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与中国在日形象建构的关系研究_留学论文

在日留学生与日本的中国形象建构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中国论文,生与论文,形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海外的中国形象问题研究逐渐成为近年哲学社会领域的热门课题。良好的中国海外形象建构,应该包括积极的中国形象宣传、客观的中国形象展示和内在的中国形象提升等多个方面。中日两国分列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大国,不管两国关系的现状如何,两者都互为对方在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这一事实不容惘视,中日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将是一个不容逆转的潮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1992年,根据邓小平南行讲话精神,国家出台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之后,中国的赴日留学生数目逐年递增,中国逐渐成为日本留学生最大的生源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本世纪的大多数时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占据其总留学生数的6成以上。这个数字也在不断提醒我们:在日本的中国形象建构方面,留日中国学生的宣传作用不容小觑。那么,该如何考量日本的中国形象与在日中国留学生的关系?在中国的海外形象宣传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充分发挥留日学生的哪些作用,为树立和平、友好的邻国形象服务?本文拟围绕以上问题,在对中国留日学生的现状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留日学生与中国形象建构的具体联结点,发掘如何以留日学生为窗口,向这个“无法搬走的邻居”展示和平、发展、富有潜力的邻国形象,为长远的中日友好承担一个研究者应尽的义务。

       一、在日留学生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日本作为与中国仅一水之隔的邻国,不仅与中国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有着汉字、传统文化、肤色等方面的同一性和亲和感。更重要的是,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它拥有创业者特别希望了解和研究的先进技术、经营管理策略,自然成为年轻一代出国留学的重要对象国。事实也表明,从官方到民间,年轻学生之间的交流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日关系“蜜月期”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交流研究成果纷繁,而当今的时代背景已与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作为中日关系主体的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程度、世界政治地位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过去的研究成果来评价今日的现实显然不合时宜。因此,本节将以近10年来的中国留学生在日数据资料为依据,分析当前中国在日留学生的现状,用以预测今后中国年轻人赴日留学的发展趋势。

       1.1999—2012年中国在日留学生的现状

       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历年来的调查报告资料,笔者绘制了1999年以来中国与世界在日长期留学生数量比较图(见图1)。从该图可以看出,除了2006年和2007年较前年略有回落之外,从1999年到2012年,中国在日留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与世界在日留学生的增减呈明显的一致状态。

      

      

       从表1的具体数据还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的在日留学生总数占据了日本当年外国留学生总数的66.2%,本世纪的大多数年份中国留学生数量均占据日本留学生总人数的60%以上。1999年,中国的在日留学生数还只有25907人,但到2012年,已经激增到86324人。

       以上数据均在向我们展示一个事实: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比例来看,中国的在日留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除了在数量方面激增之外,留学生在学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赴日留学生以短期国家公派及单位公派人员为主,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总量以及学成后回国的比例都很小[3],语言能力的增强与提高是主要培养目标。1992年之后到本世纪初,以获取本科学历为主的自费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专业也从单一的语言教育为主,转变为金融、管理、医学、社会学等多种专业方向,赴日研修生数量也不断增加。本世纪以来,中国赴日留学生的数量和素质都不断提高,以单纯获得本科学历为目的的赴日留学生数量大大减少,而以取得硕士、博士学位为目标的学生数量增加迅速,研究型留学人员数量不断增多。

       2.中国学生选择赴日留学的影响因素

       (1)日本政府的留学生政策与中日关系

       政府的决策和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会对中国年轻人的赴日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制定了“到21世纪初期外国留学生规模达到10万人计划”,从表1可以看出,该计划在2003年得到实现。随着日本老龄化的加剧,为解决国内劳动力不足,提高日本国家的整体活力,2008年,日本政府又提出了“30万留学生计划”,希望能在2025年实现这一目标。从前面的图表均可看出,1999—2012年日本留学生的增长趋势与日本政府的吸引留学生政策是相应的。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9—2005年,无论中国留日学生还是全球留日学生数目均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2005年留学生人数比1999年人数的三倍还要多。第二个阶段为2005—2008年,这个阶段的在日留学生总数呈下降趋势,这与中国留学生数目的下降趋势几乎完全一致。这应该与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与教科书问题方面的错误表现有关。第三个阶段为2008—2012年,留学生总人数在2010年达到顶峰后基本保持平稳。留学生在2008年之后的增加应该与日本政府的“30万留学生计划”的积极影响有关,而2010年之后之所以发展缓慢也与中日关系走入低谷,中国学生对赴日留学呈观望态度有关。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鼓励出国留学的政策导向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的年轻人在出国留学方面的底气越来越足,相信自己无论在哪里,国家都有能力保证留学安全。之所以2010年之后的留学生数量下降趋势不如2005年明显,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留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对长远的中日关系持乐观态度,相信国家有足够实力和平解决双方出现的矛盾,不为赴日留学的将来担心。

       而出国留学的实现当然与中国的出国留学政策密切相关。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特别是在1992年后,国家出台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从政府的角度鼓励自费留学的实现。另一方面,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许多家庭即使不富裕,也开始想方设法供孩子到海外留学,提高子女的社会竞争力。而且与欧美相比,日本学校的奖学金及签证比较容易取得,这更加速掀起了到日本留学的热潮,直接结果就是中国赴日留学人数迅速攀升。

       (3)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年轻一代做出留学选择提供了经济基础

       日本的留学生吸引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年轻一代的赴日留学提供了政策上的“天时”之便。信息化时代,中国的年轻一代渴望扩展知识和眼界,出国留学的主观需求不断攀升。但是,出国留学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相对于欧美国家的高额出国费用,日本政府为吸引留学生所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使中国学生的赴日留学成为一条相对容易实现的“捷径”。另一方面,对于留学生的父母来说,日本毕竟是中国的邻国,与中国仅一水之隔,这是日本成为中国年轻人出国留学目的国的“地利”。改革开放以来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加强了对日本的亲近感,送儿女到日本留学也就成了一个比较容易接受的出国选择——此可视为“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年轻人的赴日留学数量逐年攀升。

       3.中国高校日语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年轻一代的赴日留学提供了语言准备

       教育始终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尽管中日是近邻,但从战后到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的23年时间里,在中国一千余所高校中,设立日语专业的高校仅仅不到20所。1972年后,为了适应两国间交流的需要,中国一些高校相继成立了日语专业,培养专门日语人才。[4]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中日两国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蜜月期”,中国的日语学习也进入了高潮。根据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2012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目前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多达680所,占本科院校总数的81%强,日语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中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专业。而根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统计数据,无论是在初等、中等还是高等教育中,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人数都仅次于英语稳居第二,高等教育中的日语专业数和学习者人数仍在递增,2009年中国参加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的人数已达到32.7万人,预计这几年人数更多。中国日语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年轻一代了解日本、接触日本提供了语言上的便利。

       二、在日留学生与日本的中国形象建构之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的两次吸引留学生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日语教育的发展、年轻一代拓展知识和眼界的愿望均使中国的赴日留学出现旺盛增长的趋势。到2012年5月1日,中国的在日长期留学生人数已经达到86324人,这么一个巨大群体的海外形象宣传作用,的确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1.优秀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正面宣传效应

       (1)在日中国留学生留学目的和留学生活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相应提高,上个世纪普遍出现的以“捞金”为目的的赴日留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获取更高一级学位、学习日本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开阔眼界等成为新世纪年轻人选择赴日留学的主要目的。在2013年上半年,笔者对京都地区的京都大学、立命馆大学、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的30名在日中国留学生随机进行了结构式访谈。针对“访日目的”这一问题的回答,100%的学生选择“获取更高一级学位”。对每周的打工时间这一问题,选择“14小时之内”的有22人,占73%;选择“14小时以上,28小时之内”的有5人,约占16%;选择“不打工”的有3人,占10%。“学费与生活费来源”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择“不打工”的比例为10%,“家庭或亲戚的支援”、“奖学金”和“打工”共占90%。这与笔者在2004年访日时所作调查的结果大相径庭,当时,80%以上的学生对“学费与生活费来源”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打工”,仅有20%的学生是家里支援。经济方面压力的减小,使留学生的生活重心由“金钱”变为了“对知识与学问的追求”,这也意味着对学习、研究时间的保证。

       (2)诚实、正直、勇敢的留学生形象之宣传作用

       2013年9月,准备到大阪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严俊,在18号台风袭击日本时,冒着生命危险勇救日本落水儿童的事迹被日本主流媒体大量报道,在日本社会形成很大反响。在中日关系“政冷经冷”、中日彼此好感度不断降低、日本的涉华报道以负面新闻为主的氛围下,严俊的行动无疑对改善在日留学生形象和中国形象有正面意义,让广大在日中国人为之一振。在一个与日本人交流的活动中,当他们知道我是中国人后马上给我鞠躬,感谢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救了日本的孩子。对这一点我感慨颇多:哪怕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在外的中国人仍然是一个整体,每个人的言行都是对中国形象的宣传。

       (3)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留学生形象之内在引领与外在宣传

       笔者在日本京都访学期间,曾持续参加京都大学一个中国留学生自发组织的研讨会,研讨会的参加者主要为京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留学生们轮流就自己研究的内容和大家关心的课题进行讨论。研讨会的时间安排在课后,即下午六点之后,一般要持续三四个小时。留学生们不分年龄和研究领域,轮流担任主持人,引导大家针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各抒己见,每次研讨会都气氛热烈。

       这样一种对学问执著追求的态度与日本大学生的懒散、无精打采形成鲜明对比。京都大学的老师们都了解这样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活动,对于中国留学生的勤奋好学赞不绝口。以上这些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勇敢善良的中国留学生形象,对于中国整体形象的提高无疑是一种正面宣传。

       2.部分留学生不当行为的负面形象宣传效应

       当然,也存在一部分素质不高的留学生对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产生负面宣传效应。本世纪以来,由于教科书、靖国神社、钓鱼岛等问题的影响,中日相互之间的好感度逐渐降低。同时,由于日本新闻媒体的报道倾向问题,日本社会普遍对在日中国留学生和华人群体存在着犯罪、不文明、不守信等负面印象。这虽然与日本报纸的报道倾向有关系,但是,从自身角度来说,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打着“留学”幌子,却以打工为目的的赴日留学人员数量不在少数。这些人由于学历层次较低,语言水平较低,与日本人的交流和沟通存在困难,遇到问题不能够通过正常的沟通获得解决。在异国他乡,很容易出现偏执、仇视、报复的心理,违反规定,甚至触犯法律的情况屡有发生。还有一部分学生目光短浅,在回国之前恶意透支手机话费、拖欠房租、水电费、随意缺勤,这类留学生的行为对于中国人在日本的形象宣传的负面作用可想而知。

       3.中国年轻一代的赴日留学趋势预测

       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无论是留学人员规模还是留学地域分布,都印证了中国已经成为“出国留学大国、教育服务贸易大国、人力资源大国”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国内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为年轻一代选择出国留学提供了经济基础。今后,中国年轻一代接受教育的渠道将不断增加,选择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目的,而成为年轻人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目前有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关心当代中国的留学问题,他们对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活动的发展规律以及自费留学人才的成长路径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留学人员的国别与专业选择,以及世界各国留学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一个时期内我国自费出国留学活动在十个方面的基本趋势和未来走向[5]。从中国的日语教育现状与赴日留学的现状,可以总结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学生在日留学发展的几大趋势:(1)从长远看,在中国政府的鼓励留学政策和日本的吸引优秀留学生政策影响下,中国赴日留学生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出国目的将更加理性、明确和务实;(2)留学生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以获取高级学位为目的的留学活动将成为主流;(3)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做好对留学人员的服务与管理,留学生作为中国良好的海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力量将引起足够重视。

       三、中国海外形象建构过程中的留学生教育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条中关于外派留学生的制度管理方面明确写道: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在全国公开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引导,加大对优秀自费留学生资助和奖励力度;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提高对留学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6]。最近,教育部国际司高级研究员苗丹国提出了“留学外交”这一概念。他谈道:“留学外交”,是指“随着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长期累积的在外留学人员以及留学回国人员总量稳步增长,其逐渐形成的正能量已成为我国公共外交力量、民间外交势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承担起独特涉外软实力的作用”。这是该研究员在继“党管留学人才”、“留学人才安全”以及“留学安全战略”概念之后,再次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对于如何在中国出国留学生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发挥留学生的宣传作用,提高中国的海外形象这一课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具体说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认识或行动。

       1.留学生是中国海外形象宣传工作的现实力量

       留学生将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他们居于中国海外形象宣传的前沿阵地,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外国人展示着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他们凭借对知识和理想的执著追求,克服地理、文化、语言、经济等多方面的困难,以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不断朝自己的理想迈进。在异国他乡洒下汗水的同时,不仅收获了进入社会竞争所必需的先进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以他们健康的精神风貌为祖国的海外形象建设增添了一笔笔绚丽的色彩。

       留学生在国家形象宣传和公共外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大张旗鼓地鼓励、扶持展示中国良好形象的年轻人,使这些健康、积极、执著、包容、博爱的海外形象成为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模板,让他们有机会发挥榜样的力量,带领广大留学生们以宣传中国的良好形象为荣,以损害国家形象为耻。

       2.对留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加强留学生的海外形象宣传的责任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留学在外的中国人,应该明白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程度、海外形象唇齿相依。今天留学生之所以能够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与日本人平起平坐,这当然需要依靠个人努力和家人的支持。但是,没有中国经济的腾飞,没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个人是不可能在国外扬眉吐气的。试想:如果今天的中国积贫积弱,没有政治和经济的独立,个人任其有多大的理想与抱负,恐也难以实现。古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3.加强与海外留学生的沟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其对祖国的归属意识

       虽然国家的留学政策畅通了个人海外留学的渠道,经济的发展也为年轻一代选择海外留学提供了客观方面的可能。但是,相对于在国内上学,留学生们在海外的求学生活还是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改进当前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自然可以加强海外留学生对于祖国的归属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留学扶助政策的宣传,使广大留学生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扶持和优惠,使其惠及每一个留学生。二是,加强对中外留学中介机构的监管,对非法留学机构和国外的“野鸡大学”及时曝光,避免留学生在时间、金钱和精力方面的多重损失。同时,加强服务意识,对得到中国留学管理机构认可的国外大学,及时作出排名和介绍。通过对口服务让有留学期望的学生能够敢于选择留学、放心出国留学、学成及时回国、回国后学有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成本的留学活动“出有所值,归有所向”。三是,落实驻外使领馆的监督、服务职能,保障出国学生的留学安全。对初次长期出国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留学安全教育,包括人身安全、财务安全、心理安全、学习安全和政治安全等诸多内容。特别注意的是,此类教育不应停留在警示层次,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安全保障参考意见,才有可能收到成效。而且驻外使领馆还要与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社团组织保持沟通和联系,常规性地参加留学生组织的活动。只有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帮留学生们建立起“有问题,找使馆”的自我保护意识。四是,深入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基本政策,特别要把支持留学和鼓励回国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留学生。在与外国“抢夺”年轻优秀人才的活动中,利用母国的情感优势、通过富有人情味的政策行动及时把在海外获得先进知识的年轻人吸引回国,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有决心、有信心为自己的祖国建设服务。

       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家的留学管理部门和国家海外形象宣传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一方面通过把握中国年轻一代留学动机、目的、发展方向方面的资料来研究发展趋势,从容掌控大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学人员的扶助与监管,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建立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坚定不移的爱国意识。这些工作,除了作为国家形象建设工程的一部分,由专门部门进行宣传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从自身出发,从小事做起,为良好的中国海外形象建构贡献力量。

标签:;  ;  ;  ;  ;  ;  ;  ;  ;  ;  

日本留学生与中国在日形象建构的关系研究_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