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整体式住宅的构件为工厂式生产,使得其具有稳定的质量、且通病不多,但此类施工对施工参与者的经验与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在装配整体式住宅施工中,存在种种问题,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本文主要介绍了装配整体式住宅施工质量管理的方式。
关键词:装配整体式;施工;质量管理
目前,我国各地对装配整体式住宅施工的需求逐渐增多,致使在该类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目前在该类施工中,因构件质量不佳、施工单位监管不力等原因,导致了诸多质量隐患的存在。因此建设企业有必要加强质量管理,保护施工者、住宅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一、装配整体式住宅的特点
对于装配整体式住宅而言,其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质量稳定。预制构件具有类似于工业产品生产的稳定环境,生产流水线固定,工艺规范化,且检测机制健全,使得构件拥有稳定的质量。第二,质量通病较少。因对预制构件进行工厂化生产,使得成品具准确尺寸、光洁外观、平整的表面,且变形小,这样使传统建筑中易出现的精度低、不隔热、不隔音、易渗透等通病被大大减少了。第三,利于环保。因作业中没有较多的现浇混凝土工作,充分减少了湿作业,这样大大减少了施工扰民及环境破坏,且为短周期施工,不会较大影响周边工作。第四,施工要求高。吊装详细计划、构件预定应提前做好,这就要求施工参与者具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秀技术管理能力。
二、装配整体式住宅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不足
(一)预制构件质量不佳
为尽量避免重物坠落、降低构件吊装风险,提供施工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材料的质量管理。现在在设计生产预制构件中,存在钢筋力学性能较差、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符合要求等不足,使得碰坏断裂现象在装运预制构件时时有发生,结果导致倒塌、坠落事故,危害人民安全,更有甚者,有时会在构件吊装时因预埋钢筋较短或混凝土强度较低,导致高空脱落的发生[1]。
(二)企业质量监管存在欠缺
施工质量事故发生的又一大原因是对施工过程监管不够。第一,施工单位普遍不够重视质量监管,认为“不可能发生质量事故,因此不需要检查”,导致了在施工各环节中的监管乏力;第二,施工单位监管过程形式化严重,很多监管者到场监管不及时,且经常“以罚代管”,结果导致了很多质量问题未被及时发现。
(三)专业技术工人缺乏
装配整体式住宅施工具有吊装作业量大、高空临空作业面多、节点连接工艺不同于传统工艺等特点,因此需要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工人。但目前从事建筑产业化的技术工人很少,大多数工厂和施工企业的技术工人都是临时招聘,流动性非常大。企业培训成本高,不愿意投入,技术工人觉得市场前景不明,也不愿意转入。
三、装配整体式住宅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一)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
制作及安装模具的质量管控、制作钢筋骨架、成型、管控混凝土质量、管控入模质量、管控成品质量为其中的几大内容。
控制模具精度是在管控制作及安装模具质量中的任务。吊模、内外侧模、底模为模具的几部分,其连接均为可移螺栓、可拆式,且精度及刚度良好,组装模板操作容易、定位精准,模具应具较高精度,应控制几何尺寸偏差于规定范围里,关于其允许偏差:弯曲为3毫米、扭曲为2毫米、表面凹凸为2毫米、对角线为±3毫米、高度为+1毫米、边长为±2毫米[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混凝土及钢筋的质量控制点类似于一般施工。应选择具有满足设计要求的型号或规格的钢筋,在浇入混凝土前,应使钢筋外表干净。应使钢筋具有符合既定规定的弯折及弯钩、及满足图纸要求的弯钩弯后平直长,应防止裂纹出现于弯曲后表面,关于弯曲尺寸允许误差:弯起钢筋弯折处是±10毫米,承力钢筋长是±5毫米。在安装钢筋时,应保证安装钢筋成品位置及钢筋网满足设计需要。应将钢筋保护支架及时垫上于钢筋成品入模后,并保证每隔50厘米设置一个支架。应当根据混凝土规范标准进行振捣、浇筑、脱模、养护、检测塌落度及计算土配合比。
要及时验收成品于构件脱模后。若构件有欠缺,须修补损坏部分及处理面层,在若修补结束,应依照之前的检查记录逐个检查验收经修补的构件面,若不合格须返工,以保证施工用构件均为合格品[3]。
(二)控制及校核安装构件的精度
应当将上部施工需要的轴线控制点于底部施工前设好,为便于校正与复合,应使设的基准点形成闭合线。
观测孔的施工放线,在设置底部轴线控制点后,应将引测底板基准点至顶板施工面,引测工具为线锤,并用这种方式准确预留观测孔位,以使施工顺利进行。在修正测温误差及钢尺鉴定误差,并将读数误差、钢尺对准误差、拉力不均匀误差、钢尺倾斜误差、定线误差等消除后方可使用钢尺工作。
将层高垂直及各层轴线间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应保证在列表下进行测算,且测算者、复核者应于其上签名。在操作仪器时,为防止转站导致积累误差,后视和测站方向须用控制网点。不得使定点测量垂直角超过45度。应校核易位移控制点后再进行使用。应在三个月内校核控制点。应采取措施防止由于季节改变造成的误差。测量复核净空平面尺寸及轴线与标高工作应于施工中做好[4]。
(三)控制吊装质量
在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施工中,应当重点关注对吊装质量的控管,特别是应注意把握好施工测量的精度。为保证梁底支撑受力充分、防治预制梁底裂开,应当保证梁底结构标高比支撑标高低2毫米。装配整体式住宅施工构件并非整体预制,自身荷载在吊装就位后就无法承受,所以,不可使梁底支撑超过2米,且各支撑间高差应在1.5毫米以内、标高在3毫米以内。和梁支撑比较类似,板底支撑应在2米以内,各支撑间高差在2毫米以内,标高在3毫米以内,且应尽可能使悬挑内端低于外端支撑2毫米。应先于构件内侧标上相应结构标高再进行墙吊装,以方便控制吊装标高,误差应在2毫米以内;在墙吊装就位后,定位在3毫米以内,全层8毫米以内,标高允许偏差在4毫米以内。使用熔槽帮条焊技术于预制梁底部钢筋中间支座,因在支座中存在接头,进行焊接并不容易[5]。
(四)加强质量风险管理
第一,对施工者的岗前职业培训应加强。因装配整体式住宅工程在国内并不多见,很多施工者对施工工艺与技术并不熟悉,因此,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很有必要。培训内容包括:技术操作要点、施工流程、装配整体式施工的行业规范与标准,质量操作规程等等。
第二,应致力提高施工者的质量防控意识。在建筑施工中,施工者为实际操作者,为避免质量事故的出现,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施工者的质量防控意识。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者的教育、培训,并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分析及处理质量事故的方法及案例,使其懂得“不违规施工”、“严把质量关”的重要性。监管者也要充分认识质量防控的重要性,在作业前加强检查、监督,并认真保养维护机器设备,对各作业面应天天巡视,以充分消除事故苗头。
第三,施工单位应建好质量生产管理制度。应当出台合理的质量标准,并根据施工特点与实际需要、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质量防护规程的编制,可制成小册子对各生产小组及部门颁发。质量生产会议制等质量制度应当建设完善;质量生产责任制度也要建好,尤其是应当在危险作业区域挂牌,对负责人职责应当清晰确定等等。
结束语:
为了做好装配整体式住宅的质量管理,建设单位应当对构件制作、吊装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质量控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同时,还应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并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以实现全面、高效、有序的质量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潘平.装配整体式住宅质量现状与问题分析[J].安徽建筑,2014(5):193-194.
[2]张兴龙.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安装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J].安徽建筑,2014(4):99-100.
[3]方霞珍.高层住宅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与组织[J].建筑施工,2015(3):318-320.
[4]李鹏.高强灌浆技术在装配整体式住宅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4(5):539-540.
[5]钱奇峰,周伟锋.监理对装配整体式住宅工程(PC)的质量监控[J].建设监理,2016(3):53-56.
论文作者:朱峥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质量论文; 钢筋论文; 构件论文; 整体式论文; 住宅论文; 误差论文; 标高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