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思想海瑞_海瑞论文

反腐败思想海瑞_海瑞论文

反贪腐思海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腐思海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令司天、钱神卓地” 全社会疯狂追逐金钱

明代的社会环境大体是和平安定的,生产力水平渐渐提高,社会财富增加,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商品经济的积极性当然要充分重视,但是它也有负面作用——贫富分化由此而产生、加剧。急遽富裕起来的人,生活放纵,奢侈腐化,富人的这种表现,对于社会是一个刺激,结果往往形成全社会疯狂追逐金钱的畸形状况。明中叶以后的情形正是如此。有人用“金令司天、钱神卓地”来形容当时的社会,说金钱它能管老天爷,钱神昂首挺胸立在大地之上。

当时有许多文艺作品,对于金钱财富的威力进行了描写。比如一个民歌:“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称意,没了他寸步也难。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巴有钱,打手势好看。”为了金钱就不讲道德,背信弃义,胡作非为,有一首民歌就讲,“人为你名亏行损,人为你断义辜恩,人为你失孝廉,人为你忘忠信。细思量多少不仁,铜臭明知是祸根,一个个将他务本。”细想啊,多少不仁不义的事,是金钱引起的,但人们还是把这个当成自己的大事去做。整个社会对于金钱的追逐疯狂到了极点。

社会上疯狂追逐金钱的状况也广泛存在于官场,上自皇帝,下至一般官吏,无不贪污、受贿,而且数量大得惊人。皇帝里头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明神宗。他往各地派出矿监税使,当时全国进入北京的正常赋税是1461万两,而他私人的这种额外的搜刮,包括他底下的爪牙贪污的,达到了1700多万两。

那么,在这种社会状况下,海瑞是怎么保持清廉的?

■如何保持清廉 从品行和制度上要求自己,约束下属

第一,海瑞是廉以处己。就是自己非常非常清廉。他在做官之前写了一篇《严师教诫》,严师,不是说别人给他教诫,他自己做自己的严师。这篇文章说,我海瑞有一天把我的灵魂叫到我的身体前面进行告诫:“女(汝)知女之得生于天地之间者乎?有此生必求无忝此生而后可。”你啊,生于天地间,应该是不辜负你这一生才行。你“入府县而得钱易易焉,宫室妻妾,无宁一动其心于此乎?”当了官想得钱是非常容易的,那么你为这个事动心吗? “昔有所操,今或为恟恟者一易之乎?”本来你对自己有所要求的,但是现在外部世界是吵吵嚷嚷,为了利益胡作非为,你能因此而改变吗?“财帛世界,无能矻中流之砥柱乎?”物欲横流的时候,你能一个人抵住这种歪风邪气吗?“夫人非贿之患,而无令德之难,于此有一焉,下亏尔形,上辱尔先矣”,做一个人,担心的不是有没有钱,最难的是有没有好品行。坏的作为,你如果沾上一样,那就在下亏了自己的身体,在上侮辱了你的祖宗。“瑞有一于此,不如速死!”这篇做官前写的文章,实际是他一辈子的自我要求。

他实实在在地做到了。比如最早做南平教谕,他就不许学生送礼。淳安知县任上,他也是“俸薪之外无所取”。在应天巡抚任上,公开的宣誓自己决不妄取官库,要求下属来监督。他做哪一级官都是非常非常清廉。

他过着非常节俭、清贫的生活。在淳安知县任上,他让仆人、家人,在县大堂里面的空地上种点粮食,种点蔬菜,作为自己的日常生活之用。据历史记载,“自江水外,无关淳安者”,除了淳安的河水之外,别的取用都跟海瑞无关。后来他不是有一段被罢官家居十几年吗,当政的张居正是比较提防海瑞的,派人专门到他老家看看。那个御使看了以后,哎呀,海瑞的生活太贫穷了,“时不能温突”。“突”就是烟囱,做饭的烟囱经常都是凉的。后来海瑞在南京任上死了,一看他箱子里只有十几两银子,根本办不了丧事,只好由大家伙来凑钱。当时有人做诗说他死后的情形是,“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羹。”

第二,海瑞强调“洁人”。他自我要求很严,对于下属、其他的官吏也要求很严。他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就讲,“职掌所到,有不洁人可洁己者哉!”他说周围的人不廉洁的话,你自己也廉洁不成。

他在任官的各个时期都注意与身边的贪财现象做斗争。做应天巡抚的时候,他叫下属的府县官,官库里的钱只能公用,不能私用。他讲,公银用来办公事,有需要的话就向上打报告,说明用于什么。什么东西不能用公银呢?“拜客帖”“私衙烛”,这都得“用俸金办”。还有“请过客”“请同僚乡官”“行庆、行吊”“自己事也,自举自办”,你自己掏钱。“其有不分公私、混行支用,虽额数余银,亦以脏论”,如果你是公私混着使,尽管是你正常的经费结余下来了,也算贪赃枉法。

第三,海瑞主张严惩贪腐,反对轻纵。他在应天巡抚任上,找他告状的人每天都很多,那么就没法做其他事情,所以只好规定,一个月初二和十六这两天来放告,但是他规定有三样事随到随办。一是人命案;再一个是强盗,恶性犯罪;再一个就是贪污,凡是告发贪官污吏的,随到随办。他把这个当成最紧迫的事情来处理。

他认为必须用严厉的手段打击贪污。他说为什么现在贪污现象那么严重呢?就是因为改了明太祖时期严厉的法律。明太祖时,有一条法律是“枉法赃八十贯绞”。八十贯,大约就是八十两银子。贪八十两银子,那就得绞死。可是后来慢慢就给改了,贪污罪重的,可以不死,用钱来赎。海瑞就给皇帝上书,说一定要严厉打击。

第四,海瑞反对滥用国家的钱,以民脂民膏行贿。拿着国家的钱财去行贿受贿,是那时候的重要的一种贪腐方式,所以他反对用国家的钱去送礼,和这有关的一些“惯例”他都反对。比如,下级每年年终要给上级报告财务的收支情况,当时有一种惯例,就是你必须给上级机关的人擩钱,否则他就给你打回来,说你这个不合格,那个不合格,让你重搞。那么海瑞做知县的时候,就坚持不许送,打回来我另做,宁可另做,我也不去按这个惯例去办事。他说这样子就会开贿赂之门。

他做了巡抚,管着好多府县官。下去视察,按照惯例,基层的人也要给他的工作人员擩钱。他禁止。他怎么办呢?他每次巡视回来以后,把随从人员检查两遍,一遍是巡捕官去检查,一遍是让管教学的学官去检查。连他们的文件箱子都要翻到底,如果发现有给随从常例的,他就对底下进行追查,如果查出是官吏给的,那比一般基层人员给的惩罚还要严重。

当时行贿的很重要、很普遍的形式是什么呢?就是某一个官吏要从我这儿过了,送点路费吧,送点礼物吧。海瑞在这方面抓得很紧。他做应天巡抚的时候规定,“过客至驿,虽去城去关咫尺,(道)府州县官亦不得出见”。过客住在驿站,府县官谁也不准去见。驿站里头的主管人员,也不许给里面通信说去送路费。

■贪官污吏无数 为什么海瑞能这样廉洁?

第一,是儒家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主张“为政以德”,重视义利之辨,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文化的这些积极因素,无疑是有利于反贪的。海瑞自幼受到良好、系统的儒家经典的教育。他四岁死了父亲以后,他妈妈教他的就是儒家的经典,“义利之辨”“仁爱为民”,这些思想在他脑子里牢牢扎了根。史书上记载,他“稍知识,直欲学做圣贤,而纷纷世态皆无当于心”。说他稍微的懂事以后,就只想以圣贤为榜样,尘世上千奇百怪的东西,他心里根本并不赞成。他认为“君子之仕,所以行其义”,君子出去当官,就是行义的。“爵位者,所托以为民之器也”,官这个职务,是自己用来为老百姓办事的一种工具,而不是谋私的。海瑞既然有这样的志向和主张,他能够坚持洁己洁人,反对贪黩,那自然就是毫不奇怪。

第二,是家庭和故乡环境的熏陶。海瑞的妈妈,“质禀近刚一”“律身以正义”,是一个非常刚正之人。他生活的海南岛,文献记载是“民性纯朴,俗尚(敦)礼义”。这种严正而纯朴,娴于礼仪的家庭和故乡的社会环境对于海瑞正面向上的品格,应该是有着很大的作用。他自己就讲,“瑞今日稍知礼义,勉自慎饬,若非冲年背父者,尽母氏谆谆开我力也。”他说我很注意对自己严格要求,好像我不像从小死了父亲、没有家教的,就是因为妈妈的教育。

海瑞洁己洁人、反对贪黩品格的形成,与其家庭、故乡的环境的影响有关系,这显示出要消除贪腐,实为全社会应予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应该形成这个大环境,不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使整个社会不提供贪腐产生的土壤。

海瑞的反贪活动,虽深受正直人士的欢迎,但他的仕途并不平坦,他的一生,看上去好像步步高升,由正七品慢慢地最后做到正二品,但实际上是很曲折的,时常有人给他使绊子。至于在物质生活方面,更是难免清贫两个字。这些我想也是在提醒我们,国家和社会对于廉洁反贪的斗士,千万不要忘记对他们从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关怀,不要让这些人你高,你清,那你就贫。从制度上、从思想上一定要关心这些人,好人应该不吃亏,避免让他们受到打击,这样才能够鼓励更多的人走正道。

预防贪腐海瑞六招

海瑞关注贪黩之预防。他不仅自己不贪,不许别人贪,而且在预防上下功夫。他大约是用六个办法。

一、采取措施,防止正常的情义表达演变成行贿受贿。

以些微的礼物来表达感激和友好,在特定的情况下是难以避免的,人是个感情动物,是不是?但是这个“些微”很容易变成巨量,这个情义的形式,往往演变成以利益交易为实质的行贿受贿之举。海瑞想了一些办法。他做过学官。那时候秀才取得资格以后,按风俗要给学官送礼,表达尊敬。但是你也送,他也送,对于学官来讲,实际上变成一个敛财的机会。可是不让送吧,好像人们有一种敬师之心,就是孔子还要束修呢。海瑞怎么办呢?干脆集体送。当时社会基层单位是里甲,你这整个里甲,一共有几个学生,一块送礼。怎么送呢?简单表达。原来个人分别送的时候,一般是设酒席,大鱼大肉,很多酒,各种丰盛的东西。海瑞让集体弄一个桌子,放一份酒就可以了。

二、整顿复杂的钱粮征收办法,杜塞弊窦。

明代税收项目多如牛毛,但是有个共同点。一家一户交的碎银子,最后往上送的时候得熔化了,交整块的。所以底下收税的时候,就一定会借口说把零碎的熔化成整的,有消耗,所以税要多收,这叫火耗。那么多收,多如牛毛的项目就有多如牛毛的标准,老百姓弄不清楚,所以这成为底下人贪污的重要办法。海瑞不要一项一项的来规定火耗,他根据实际状况,取一个中数,然后不管你多少项,只能按这个标准收火耗。这一下,经手的官吏想贪污就被绝了路。

三、制订规条,明示政务。

政务公开不公开,信息透亮不透亮,大家知道不知道,关系着能不能贪污。海瑞到一个地方,任一个官,就在那儿搞政务公开,他搞了好多规条。比如在淳安知县任上,就叫做《淳安政事》;在兴国知县任上,就叫《兴国八议》;在应天巡抚任上,就是《督抚条约》。把所有的政务细细的怎么办,标准是什么写的清清楚楚,这样子上上下下都清楚,于是形成了一个政务的大公开,尤其是财务的大公开,这就使得那些想稀里糊涂向老百姓多收钱的官吏受到了限制。

四、加强考核,细化考察项目。

明代官吏的考核挺多的,但是有一个问题,考核最后只是一个原则的评语,叫“考语”,用当时的话说是“往往习为两可活套之辞,事鲜指实,语无分明”,根本都是套话,看不出究竟怎么样,实际上不怎么起作用。海瑞把考核由简单的评语变成了具体项目的考察,而且搞得非常非常细。比如在应天巡抚任上,他要求他底下的各级官吏,每个季度都要交一个考核表,分四大项:操守、才识、兴利、除害。底下又规定得非常细。比如说你有没有秤头常例、粮长常例、盐引常例等等。好多常例,是对人们额外的盘剥。那么你在这一点上做的怎么样。再比如兴利,你办了什么好事。这个表,比一般的原则的评价大大的提高了效率,有利于限制贪污。

五、要求在上者作出榜样,严格约束下属。

他说“潜消默化之机诚在于上,不在于下。缙绅之常例不去,而去吏书之常例不可得也。”他说要改变社会风气,关键在于上头,如果你当官的,利用常例的名目接受贿赂,你要想底下不这样办,那是办不到的。所以必须上头做出榜样。

六、重视对生员的教育。

为什么呢?秀才是官吏的后备军,把他教育好了,他做官的时候,就能够减少不良的行为。海瑞感到,官吏们所以贪污,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晓于官民义利之辨”,不知道当官应该怎么办,当老百姓应该怎么办,什么是义,什么是利,为什么不懂?是“先无以洗其心”,就是做官前没有很好地教育他。所以他就说要事先教育后备军。他特别要求,凡是在县学工作的人,都必须非常非常廉洁。因为秀才都看着你们呢,如果你们不廉洁,那他们就会受影响。

海瑞反贪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比如他在淳安知县任上,原来的里甲税,一个丁负担的白银数量,到他做知县以后,只相当于原来的二十分之一。他做了巡抚以后,命令一下,严如“烈日秋霜”“风物顿易”。“郡邑吏凛凛竞饬,若非往日人”,那些州县官员,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小心谨慎地要求自己。那么原来有贪污的人呢?就是“赇者则望风解印绶去”,都不敢在这儿待着。使得当地的风气大大的改进。

(有删减)

标签:;  ;  ;  ;  

反腐败思想海瑞_海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