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刘丽娟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刘丽娟

刘丽娟

(中铁一局集团西安中心医院护理部 710054)

【摘要】 目的:探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出现医疗纠纷的几率。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263-02

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人群,临床表现以心绞痛、心悸以及前胸压榨性疼痛等症状为主,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心力衰竭等,其中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不仅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直接导致患者猝死,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当前临床上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时,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要点,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中22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为(66.7±7.1),病程2-10年,平均病程为(5.22±1.03)年;观察组中24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为(67.2±7.3),病程2~9年,平均病程为(5.01±1.12)年。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感染、自身免疫力差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的病程、疾病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尤其是血压、心跳、脉搏以及心率等,严格按照要求将急救物品准备好,叮嘱患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对患者进行基础的健康教育。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一般来说,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给予氧气吸入,通常情况下,氧流量控制在1-2L/min左右,低流量的氧气可以对呼吸中枢进行刺激,使心肌缺氧得到改善,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同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为心肌血压提供充足的供应,使梗死面积缩小,降低出现心律失常的几率[2]。护理人员要24h对患者的新绿、血压以及心率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医生,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饮食习惯,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让患者尽量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清淡的、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禁止食用辛辣的、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做到少食多餐,膳食营养均衡,增强机体免疫力;(3)心理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再加上合并心率失常往往容易出现大汗淋漓、心前区疼痛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患者比较容易产生绝望、悲观、抑郁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护理人员应该热情对待患者,亲切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精神、情感、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需求。同时,给患者讲解成功的病例,并叮嘱患者家属多关心、陪伴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调整好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参与治疗和配合护理;(4)生活护理。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胃肠蠕动能力下降,出现便秘的几率较高,如果排便用力,容易使心脏的负担加重,从而诱发心绞痛和心率失常。所以,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多喝水,食用一些含有丰富粗纤维的食物,比如红薯、香蕉、芹菜等,有助于患者排便。此外,长时间卧床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压疮,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和变换体位,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适当参与一些活动,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控制好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康复。

1.3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上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主要依据以下3个标准:(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胸闷、疼痛以及心悸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出现心律失常的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胸闷、疼痛以及心悸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出现心律失常的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90%;(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胸闷、疼痛以及心悸等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出现心律失常的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甚至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4115(36.59)20(48.78)6(14.63)35(85.37)

观察组4129(70.73)10(24.39)2(4.88)39(95.12)

2.2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35例非常满意,5例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7.56%;而对照组25例非常满意,10例满意,6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5.3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等特点,如果处理不及时,容易危及患者性命,所以良好的护理尤为重要[4]。袁英丽等[5]研究表明,加强基础护理和重视心电监护,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控制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说明护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临床上在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出现医疗纠纷的几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隋琳.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9:114-115.

[2]吴静.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66+68.

[3]姚海平.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4,08:149+151.

[4]张敏娟.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333-3334.

[5]袁英丽.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监护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98.

论文作者:刘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刘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