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饕餮纹是一种具有高度复合性和丰富内涵的纹样,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在它神秘表层之下凝结和沉淀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与内涵,本文在总结饕餮纹内涵学说的基础上从形态和功能两个角度深入探究饕餮纹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饕餮;饕餮纹;宗教功能;社会功能
一、饕餮与饕餮纹
“饕餮”一词的出现至少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识,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匾,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据文献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为人贪婪凶恶,饕餮十分贪婪,吃了人还不够最后把自己都给吃掉了,所以饕餮纹一般是有首无身的。最早以饕餮命名青铜纹饰的是北宋的金石学家,此后世代相传至近代,著录中便习惯性的将这类动物纹饰合成的各种正面兽面纹统称为“饕餮纹”。随着考古工作中大量的青铜文物出土,学者们发现饕餮之兽与饕餮纹名实并不相符,至此,掀起了对饕餮纹称号的疑义浪潮,在这一方面有较大突破的是以马承源先生为重要代表的“兽面纹”说。所以说饕餮纹并不仅仅就指描绘文献中所记载的凶兽饕餮的一种纹饰,而是一类相似纹饰的总称。
二、饕餮纹内涵研究观点概说
首先,饕餮纹因其本身的面貌神秘多变而使其意义也显得扑朔迷离,关于其内涵的探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将饕餮纹视为某种单个具体再现性的动物形象,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多把饕餮纹的内涵认为是一个具体的动物形象。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将他视为牛首,这可能与许多饕餮纹在形式上具有牛首的特征有关。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把它解释为羊首、鹿首等。此类观点的缺点是这种推测无法涵盖全部饕餮纹所呈现出的多种多样的兽面特征。第二类,将饕餮纹视为两个对称性的立体动物或组合动物形象。此类观点源于饕餮纹对称性的组成部分,在视觉上仿佛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动物面部相对而成。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些纯平面化的面部表现形象,而这些形象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类,有的学者认为它绝不可能是某一动物的形象,而是多种兽面的综合,或者是一种不存在的神话动物,这是基于饕餮纹各类形象的差异性提出的。此种学说难以明晰饕餮纹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把饕餮纹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第四类,认为饕餮纹是任何一种动物性形象的再现,无论它是一种动物,或是几种动物的综合、抑或是神话中的动物。此类观点对于阐释饕餮纹的宗教文化性有其作用,但是完全忽略其与动物形态的相似性,将两者割裂开来似乎是不可取的。第五类,否认饕餮纹有任何的内涵,这显然是一种饕餮纹的文化虚无主义。总的来说,这五种观点不乏有新的认识,但都不够完善,值得我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
三、从两个角度浅析饕餮纹的内涵
我们认为,饕餮纹作为一种青铜器纹饰,它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从形态方面考虑,饕餮纹形态的构型元素所体现出的内涵是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的。其次,青铜器无论作为礼器、乐器、还是兵器,都一定具有其相应的功能,其纹饰亦然。所以从功能角度看饕餮纹的内涵也是十分有意义。综上,我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来浅析饕餮纹的意义。
(一)从形态角度浅析饕餮纹的内涵
饕餮纹的形态,通常以鼻梁为中线,呈现出一些被高度夸张了或想象中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其特征为巨睛凝视,大咧口,口中有獠牙或锯齿牙,额上有一对立耳或大犄角,并有一对锋利的爪牙。但其形态变化又是非常丰富的,较复杂的饕餮纹则具备了躯干、爪子和尾巴,但是整个形态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眼睛和角两个部分,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两个构型元素所体现的内涵。
1.饕餮纹眼睛的内涵
饕餮纹眼睛的原型有虎眼、牛眼、鹰眼等,他们的内涵应该是体现虎崇拜、牛崇拜和鹰崇拜。先说虎崇拜,自古以来,虎就是强大武力的象征,商周时代战争非常频繁,甲骨文上有明确的记载,充满战争的社会环境必然会催生尚武的社会风气,此时作为强大武力象征的虎就十分地受人们崇拜。二说牛崇拜,牛是中国传统的“六畜”之一,是食物的重要来源,也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畜力,人和牛的关系非常复杂,人们一方面利用牛的隐忍和勤劳,使之成为自己所奴役操纵的对象,同时又对牛怀有感恩和愧疚之情,这样就出现了既崇拜牛又要伤害牛的矛盾心理和习俗,现代少数民族,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有崇拜牛的风俗。三说鹰崇拜,鹰崇拜广泛分布在古代许多民族中,尤其是那些狩猎和游牧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鹰强大的捕食能力和凶猛的生理习性,使其成为勇武的象征,受到先民们的崇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饕餮纹角的内涵
体现在对牛角、鹿角的崇拜上,牛崇拜上文已提及,下面我们主要介绍鹿崇拜。鹿最有代表性的器官就是其角,鹿角是鹿的武器,“鹿角不解,兵甲不藏”也可以看出鹿角是武器的象征。由于鹿角可以脱落,然后再生出新的鹿角,这种再生能力可以被看成是生殖繁衍能力和生命不息的象征,所以鹿角的内涵寓意是多元的,这和鹿角所具有的生理特点是对应的。
(二)从功能角度浅析饕餮纹的内涵
我们认为结合商周社会以及文化知识,青铜器纹饰饕餮纹的内涵可以从宗教功能、社会功能、审美功能三个方面来说明。
1.宗教功能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上古时期人们笃信神的存在,人与神之间的沟通,是需要假借巫觋的力量来实现的。张光直教授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认为:“青铜彝器是巫觋沟通天地所配备的一部分,而其上所有的动物纹样也有助于这个目的。”显然,出现在宗教性仪式上的青铜器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而刻于其上的饕餮纹也因此具有了借力通神的功用。在原始的宗教活动中,巫是主导性的角色,巫要连接天地、沟通人神是需要借力的,按照原始的思维特征,巫大概是可以通过控制兽的形象而达到利用原型能力的目的。而饕餮这个综合的形象,显然是在某种观念的指引下,选取了原型上最具特殊能力的特征加以整合,巫控制了它的形象,就意味着控制了其原型所具有的特异能力。从这一思路来看,夸张表现巨目的用意就似乎能够明了,即是通过对眼睛的夸张刻画,赋予“巫”某种特异灵力,使其能“事无形之神”,这也证明了饕餮纹置于祭祀之物青铜器上具有宗教功用的内涵。
2.社会功能
当刻有饕餮纹的青铜器作为礼器在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时,这个狰狞纹饰的功能指向对象还可能包括现实秩序中的人。因此,把饕餮纹辟邪驱祟的作用与内涵推延到现实社会中,它就又具有了象征现实权力与树立威望的政治功能。饕餮纹以超出世间人们的认知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出这个初生阶级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殷商初期已是等级分明的社会形态,青铜礼器往往是作为地位与权势的象征,而青铜器纹饰也自然要反映出这种权力和地位的信息,于是集中了各种各样凶禽猛兽共同特征的饕餮纹,便是一种有目的的抽象与综合的纹饰。权力的威压是来自于其所具有的生杀予夺的绝对力量,这就是古人以想象中的凶兽来表征现实权力与威望,同时也传达出威慑的用意。
3.审美功能
商代青铜器兽面纹所体现出的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与那个充斥着战争、祭祀、屠杀、神秘的社会背景以及担负着娱神功能的青铜器载体相适应。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在今天看来是如此野蛮,在当时则有历史的合理性,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这些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饕餮纹的宗教性是不言而喻的,青铜器物开始产生之时便是用于祭祀,不难理解其纹饰也被赋予了神圣的宗教意义。对于整个社会政治来说,饕餮纹以其凶兽之象震慑百姓,使其明白教化,臣服于统治阶级,从而便于统治者对于人民的管理和控制。至于审美意义,中华民族是崇尚美的民族,一些有实际功用的器物也会努力地为其创造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的外貌,以追求天、地、人的统一和融合,甚至很多有实际功能的器物,随着历史的发展,慢慢失去它的功用而成为单纯的装饰品,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傅克辉.中国设计艺术史:修订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2]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4]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修订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
[5]马承源:《中国青铜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6]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2003.10
[7]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三联书店,1999.3
[8]徐勇胜.商周青铜器上饕餮纹饰的图像特征与文化意义浅探[J].滁州学院学报,2006(2)
[9]张光直.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J].考古与文物,1981(2)
[10]魏晓明.饕餮纹三题:起源、功能与演变[J].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作者简介:王悦(1995.01-),女,河北省邯郸人,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论文作者:王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7
标签:饕餮论文; 内涵论文; 纹饰论文; 功能论文; 青铜器论文; 动物论文; 崇拜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