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进一步介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创新科技,引进人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把握农村产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注重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将实现农民富裕这一目标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实现美丽乡村的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含义;实施路径;农业;农村
一、乡村振兴的含义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体现,同时也是中国迈进新时代发展城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内涵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去理解,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去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是基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应当牢牢把握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个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战略实施进程适时做出调整。始终坚持完善农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注重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推进乡村优秀文化传承,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健全农村治理体系,实现有效治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富裕。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应当发挥农村特色产业的优势,将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飞跃。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
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领域的问题,是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共同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在新时代必须坚持。
2.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两相对比,虽然同样是五个方面20个字,但除“乡风文明”外有四句话不一样,这四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是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比以前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这是一个崭新的表述,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涉及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农村的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
4.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r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将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让农村换上新面貌迎接新变化。在政府引导方面,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贯彻落实政策。但同时,要明确政府的引导是为了与市场配合共同起作用,而不是限制市场的灵活与自由。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其一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其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深化,应当明晰集体产权,保障农民权益;其三是要将小农经营与现代化农业大生产发展有机结合,挖掘发展特色农业与规模化经营的潜力与优势。
(二)因地制宜,加快农村产业发展
由于乡村的气候、地形等条件不一,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不一,所以应当结合每个乡村自身的特点和可利用的资源情况,发展可持续的产业。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有关键作用,其对人才培养、增加就业等有积极作用。加快农村产业发展首先要结合乡村实际情况选择主导产业,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其次要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再次,要合理利用当下“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然,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不可少,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创新科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我国乡村普遍存在生活条件较差、教育水平较低、人才匮乏等问题,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进步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创新科技,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发挥科技在新型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资源节约、绿色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加强教育,培养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此外,应提供相关激励政策,吸引人才回乡村建设。
(四)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美丽绿色的乡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在乡村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千万不能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发展了经济,丢了环境,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取。二是要有意识地保护环境,重视乡村垃圾处理、污水排放以及秸秆焚烧等问题,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化发展。
(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顺应我国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尽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六)坚持改善乡村人口结构
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农村地区出现了老龄化、空心化、原子化的发展困境。乡村振兴是把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改变过去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实,建立一种全新城乡关系。因此,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同步推进高素质人口、人才回流农村、回流农业,不断改善乡村人口结构,筑牢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支撑。一是培养三农人才队伍。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按照“一懂二爱”要求,始终把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强人才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优秀干部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村长助理等,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民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引导农民工还乡、大学生回乡、知识分子下乡,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三农人才队伍。二是强化创新创业带动。创新创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样离不开创新创业。因此,我们应该在继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就业、迁移进城、降低乡村人口占比的同时,着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向乡
村聚集,打造乡村创新创业聚落和创业园,利用乡村资源禀赋,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非农产业,繁荣和壮大乡村经济,带动提升乡村文明风貌,使“双创”群体成为新时代的乡村居民。三是加强农民利益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警惕对乡村发展的乌托邦化,也要防止腾笼换鸟式的伪乡村振兴。我们应该坚持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守住乡村仍然是农民的乡村,在推动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注入的同时,加强农村产权保护,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多元市场主体与村集体经济共商共建共兴,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主体和受益主体。
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工作
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楦本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结合”是加强乡村治理的思路创新。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县乡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三农”工作队伍要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理论上的创新,还是党中央对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实现策略。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富裕,应当把握新时代的机遇,推动农村的真发展、真进步、真繁荣,实现美丽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016.
[2]周长庆.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推动十九大精神在鄂州落地生根见效2017.
[3]段爱明.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综述,2016.
论文作者:吴雅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乡村论文; 农村论文; 农业论文; 战略论文; 三农论文; 城乡论文; 产业发展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