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管理模式在合理控制医院药品收入占比中的应用论文_贾铮

(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药品收入占比控制中的具体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1月视作对照阶段,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药品收入占比的控制;另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作为观察阶段,将循环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药品收入占比的控制管理中,对比药品收入占比、药物应用风险发生情况及药学服务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阶段的药品收入占比为31.61%,显著低于对照阶段;观察阶段患者的服务满意率为94.00%,高于对照阶段,且观察阶段的药品应用风险发生率相对更低;观察阶段工作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调配知识掌握度评分均相对更高(P<0.05)。结论:将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药品收入占比的管理中,不仅能有效控制药品收入占比,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药品服务满意度、降低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 循环管理模式;药品收入占比;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218-02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cyclic management model in rational control of the proportion of hospital drug revenue

Jia Zheng.

Mianyang People's Hospital,Mianyang,Sichuan 62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effect of the study of circulating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control of hospital drug revenue. Methods February 2015 –January 2016 as a control phase, the use of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l for drug revenue control; the other from February 2016 - January 2017 as the research stag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ycle management model to the hospital drug revenue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control and management, compared to the proportion of drug revenue, drug application risk and drug service satisfaction rate.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drug income in the observation phase was 31.6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stage. The service satisfaction rate was 94.00% in the observation stage,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isk of drug use was relative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stage. The self - efficacy of the staff and the allocation of knowledge were relatively higher (P <0.05). Conclusion It is not only effective to control the proportion of drug revenue,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drug servic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drug error ev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medicine revenue proportion.

【Key words】Cycle management model; Drug revenue ratio; Control effect

药品不仅是对于各种人类疾病的有效预防、治疗方法,也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数据调查显示,经医院销售的药物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1]。不可忽视的是,医院整体经济效益与药品的临床供应存在较高关联性,但同时,医院也是一个特殊的服务性社会组织,其自身的理念及服务宗旨是为了帮助民众提供优质、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2]。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比进行有效控制势在必行。为了更好解决有关问题,本文通过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药品收入占比方面的控制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2016年1月视作对照阶段,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药品收入占比的控制;另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作为观察阶段,将循环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药品收入占比的控制管理中。对照阶段药房工作人员17人,包括男性3例,女性14例,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34.41岁,工作年限1年~27年,平均年限10年。观察阶段药房工作人员17人,其中男性3人,女性14人,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3.90岁,工作年限2年-28年,平均工作年限13.24年。两阶段工作人员的所有基线资料采取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后,证实存在高可比性(P>0.05)。涉及的工作人员均本着自愿、负责的原则,确保收集的数据真实可靠。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包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品储备、核对医嘱后发放对应药物等。

观察组则采取循环管理模式,具体包括:第一,组织专家小组对对照阶段管理模式及药品储备、药品占比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究不合理情况,并共同制定改进方案。第二,规范药事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法规、质量管理制度等,更好明确药物管理目标,将现代化的循环管理模式作为基础,做到动态质量管理的目的;第三,根据药房内现有人员的素质水平和相关知识掌握水平,结合管理规范制度,对现有工作人员予以分级培训,包括部门培训、专业性培训等,并鼓励同事间加强交流,以便于在工作中更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第四,在药物的使用管理方面应该从采购、调剂、分类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在药品采购方面应提前制定工作一览表,对于药品的供货数量、供货时间等予以有效约束,做到分批分量采购,同时做好与药房的沟通,做到按需采购、更好协调双方药物;第五,对于麻醉精神类药物、急救类药物加强管理,包括综合性管理,在药物发放时应做到严格核对医嘱、严格按需发药,更好做到专项管理,避免私自调用;第六,通过安全检测的方式,帮助提升各医务人员的错误呈报意识、降低错误事件发生率,对于严重病例需做到重点防护,并构建医院内的监测信息平台,分析不良事件的具体原因,以便能及时发现用药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并及时整改,进一步强化用药准确意识;第七,在门诊处设立药学服务窗口,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确保药物的准确调配,并将门诊患者的具体反馈作为奖惩制度的重要参考,提高自觉性和工作自我效能感;第八,加强I类切口手术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并将抗菌药物作为干预重点,尤其对甲状腺、乳腺、闭合性骨折等I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要进行有效控制。

1.3 观察指标[3-4]

统计并计算医院两阶段的药物收入占比情况;并自制量表,调查药房工作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药品调剂知识,均为百分制。

同时在两阶段各抽取100例患者,两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可比性高,调查药品服务满意率及药品风险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且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2.1 医院不同阶段的药物收入占比情况对比

调查医院在两阶段内的总收入及药品收入情况,计算可知,观察阶段的药品收入占比显著高于对照阶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也致使多数人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加上国家也出台了更高的医疗监管制度。因此,医院在注重控制药品收入占比、确保医院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医院的科学管理、采取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5],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循环管理模式要求从药事管理和药品使用管理两方面着手,更全面地提高医院的药品管理效率,同时通过开设药物门诊服务窗口,可更好满足患者的药物使用需求,同时也能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关怀,进一步提高医疗满意度。

从医务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讲,药品管理人员要求每天与大量的药物打交道,时间一长则容易导致医务人员丧失耐心,出现在医疗服务中不尽心尽力、由于疏忽而出现药物类型或剂量的错误发放等问题,长此以往则可能引起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感下降甚至丧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通过循环管理模式则能够通过专业性培训、有效的奖惩制度等方式,来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更积极的工作态度、促进其工作效能感的提升,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吸引更多人来医院就诊、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且通过循环管理模式,能够让医务人员更重视药学工作,形成持续性学习的理念,并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总结医院药品不合理情况及纠纷的发生原因,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本次研究通过前后对比发现,接受循环管理模式的观察阶段有相对更高的药品收入占比、患者服务满意率、自我效能感及调配知识掌握度评分;且观察阶段的药品应用风险发生率相对更低,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存在确切意义(P<0.05)。与顾志娥等人[6]的相关研究观点基本一致,充分证实了循环管理模式对于药品收入占比的合理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将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药品收入占比的管理中,不仅能有效控制药品收入占比,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药品服务满意度、降低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作人员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在临床管理中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坚荣,江莉,王进强,等.循环管理模式在合理控制医院药品收入占比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3(54):169-169.

[2]叶立新,龙娜.循环管理模式在合理控制医院药品收入占比的应用[J].中国医药,2013,08(10):1462-1464.

[3]姜晓军.药品成本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5,21(43):58-59.

[4]赵文霞,林茵,李剑芳,等.引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2):14-16.

[5]赵越越.PDCA循环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J].医学信息,2015,25(31):186-186.

[6]顾志娥,王加凤,秦长江,等.PDCA循环法在病区自备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88-89.

论文作者:贾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  ;  ;  ;  ;  ;  ;  ;  

循环管理模式在合理控制医院药品收入占比中的应用论文_贾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