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电子商务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以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下同)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呈现出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EC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资料显示,到2003年将达到15000亿美元。我国为推进EC和信息化建设,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2000年定为“企业上网年”。1999年底,国内中文网站超过1.5万个,EC网站超过500个,而且平均每天有两家网上商店开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作为支持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物流,不仅是有形商品网上商务的一个障碍,而且成为网上商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没有一个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物流体系,电子商务就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
1、物流是EC的保障,EC是通过INTERNET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其中物流是基础,信息流是桥梁,资金流是目的,商流是载体。物流(logistics)是一个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集成、一体的现代概念。是指按用户(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的要求,将物质实体(商品、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从供给地向需求地的物理移动过程,包括运输、包装、仓库储存、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一系列经济活动过程。在EC运作过程中,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均可借助因特网在瞬间实现,而物流在网上的实现却相当困难,只有部分产品如:软件、唱片、信息产品可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大部分产品和服务都必须通过物流方式传输。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条件、将正确的商品、送到正确的顾客(即:5right)手中呢?正如当初专门为货币作中介服务的银行金融机构的出现使得商流、物流、资金流出现分离一样,当网络电子中介作为一种工具被引入生产和流通时,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分离是一种必然,是一种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是流通的高级形式。
2、物流是EC的利润源泉。现代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这是相对于“第一、第二利润源泉”而言。第一利润源泉是指在生产过程劳动对象的节约而增加的利润,第二利润源泉是因为人力资本的节约而增加的利润,第三利润源泉则是指因物流费用的节省而增加的利润。由于科技进步的迅速扩散和普及,一些传统的行业如商业、机械加工、食品工业、建筑业等依靠第一利润源泉获取超额利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同样由于劳动者报酬的刚性递增,使得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降低劳动投入而获取第二利润源泉越来越困难。物流环节中降低库存、合理组织运输、流通加工增值、提高包装储存装卸水平等可以大大降低流通费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效率,拓展利润的来源渠道和空间。
实证的资料表明:在美国,产品的直接劳动成本已不足全部成本的10%,全部生产过程只有5%的时间直接用于加工制造,95%的时间用于储存、运输等物流过程,物流成本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10%以上,一般占一个公司总销售额10%-35%。由此可见发挥物流的作用能为企业带来广阔的盈利空间。物流在我国工业企业中所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90%,如汽车零配件行业,大约只有4%的时间用于生产、加工,96%的时间用于原材料的购运和成品包装、储存、装卸;流通费用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新鲜水果、易变质食品、某些化工产品高达产品价格的70%。
3、物流与EC共同促进,共同发展。EC的发展既为物流业带来了挑战与压力,同时也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增值空间,现代物流将成为EC的受益者。首先,EC对配送需求的多样性与分散性,为物流拓展了更广阔的业务范围。如前所述,物流是EC的保障,使得B to B,B to C更加方便、快捷。因而EC要求物流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要求协助EC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这样物流的发展才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需求,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其次,EC为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服务系列化提供了运作空间,提高物流的运行效率。在EC模式下,使物流企业和系统可充分利用INTERNET的巨大优势建立物流网站和平台,开展网上物流,实现网上和网下的共生。再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改善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建立基于IN-TERNET的商品物流跟踪、客户响应模式,信息处理和传递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EC与物流是合作博弈,网上网下及早合作可共创双赢模式。
二、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问题
1、物流观念落后,管理体制滞后。物流是80年代才传入中国,我国EC只有两三年的发展,这客观上决定了中国EC物流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表现在物流观念和管理体制两方面。观念落后导致我国不论是国民经济或企业管理均不重视物流,缺乏规划,投资严重不足,现有的储运被看着是物流的全部内容,更谈不上EC物流。体制上,中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局、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
2、物流设施陈旧,利用率不高。在物流硬件上,物流设施如:物流站、场,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物流装备如: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等都是五六十年代的陈旧建筑,功能单一,无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且工作效率低下。通讯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缺乏,跟不上EC物流的要求。此外,由于物流管理跟不上造成使用效率低下,使原本陈旧的物流设施更不能满足EC的需要,如我国仓库的利用率只有50%。
3、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EC轻物流。EC时代的来临将使传统的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重新整合,但我国实际却呈现出重商流、轻物流,重硬件、轻软件,重电子、轻商务的倾向。运作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传统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效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物流服务要求。
4、物流专业化程度低,技术单一。(1)目前许多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有的工厂有自己的大型车队,甚至远洋船队,物流专业化程度低;(2)现有物流企业是过去的仓储、运输的简单转行,物流技术单一,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尚未建立;(3)由于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很难为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在中国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物流一体化。
5、物流业经营管理低效,缺乏规模效应。我国企业物流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横向联合薄弱,物流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物流时间、物流速度就是例证。(1)物流时间。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2)物流速度。全国铁路货运列车的平均技术速度仅为45公里/小时;因散装、集装箱运输技术尚未普及,装卸效率低,铁路货车中转停留时间约5小时。公路运输营运货车平均车日行程仅200公里左右,车辆工作率约60%。城市内运输由于道路面积增长与车辆增长不适应,车辆运输速度不断下降。在一些大城市,平均车速已下降到每小时15公里,严重影响了城市物流效率。
三、大力发展物流的对策措施
1、提高对发展EC物流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物流是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物流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提高对发展物流的认识,需要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认识到新经济中物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二是要把物流产业纳入国家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三是要重视物流及相关科学尤其是物流技术的基础研究,为EC物流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和社会基础。四是要树立物流系统化和社会化分工相结合的思想,走EC的发展模式。
2、建立新型的物流经营管理体系。我国物流的发展目标是走社会化、专业化、一体化的道路,这需要改革过去的低效、小规模经营管理的体系。建立新型物流经营管理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支持TPL、城市与区域物流的发展,提高物流的规模化成效。二是充分利用全社会物流设施,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三是要发挥物流体系的中介环节作用和基础先导作用,需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物流经营公司或集团,发挥规模效益,形成规模优势。四是吸引外资投资物流产业,通过竞争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发展。
3、在物流技术上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物流经营和管理的科技含量是EC物流的立足之本,这主要体现在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上。例如,为了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方便、快捷、门到门直达运输需要,运输技术涉及到:标准化的条码技术(BAR CODE)以解决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是一种有效的信息管理和处理的手段,它是对供应链上的信息进行运作的有效方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全天侯、连续地为无限多用户提供任何覆盖区域内目标的高精度的三维速度、位置和时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完成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经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功能;射频技术(RF)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IN-TERNET网上每天大约有3万多人在发布信息,有多达100万人在此阅读信息,数据流量达数百兆。网络新闻有多达2万种分类信息。如何充分利用INTERNET获取物流信息是一个现实问题,也为物流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4、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据估算,要构筑预期的运输规模至少需要6500亿元投资,因此应采取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的措施:一是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引导外资、民间资金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投融资体系。二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改革物流设施投资的纯现金回报制度,让物流企业低成本运作。三是发行物流建设债券,或者放宽科技含量高的物流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为物流建设筹资。四是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备和其他物质条件,通过更新改造让其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做到新旧兼容。
5、建立完善的法规及配套政策,促进物流持续健康发展。1999年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及与物流有关的相关部委加大了支持和发展物流的力度,这又从政策面反映了中国物流发展的远景及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笔者认为配套政策主要是:(1)加强物流业法制建设,当前可先颁布《物流管理条例》,再过度到《物流法》,努力实现物流法制化、规范化。(2)物流必须纳入全国、地区、城市发展规划之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3)限制企业(不论是生产或是流通企业)自建物流服务系统。(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订车辆通行、土地使用、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规模化经营的物流企业发展,对未达到一定规模的单个企业(包括连锁公司)采取不鼓励或限制的政策,如对载运量低、空驶率高的车辆采取多收费等措施加以限制。
6、加强物流专门人才培养和培训。第一,高校应增设物流专业,已有物流专业的要进一步加强并扩大招生名额。第二,条件成熟的高校应招收研究生、博士生。第三,对商贸、运输、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大型企业等物流企业的近期人才需求,可进行短期强化培训。第四,把引进国外高层次物流专门人才与优秀国内人才送出去培训相结合。培养一大批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和物流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