初中一样,同属于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招生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取消重点初中,民办学校不能替而代之办成变相重点初中。公办学校免除升学考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也不能采取任何形式的测试、选拔。民办学校要服从初中入学办法改革的大局,在招生时要自觉遵循初中入学办法改革的宗旨和原则。总之,我们要坚持初中入学办法改革的宗旨和原则,对所有学校一视同仁,保证公平,力求合理。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为民办学校的选拔性招生提供特别的条件,以致影响到本地区初中入学办法改革的大局,希望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坚持初中入学办法政策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改革的深化和大局的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合理妥善地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的问题。

4.关于初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问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对口入学以后,由于学生来源客观上存在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同进一所初中学习,使教学中遇到新的挑战,如何解决这种教学要求共同性和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性的矛盾,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好每个学生,是值得重视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实施因材施教,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是要培养好每个学生,就是要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通过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有的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予以指导提高,对学习后进的学生补缺辅导的办法来解决因材施教问题;有的学校运用分层递进等教学策略,使同一班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些措施是积极有效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今后我们还要召开专题性的会议,研讨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问题。当前,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有的学校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集中编班,即重点班、尖子班或称“快班”,有的学校以搞教学实验的名义,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集中编班,名曰实验班,其实是重点班、尖子班。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办重点班、尖子班是违背义务教育办学方向和基本原则的,国家教委已经明令禁止在普通学校办“重点班”。

三、关于进一步深化初中入学办法改革,积极推进向素质教育转轨

的几点意见

为了进一步深化初中入学办法改革,我们应抓紧做好有关工作。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从执行义务教育法的高度来认识这项改革,从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来考虑,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制订和完善改革方案。要广泛向社会宣传这项改革,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方方面面增加认同度。在教育内部更要统一思想,步调一致。

2.加快初中入学办法改革的综合配套建设。

招生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与此相应的是要加快实施“薄弱学校更新工程”的步伐,办好每一所初中,要积极试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充分发挥小学、初中一体化办学对于教育整体规划、进行教育整体改革、优化师资队伍配置、有效使用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办学质量;要加大课程教材改革的力度,使学生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高、初中分离办学,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努力让学校既办出质量,又办出效益。

3.加强研究,积极探索有关这项改革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我们不仅要深入研究、解决特长班和民办学校招生、因材施教等问题,还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加强小学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问题,研究如何构建素质教育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等问题。

各区、县都要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高度,在认真总结本区、县近几年进行初中入学办法改革、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方面的经验,抓紧时间研究制订1997年本区、县进一步深化初中入学办法改革方案,研究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尽早构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为实现本市中小学一流教育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  ;  ;  ;  

积极推进初中招生方式改革,促进本市中小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上海初中招生方法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