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层党组织论文,努力论文,环境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村级党组织是我们党的工作基础,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实践者和执行者,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农村大局的繁荣和稳定。所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各级组织和领导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职责。部分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经济上没有支撑、精神上没有支柱、法律上没有支援、精力上没有支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少数人对基层组织和干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骂起来不要,口头上重视,行动上歧视的态度和作法必须改变。要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好、路子好、机制好的五好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达到有人谋事,有人干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就必须努力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思想上抓住主题,工作上消除难题,生活上解决问题,帮助基层干部解困:
1.思想上解困惑。基层干部由于受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面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问题,大多数人感到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思想困惑,信心不足,无所适从。面对这一实际,各级领导应该一改过去行政命令、空头说教的作法,把工作做细做实,从思想上帮助基层解除困惑。
一是政治上明方向。各级组织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应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从改变自身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着手,应充分理解基层的难处,并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帮助优化环境,使基层干部在政治上红起来,形象上高起来,威信上树起来,使群众对干部有信任感,干部对组织和群众有责任感,从而使基层干部干有目标,奔有方向。
二是发展上明思路。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各级领导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基层出主意,想对策。既不能用局部矛盾、局部问题来否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能用巨大的变化来掩盖部分地方矛盾和问题的存在,更不能盲目乐观,以点带面,忽视基层工作的难度和困难。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应少出台一些不切实际的政策,少追求一些充满水分的经济数字,少建设一些劳命伤财的面子工程。要深入实际掌握真实情况,分类指导制定切实方案,实事求是下达经济任务。少一点达标验收,多一点支持扶持;少一点强迫命令,多一点指导引导;少一点部门收费,多一点部门服务。使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工作有信心,发展有思路。
三是业务上强素质。村级干部由于长期工作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之中,加之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对市场经济很不适应,不能一味责怪和过分埋怨基层干部,应充分估计市场经济高要求和部分干部低素质之间的差距和大市场与小生产的距离。应加大村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要通过传授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知识让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给适应市场经济的方法和手段,让其带头富,领头富。要充分发挥村支部的作用,帮助村级组织带领广大农户闯市场、找信息,谋发展,使广大基层干部明白新形势下村支部应具有的作用、作法和作为,使大家从催耕催种转变到走南闯北跑市场上来。各级组织和领导对基层要多指路子、教法子、开方子,而不仅仅只是要数字、“玩”帽子、收票子。不能只要求基层干部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展工作,而自己对基层却用计划经济的行政命令来指导,使基层干部很难找到上下工作的结合点。
2.工作上解困境。农村工作千难万难,说到底是经济发展难,无钱办事难,无钱发展难。因此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首先要加强村级经济建设,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让其轻装上阵,加快发展,早日走出困境。
一是化解债务动真格。村级过高的债务压得村干部喘不过气来,使基层不用说发展,就是日常工作也无法开展,正当任务也无法完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政权的稳定。村组负债是诱发农村社会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源所在。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务必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如何化解这一难题?首先要出台相关政策,为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清欠撑腰壮胆,不能让一些有钱不交、有帐不结的人逍遥法外,甚至煽动和影响他人。其次要出硬招,动真格,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迎难而上。具体讲就是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集资减债、划帐剥债、节支减债、增收减债等措施来减轻负担减少债务。第三,要整体联动,协同作战,金融、农经、司法、组织等部门应密切配合,齐心协力。要合力化解村组债务包袱。否则,仅靠哪个部门、哪个村组或哪个乡镇都是无法做到的。
二是优化环境念真“经”。村级经济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经济环境不尽人意。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都致力于治理经济环境,但治标不治本,少数部门依然我行我素。名目繁多的税费项目,没完没了的检查验收,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订阅不完的报刊杂志,真可谓出不尽的钱,请不尽的客。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这些我们要下真功夫,下大决心给予治理。各部门各单位应从帮助农民增收,帮助农业增效,活跃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出发,而不应给基层制造麻烦添乱子,千方百计找茬子,更不能乱开口子,乱收票子,打着合法的招牌为小团体谋取利益,与农民争饭吃,揩基层的油水,转嫁部门负担,要为村组干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基层反映的问题,应该特事特办,大事快办,切不可部门之间踢皮球,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对于涉及要农民出钱出物的检查验收、达标升级活动和报刊征订任务要进行清理、分类,严格按照中央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而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对于税费政策,应加大宣传解释力度,本着“放水养鱼”的原则,依法依规办事。
三是减轻压力动真情。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而在实际工作中,事事要书记负总责,件件要实行一票“否决”,而且都与帽子、票子拴在一起,使基层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村支部书记无心扣中心,无法谋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给支书松绑,给支部减压,不能事事要“一票否决”,以为一否决就灵,样样要摘帽子,以为一摘帽就行。要让基层干部从应酬接待、检查验收等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其有足够的时间走“特色路”,唱“地方戏”,主要精力、主要时间和主要人物用于发展经济,用于创办企业,用于跑市场抓调整。一些日常性的事务工作可以由部门直接面对农户,减轻基层的压力。考核村级工作,特别是支部书记的工作应该以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建设为主,其他指标只作参考。同时,在经济建设上,各级领导应多一点服务指导,少一点乱摊乱派,减少基层工作的制约力,增加基层工作的推动力。
3.精神上解困扰。在新形势下,要调动村支部一班人的积极性,使干部关系融洽,就必须帮助村支部解决实际困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干部的合法权益,解除其必要的后顾之忧和精神困扰。
一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基层干部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劳累,生活清贫,有的为了组织忘了自己,为了大家忘了小家。对此,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要正确对待基层干部,纠正偏见,减少误解,正面总结,正面宣传,要多宣传基层工作,多报道一些基层干部中的典范,不能带有色眼镜,不能因少数干部违法违纪就认为所有的基层干部有问题,不能因一些地方加重了农民负担就认为所有地方都在鱼肉百姓。要通过树立起良好的基层新形象,让广大农民群众对其身边的干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公正的评价,使村干部工作理直气壮腰板硬,从而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努力拼搏奔小康,而不能让农民认为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惹不起、信不过、靠不住、沾不得,他们应该是农民奔小康的领头雁,知冷暖的贴心人,是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领导核心。
二是要维护正当合法权益。在当前全党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下,一方面要教育广大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自觉履行义务,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另一方面要教育我们的村组干部学会用法律武器来处理矛盾、依法办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特别是对各种经济合同纠纷、税费上缴、社会治安等棘手的问题要依法依规处理。各级政法机关应该体谅基层,做村组干部的坚强后盾,对拒缴国家税费,严重侵犯干部人身权利的行为,一定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决不推诿。不能让环人影响了好人,违法的影响了守法的,邪气压住了正气,为村组干部开展工作保架护航,排忧解难,使基层干部感到社会有正气,事业有朝气,工作有底气。
三是切实解决具体困难。由于受劳动人事制度的制约,在目前条件下,村干部“干国家事,端泥巴碗”的现状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激励机制,帮助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能只要他们工作,不管他们困难,只分配任务,不关心疾苦,使他们感觉到只有苦头没有享头,只有付出没有收获。要结合实际,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适当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让其有想头,有奔头,有搞头。尽量帮助解决个人退休待遇和生活、生病困难等实际问题,真心真意对基层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为基层的工作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