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与未来:关于“网上一代”的分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来论文,网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电脑、多媒体、光纤通讯、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多媒体电子文化”培育的年轻一代开始成长起来,国外学者称其为“网上一代”。媒体专家塔斯格特新近在《网上一代的兴起》(GROWING UP DIGITAL,THE RISE OF THE NET GENERATION)一书中指出:今天儿童接受、收集、保留信息的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注:本文以下涉及国外的资料,凡未加注的,均取自1997年11月21日至1998年元月23日《青年参考》报,恕不一一列出。)[1]。美一作家在创作中认为:“互联网小孩”正在“接管”社会。甚至有人戏说:“给我一打‘黑客’,我让美国趴下”。
现在,中国的“网上一代”虽然还很弱小,但未来是属于他们的。面对高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纵览国内外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网上一代”的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正在成长的“网上一代”,及时调整我们对年轻一代培养教育的思路和政策。
一、“网上一代”的文化氛围:
从“上古结绳而治”,到今天信息时代,人类总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环境造就的文化氛围中。自1950年电视面世以来,以电视广告、MTV、卡拉OK、激光视盘、电子游戏机、电视教学、卫星节目等为载体的“电视文化”培育的“新人类”——“电视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此人类面临了从“铅字文化”向“图像文化”快速交替的现实。在电视文化的催化下,1971年电脑(PC机或称微机)问世。近年,随着全球互联网和各种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一个“新新人类”——“网上一代”、“电脑人”在“多媒体电子文化”的呵护下,正在快速兴起。
今天,“电视人”和“电脑人”共同沐浴在卫星的微波照耀下,但“电视人”却不能象今天的“网上一代”踏着信息高速公路从客地在互联网上“行走”。这一重大区别也造就了文化接受的方式不同:“电视人”是在被动接受媒体——电视的发展更新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网上一代”则是在电脑互联网、电脑光盘、电脑游戏等“互动”媒体的环境中长大的。同时,也使二者在对多元文化和新技术的接受上,实用主义的人生哲学和创新性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较大的不同。“网上一代”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更强,但是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丧失得也更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具有不稳定性。
二、一“网”情深:今天的“电脑人”在网上忙什么
目前,全球与因特网(Internet)联网的主机近二千万台,上网人数愈一亿人。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CHINANET)已覆盖了31个省市;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 GBN)已在24个省市设立了站点;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已连接200多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实现了百所联网;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已实现31个省(市)联网。地方性网络也有不少,如“吉林热线”、“江南热线”、“广东信息网”、“广州视窗”、“首都在线”等等。这里,我们以北京瀛海威时空网络的调查为例(注:本文以下使用北京瀛海威时空网络调查数据均来自《青年研究》1997年第4期卜卫“关于瀛海威网络用户的调查报告”一文。)[2],“网上一代”的学习生活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据该网络1996年9月调查,35岁以上用户高达84.14%,41岁以上者寥寥无几(美国与加拿大用户调查中,53%的用户年龄为16-34岁);77.85%的用户有大专以上学历;用户职业分布较为分散,体现了“百姓网”的特色;83.82%的用户在家上网,36.66%的用户在单位使用(含部分回家也上网者)。由于用户多是业余时间使用,故70%的用户在晚十二点之前使用,每周用3-5次或6-7次人数之和占80%,用户平均每天上网56.41分钟。该调查列出16个最具特色的网上内容,统计显示最受欢迎的是“瀛海威论坛”65.38%,其次是“瀛海威邮局”52.80%,用户喜欢这种互动性的交流,而不情愿象“电视人”那样当一个被动的信息受众。其余14项统计结果为:“管理中心”36.53%;“咖啡厅”32.92%;“时空导读”26.42%;“INTERNET园地”22.64%;“百花园”19.80%;“商贸街”19.1%;“一‘网’情深”17.72%;“电子杂志”15.53%;“北京音乐台”13.84%;“文教书院”11.18%;“瀛海威科教馆”11.32%;“瀛海威2000年家长学校”8.18%;“海关”8.13%;“律师楼”2.48%。从调查看,用户通过网络主要做以下工作:通过电子信箱收发信件;获取免费软件;结交新朋友;参加电子论坛;学习计算机知识;在线呼叫;获取新闻;享受各种生活服务;咖啡厅在线交谈;查阅市场行情、股票等商业信息;INTERNET访问;玩电子游戏;发布自己产品的信息和商业广告;学习家庭教育课程。
三、“网上一代”的透视:
1.“网上一代”学习方式透视。“电脑人”在网上可以调动眼、耳、手、脑,强化一个内容的学习,通过这些书本上、黑板上无法表达的声像信息,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他们可以在网上接受清华大学远距离的教学与培训;他们可以在网上“逛”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书店;电脑考试取代传统笔试,避免了夹带、抄袭、偷看等作弊行为,从今年起,我国TOETL、GRE、GMAT留学考试,全用无纸化电脑考试。
然而,电脑不能取代教师、家庭、社会的教育作用;民族的文化、伦理、习俗的形成,离不开人际交往。电脑也不能取代人的实践行为,大量使用电脑导致青少年读、写、听、笔算、实验制作能力下降的问题,已引起发达国家教育家的重视。去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因该校学生抄袭网上出售的论文,而控告了网上的八家公司——“论文工厂”。
2.“网上一代”生活方式透视。据瀛海威时空网络的调查,95.33%的用户认为“网络扩展了个人生活”;72.86%的用户认为“网络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已有1000多个中文信息库,坐在家中,人们可以通过该网进行电子购物、预订民航客票、远程医疗、查阅各种信息、享受各种生活服务、收发电子信件、听广播(如“上海东方广播台”的播音)、看报纸(如《人民日报》)、看影碟、玩游戏。今年春节,威海、淄博等地通过169网的信息港,使不少大中学生过了把“上网冲浪”的瘾。
但是应该看到,当今软件市场上,美国、日本、台湾的游戏比例高达95%,占绝对统治地位(注:丁小文“计算机文化与青少年成长”,《中国青年研究》1998年第1期。)[3]。这些游戏制作精美、情节生动,不少游戏带有暴力、色情、甚至反动的内容,倘若不加甄别地接受,就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侵入美国五角大楼和英国国防部计算机网的“黑客”都是十几岁的中学生。这些网络迷,成天在互联网上游弋,不时制造出某些计算机病毒,以损害别人数据为乐。从生活角度看,这些人不但损害了自己的体质和精神,有时也给社会带来重大危害。
3.“网上一代”工作方式透视。据瀛海威时空网络调查,77.01%的用户认为“网络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用户的解释是:“工作中的信息来源广了”、“对外联络面更广”、“由于信息了解的比较及时,所以对工作有一定的帮助”。美国加州的硅谷现在风行在家办公,德勤公司的1400名职员从来不需要到办公室上班,公司方面认为这大大降低了运作成本。前两年,北京有位女大学生稀有金属中毒症,就是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专家会诊确诊的。国内许多大公司目前已在Internet网上有了域名网址,网上商贸非常方便快捷。
值得注意的是,网上犯罪时有发生。通过网络窃取商业情报,通过网络用假合同、假信用卡诈骗。金融系统内部“蛀虫”也常利用电脑作弊。南京农行某分理处负责人26岁的王建,在11个月中非法挪用公款3.2亿元,“玩钱”过程中自己获得360多万元,而给国家造成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
四.“网上一代”的未来世界: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21世纪世界的巨变,就是现在的“网上一代”也会感叹:不可思议。美《未来学家》杂志推出的十大预测中有:“未来10年发展最快的行业将是医疗保健业和电脑相关的行业”;“电脑黑客和电子恐怖对世界安全的威胁将急剧增加”。(注:《美〈未来学家〉推出十大预测》,1997年12月24日《新华日报》。)[4]澳大利亚保罗·埃尔里奇教授领导的科学家小组“关于21世纪的预言”说:“到30年代时,可以乘宇宙飞船到火星旅游。当到远处旅行时,可以通过便携式三维(3D)计算机观察家里的一切”。美国加州华裔专家段晓雷构想,建立“网站公寓”和“网络上线服务公司公寓”,其间以超级公路相联,形成“网络城市”。然后,在目前电脑网络上,再设计出新的管理网络,这样,理论上可进入一个交通畅达、管理有序而有效的电脑文明世界。德国马克思·普兰克研究院研究员斯特凡·瓦森尼里说,他们已进行的实验证明,从理论上说将人类的神经细胞与超微型的硅片联结起来是完全可行的。这一人机联“脑”研究招来极大争议。反对者说这种半人半机的怪物会对人类构成威胁;支持者说此举可造福人类,如用替代病人大脑内被损坏的细胞,开发人脑扩展人类智能等等。
“网上一代”的这种“奇妙”的未来世界并非没有可能。去年十月,英特尔和惠普公司就透露;一种名为“美悉晶片(Merced Chip)”的新型微处理器将在21世纪初面世。该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将达到900兆赫,是现在最快的奔腾处理器的3倍。谁又能说,科学家们不能创造出更奇妙的玩意儿呢?
五.“网上一代”的培养教育:
今天,互联网正以一种全球化的生存理念冲击多元文化和多元世界,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甚至重新定义人们的社会价值:上网会成为我们无可逃脱的生存方式。而网络引发的一场狂飙突进的信息革命,让我们从心理上更急于逼近西方发达的后工业社会,生怕再次错失与这瞬息万变的世界同行同步的天赐良机。事实上,国际著名的几大电子信息技术公司,如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等,已全在中国登陆。《Internet,世纪之赌》一书的作者告诫说:“我们必须要准备越过工业社会固有的发展流程,提前进入信息时代。在所有可能被利用、分享、交流与融合的资源和领域,我们必须寻找到合理而有效的方式来保护和发展自己。”(注:贾贺“面对网络,我们如何生存”,1998年2月11日《中国青年报》第8版。)[5]
未来,民族振兴的重任将落在当代中国“网上一代”的年轻人身上。现在,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几代人必须齐心协力边学边干,在短时间内尽量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此,我们仅就“网上一代”乃至年轻一代的培养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1.加强网络建设。用户访问国际站点线路紧张状况,将随近期中国电信启用美国AT&T公司一条45Mbps国际专线入因特网,而得以根本改观。(注:许可“中国电信将增开国际专线接网”,1998年元月5日《人民日报》第12版。)[6]各地方性中文网络的建设意义亦很重大,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方便了百姓,也为更多人直接加入国际互联网,起到了培训“练兵”的作用。
2.加强软件开发与市场管理。目前,我国仅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人员就达8万多名,中国软件开发队伍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大家要以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产业作后盾,为年轻一代提供充足健康的文化产品。同时要加强软件销售市场管理,查禁黄色和盗版电子出版物,帮助年轻一代抵御不良的外来文化的入侵。
3.改革学校教育。按照邓小平他老人家“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中小学要全面普及计算机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先上英特网。本科生结合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调整,低年级专业宜粗不宜精,新生文理兼学,二年级必须过计算机水平考试二级,中高年级(二、三年级)才细分专业。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宽,专业基础也比较扎实。今后高级人才应有“六证”:“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
4.全民普及计算机知识。办公现代化已成为趋势,年轻的公务员和管理人员,不懂微机,工作效率是难以提高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也要懂微机,否则就无法监督和指导青少年对计算机的使用。而目前的状况,却正如去年四月巴黎“媒体·青少年·明天”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的共识那样:“教师、家长、政治家、甚至媒介人士正在被青少年甩在后边。青少年表现出对媒介这个新领域的接受与掌握,去探索我们所未知的世界,我们感受到了挑战。”(注:苗野“‘媒体·青少年·明天’国际论坛综述”,《中国青年研究》1997年第4期。)[7]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打破了国界,外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当前,加强年轻一代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尤为必要。以往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如报告会、主题班(组、队)会、演讲会、“两课”(马列课和思想品德课)等,以及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象“青年志愿者”、“手拉手”活动、“青年文明工程”,“艺术节”和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仍应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常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利用电脑及网络开展思想教育。健康的软件和视盘可用,网上“论坛”、“交友”、“咖啡厅”、“电子信箱”、“科教馆”、“图书馆”等内容都可开发成对年轻一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总之,不能让我们的“网上一代”成了“空心人”(即是缺乏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青少年)。
标签:电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