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论文_辛海明

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论文_辛海明

辛海明 渤海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创新在我国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创新作为一种理论,成型于20世纪。创新思维是一种智力活动,指采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去解决既有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以超乎寻常的方法或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一种有效的独特的解决方法。而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相辅相成。目前,在我国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和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抉择。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方法

创新思维是有创新能力的思维,是一种高级的人类思维模式。历届领导人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诚然,创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源泉,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在教育界,创新教育则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为国家培养创造型人才,提高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型社会建设打好基础。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及特点

1.创新思维的含义:创新思维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将意识的感性活动上升到理性探索中来,实现实践活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活动的实质性飞跃。它体现在思维的能动性、变通性、独特性和敏感性中,提倡用灵活变通的方法解决问题与反思问题的过程,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性,用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新颖独特并且有意义的思维成果。

2.创新思维的特点: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首先,它具有联想性。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效并且主动地运用联想,有利于积极地寻找事物间的对应关系。其次,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和逆向性,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前人得出的权威理论具有盲目崇拜和盲目迷信心理,而创新思维则打破常规,不轻信权威,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对待人们司空见惯的行为或现象或者从相反的方向加以考虑。另外,它具有综合性。综合性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属性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任何事物又有联系性,综合性思维就是把这种事物中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结合在一起。

二、制约我国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因素

1.僵化的考试制度:应试教育虽说是选拔人才的较为公平的手段之一,但我国学生长期面对应试教育这种僵化的考试制度,则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味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教育,使学生在大量的习题练习中形成思维定势,思考问题角度单一,以标准答案为唯一结果,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注重逻辑思维而忽略形象思维,忽视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削弱了运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式的单一。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师在讲课时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没有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课堂总是教师的“一言堂”。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都习惯这种教师按照备课内容按部就班上课,学生听并背诵的授课方式,至于理解与否,则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教师没有按照民主有趣的授课方式进行讲解,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最后达到的教学效果有限,而且还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空谈。

三、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崇高的社会理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热爱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精神动力,给学生灌输科学家发明家等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例子,有利于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注意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发散性思维也可称为辐射思维或扩散思维,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根据已有信息向多个角度和方法扩展思维,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科学研究表明,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所以,作为教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可以采取一题多解的形式、设置悬念的方法来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

3.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保护孩子的创造性和好奇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开拓创新,设立一种民主与宽容的课堂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个性,循循善诱,引导他们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和其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设立活动小组,因势利导,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育和巩固他们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育他们的创新型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云林 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J].教育探索,2000,(3),8-9。

[2]陈霞 从创新意识到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创新教育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81-84。

[3]林凤云 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15)。

[4]洪明忠 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5,(3)。

[5]刘秋兰 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6,(2)。

论文作者:辛海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  ;  ;  ;  ;  ;  ;  ;  

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论文_辛海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