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视角看经济法基本功能
张晶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市场由于自身的特点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垄断等问题,市场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现象在市场资源配置方面会遇到阻碍,不利于其配置效率的提升。对此,国家需要依据市场现实情况,运用相关措施,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经济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种问题,其自身有着独特特点,能够让市场中的信息变得更加准确,利于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本文对计划与市场体制进行概述,并探讨信息失灵的经济法克服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信息;经济法;基本功能
市场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数量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难免会出现与信息相关的问题,比如信息失灵等问题。对于经济来说,其不仅具备市场经济的内容,更是包含计划经济的内容。导致市场中出现信息问题的原因也有多种。为了有效解决信息问题,可充分发挥经济法的价值作用,全方位促进市场往健康化方向发展。
一、市场体制与计划体制
(一)市场、计划体制概述
市场体制中有多个主体进行参与市场的活动,因此在市场决策阶段,多个主体都可以发挥作用。但在计划体制中则相反,从市场决策角度来说,并不是各主体均参与决策,而是显现出集中决策的特点,决策权被国家集中掌握,在市场活动中,国家发挥着主要作用。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其中都通过一定的决策方法实现对市场资源的有关配置。为了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需要从决策角度入手,当做出决策时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原则,采用恰当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决策结果的合理性,这就需要运用科学方法全面搜集决策阶段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挖掘信息中潜藏的价值,以便增强决策结果的科学性,但是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信息也会存在失灵问题,搜集到的信息容易出现不准确、不对称等情况,这种信息方面的偏差会直接影响决策结果的准确性,决策阶段容易在投资、交易等环节出现错误,也就难以对市场中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1]。
(二)市场体制与计划体制的信息流动存在不同
基于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在信息流动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一些不同,从纵、横角度来说,市场经济体制倾向于从横向促使信息进行流动,但计划经济体制则相反,其倾向于从纵向促使信息不断流动。这种情况的不同也就影响力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效率,两者的效率同样存在一定差别。基于私人信息因素的考虑,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也存在不同之处[2]。计划经济体制中,没有对私人信息进行充分认可,也就没有顾及到私人信息的基本权益,对其采用忽视态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错误信息问题的产生,计划经济体制也就难以做出科学决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则存在多个市场主体,该体制承认私人信息的重要地位,其分权的特点与私人信息这一理念的发展相适应,市场主体可以对各自的私人信息进行垄断,依据信息的有效性做出正确的决策,提升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避免出现浪费现象。从效率方面来看,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对比,对于哪一种更加先进的问题,可立足知识的利用率情况展开分析,看其是否由国家搜集知识进行统一决策,是否各个主体都能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对这两种情况的确定,决定了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中哪种体制拥有先进的性质[3]。不过从私人信息拥有方面看,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市场体制与计划体制信息失灵存在不同
对于两种经济体制来说,信息失灵共同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中,但两种体制之间却存在质的不同[4]。具体来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人们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无法做到在完全理性状态下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信息作出合理决策,信息失灵问题出现的概率较高[5]。运用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中的资源进行调控,使其达到有效配置的目标,这种看法在知识角度存在自负性。人类无法对社会全体作出准确全面的计划,左右社会的发展方向,对社会中存在的每个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这种观念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过于自负的态度。人类不能做到完全理性的理想状态,理性具有有限性的特点,国家运用计划经济方法,集中搜集大量信息,进行决策活动,这种行为使得信息的冗杂度增强,也就无形中增加了国家的过度的信息压力。由于信息数量繁杂,难以分辨,决策人员会面对更多的工作量,也难以有效提升决策效率。比如在苏联,针对增值反应堆方面,结合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编写出了一份报告,该份报告共有十卷,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对于参与决策的个体来说,任何个体都难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消化,出现信息失灵现象。计划经济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主要与信息失灵问题有关,信息失灵方面的问题难以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得到有效改善[6]。这主要是因为人类自身条件的限制,认知理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同时会受到社会结构以及传统的影响,人类思考方式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体系的框架,无法达到完全理性状态。但对于这种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仍然有人认为,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出现信息失灵等问题时,对于信息的搜集、分析、辨别等方面,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作用,研发具有先进技术特点的信息搜集与分析技术,从工具方面改善信息失灵问题,仍需要坚持计划经济体制[7]。
市场经济体制在信息方面与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比较,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多个市场主体,各个市场主体可以搜集自己所需要的私人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独立分析,进而作出相应的决策。这种决策方法具备分散特点,信息在各个市场主体的作用下,可以提升其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私人特点。市场中存在的知识呈现分散化分布状态,市场资源的数量是庞大的,对此,真正掌握资源使用权的人,可以对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配置,资源配置权并不是完全属于某一个市场主体,而是依据市场变化的特点,由掌握资源的人所拥有。这种资源配置权的分散特点,能够最大化发挥知识的价值。市场主体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身搜集到的知识进行使用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知识的利用率。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信息失灵的问题,该种问题的具体表现可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的不充分、不对称、不准确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信息失灵问题影响了市场对制度的要求,信息失灵所表现的形式也有着不同,这种不同对制度自身的形式及内容有着影响[8]。对于此,经济法能够有效改善信息失灵的问题。
在市场主体中,信息在分布方面容易出现不均衡问题,这就促使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在信息主体方面,有两个主体,一个处于优势地位,另一个则处于劣势地位。处于优势地位的主体可以充分利用机会主义,获得更多方面的经济不合理利益,影响劣势主体的利益。其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分工的多样性导致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在对市场产品的生产方面,消费者了解到的信息较少,生产者则了解更多信息。二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主体可获取更多不合法利益,所处的地位不容易受到动摇。
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搜集,多数情况下,存在信息不充分的问题,也就是信息数量难以满足决策要求。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涉及到三方面。一是信息自身拥有公共特点,这就使得信息的排他性不强,这种性质对于信息提供者有着不良的影响,提供者难以获取有效的回报,从而导致信息提供者的积极性下降,信息提供方面会面临较多阻碍。信息自身的价值难以明确,决定信息价值大小的关键因素就是稀缺性,但为了验证信息价值的大小,需要运用公开的方法展示信息,这会影响其稀缺性特点。若是对信息价值进行有效确定,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稀缺性特点[9]。这种方法无形中增加了信息的安全风险,出于对该种因素的考虑,信息提供者的主观意愿会降低。二是信息收集方面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并且具有边际成本递增的特点。信息成本涉及到信息收集的全过程,也就是从什么信息也没有的状态向拥有全部信息的状态进行转变,很少有人能够完成这一过程的完全转变。该种完全转变状态的存在具有理想特点,决策人员在对信息进行收集时,可选取自己需要的最有价值的信息,不必达到完全状态的转变[10]。决策人员要对信息收集的限度进行把控,参考依据可为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处在相等地位,在这种条件下对信息进行收集,可获取最佳收益。但对于决策者来说,并不容易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成本涉及到投资、监督、交易等多方面,对此市场主体与公权主体会对信息及效率进行均衡选择。三是收集人员的能力限制,这种限制使得信息不充分现象出现,一些信息可通过更换收集人员而获取,但有些信息是无法通过该方法进行获取的。
如果dk的数值越大,那么k的推荐信任就越可能是来自恶意节点的虚假推荐。为了保障推荐信任的可靠性,设置偏离度门限值ε=0.2,过滤掉偏离度dk>ε的推荐信任[14]。对于dk≤ε的节点,存入集合Cf中。
二、信息失灵的经济法克服
(一)信息不足的经济法克服方法
在教学中要从教师入手,积极引导教学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教学专业素质,为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保障。同时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指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能力。
在市场中,信息容易出现不足问题,对于可主要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克服,一是政府直接提供信息,二是公权力要大力支持私人生产及交易信息活动。政府具有一定的理性,可使用计划法对信息不足问题进行处理。计划法主要是对市场主体决策过程提供指导,其是一种法律形式。该种方法能够让市场主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市场的信息提供作用进行补充,避免市场主体投入较多的信息成本,推动社会生产、交易等活动的进展,增强市场主体决策的科学性。用计划法能够对市场主体的理性与不确定性进行调控,完善市场经济环境。另外公权力要对私人生产及交易信息活动进行支持,《信息生产与交易支持法》就是支持行为的体现,国内在该方面的法律体系有待完善,保护信息提供者的正当利益,对其形成激励作用,以便生产出更多信息。政府可对信息产权进行一定的保护,推动信息生产活动进展。
(二)信息不对称经济法克服方法
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来说,可直接对其进行克服,促使拥有更多信息的主体提供信息,比如在《证券法》中,其中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典型代表,该法对信息披露程度、范围等都进行了确定,保障信息的对称性。经营企业具有强制说明义务,比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者要对产品相关信息进行说明,并回答消费者问题。但该法关于说明的规定并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可选择列举及概括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立法,比如经营企业要对产品名称、性能、用途、注意事项等进行说明,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消费权益。有必要依据实际情况对法律进行完善。还可通过鼓励其他主体对真相进行披露的方法,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可进行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要维护揭露主体的基本利益,比如制定悬赏举报制度。在食品生产与消费领域,企业拥有信息优势,消费者则处于劣势,消费者难以全方面了解食品信息,比如卫生环境信息等。消费者要想获取相关信息需要付出较多成本,而企业忽视食品的卫生问题比如不遵循卫生要求等,则不会受到较多影响,而且食品监督部门的作用有限,难以完全发挥。政府可通过激励其他主体进行举报来进行管理。这种方法有着较强的可行性,比如《产品质量法》中作出相关规定,单位及个人可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检举。以便克服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同样信息不准确也会使得信息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别,对此,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在收集、处理环节出现偏差。二是为了获取不合法利益,传递虚假信息。总之,信息失灵会从整体上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需要用经济法对其进行干预,保障市场的平稳运行。
首先应该原地不动判断伤情。在周边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即排除周边环境有明显的安全隐患),摔倒后最好的做法是原地不动,可以先尝试轻轻活动摔着的部位,如无大碍则可缓慢起身。
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陆叔叔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不顾一切地冲到走廊尽头的房间,不幸中的万幸,珊珊安然无恙。
(三)进行制度创新
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可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可制定强制性保险制度,对信息逆向选择进行克服,该制度不需投入较多的成本,收益性较高,比如在失业保险中,强制劳动人员投保,政府在受保环节可无需考虑其他因素,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利益激励制度,对信息优势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出现滥用信息的情况。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要注意中介机构的公信力问题,可使其具有公益性质,对其行为责任进行强制规范,比如《公司法》中就有相关规定。另外还要对完善中介机构管理部门以及审批部门的职能,让其更具公信力,比如《产品质量法》中就规定质量检验机构要具备检验能力,经过质量监督部门认可后,才可进行产品检验。经济法要降低信息成本,避免信息需求量过大,帮助市场主体获取正当利益。
三、结束语
对于信息失灵问题,要对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进行明确,政府要充分用经济法发挥作用,注意结合市场主体,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等,保障信息的有效性,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建设良性运行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论金融法的结构理性——基于金融禀赋结构理论视角[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3):124-135.
[2]周可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法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9):172-173.
[3]牛琼.《经济法基础》一体化教学研究——以《公司设立》为例[J].财会学习,2019(08):225.
[4]金善明.《反垄断法》文本的优化及其路径选择——以《反垄断法》修订为背景[J].法商研究,2019,36(02):66-77.
[5]周可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法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9):172-173.
[6]牛琼.《经济法基础》一体化教学研究——以《公司设立》为例[J].财会学习,2019(08):225.
[7]金善明.《反垄断法》文本的优化及其路径选择——以《反垄断法》修订为背景[J].法商研究,2019,36(02):66-77.
[8]王彦志.“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经济法创新:理念、制度与范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9(02):74-83+221.
[9]李灵会.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救济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01):99-102.
[10]王亚迪.经济法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民权益保护研究[J].农业经济,2019(02):69-70.
标签:信息论文; 经济法论文; 基本功能论文;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