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材料具备较强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可以满足多种工程项目与环境的需要。混凝土材料不仅能够应用到土木工程项目中,还能够应用到其他的工业建筑中。因为该材料具备一定的特性,所以在施工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并且需要实施必要的后续养护施工,防止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问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地质条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积极的应用先进施工工艺,从而可以全面的提升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达到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最终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达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面临的因素多种多样,均可能会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必须针对各类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混凝土结构原材料和配置方法。原材料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若材料质量不合格,那么施工质量必定也是不合格的。材料在配置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缺陷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受到负面影响。其二,人为因素。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许多人为因素也会导致质量缺陷的出现。如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开展作业,为了图方便,随意更改施工工序,缩短施工时间等。在混凝土浇筑之后,没有按规定采取养护措施等。其三,环境因素。现代工程建筑施工的周期较长,一般会经历多个季节,在一些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混凝土结构施工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一些高温和低寒天气下,混凝土会在温度的影响下出现不利反应,对施工作业带来不便。
二、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1)细骨料:该材料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易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其模数需要控制在2.3~3.1之间。(2)粗骨料:其中含有粉屑、有机质、泥量以及其他有害物质,需要控制各个部分都要达到性能的需要,要严格控制级配参数,保证其强度、和易性等达到使用需要。(3)掺和料:掺和料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水胶比、减少水化热,降低水泥材料的加入量,提高和易性,确保密实度达到要求,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满足工程的需要。(4)水泥:尽量选择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材料。
2、混凝土配合比与拌和施工。在对混凝土进行调配的过程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外界的气候、天气以及调配设备本身的质量等,会影响到水泥的水硬性与坍落度等。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调配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处环境、地域条件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由此确定所需要的用水量以及其他物质的添加量。在混凝土调配过程中,水灰比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两者比例合适,才能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需要把握拌合时间。一般情况下,浇筑1.5h后拌合较为适宜。同时,各类材料的添加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把握,添加量的误差在±2%之间。此外,材料的投入顺序也十分重要,在拌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遵循相关标准中明确的投料顺序。为了保证拌合质量,需要选择质量性能佳且功能齐全的外加剂。如果未掺入外加剂,搅拌时间至少在90s以上,而如果投入了外加剂,则搅拌时间则需要控制在2min以上。在搅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混凝土的性能与质地,保证所拌合的混凝土和易性、黏聚性、保水性等参数能够满足标准需求。
3、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该检查振捣器是否可以正常的工作,同时振捣器也不能悬挂到钢筋结构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需要在初凝前完成浇筑,如果存在初凝的问题,就要进行再次的强力搅拌处理,在达到流动性的要求之后,就能够开始入模施工。浇筑施工前如果发现已经存在离析的问题,就要进行再次搅拌处理之后以防止出现离析的问题。混凝土材料在吊斗口下落的高度不能超过2m,超出该尺寸极易导致材料出现变质的情况。浇筑高度一旦超出3m,就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要应用串筒、溜槽来处理这些问题。溜槽通常需要使用木板钉成,在表层铺设一层铁坡材料,确保水平倾角不能超过30°。串筒一般使用薄钢板制作而成,其单节长度控制在70mm左右,使用钩环进行连接,内部需要设置缓冲挡板结构。混凝土浇筑需要按照分层浇筑的方式,分层振捣施工,保证各个结构都能够达到要求。
4、混凝土振捣。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较大,需要摊铺的斜坡较长,因此需要分前、中、后三排进行混凝土振捣,边浇筑边成型。注意均匀排列振捣棒插点,按照一定顺序插棒,一般可采用“交错式”、“行列式”次序移动,各插点药控制好振捣时间,时间过短混凝土不易捣实,时间过长可能引发混凝土离析问题。振捣时间以不出现显著下沉、无气泡且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注意振捣应从底层开始,逐步上移,分别在各浇筑层上下部布置振捣棒,第一道振捣棒需布置在卸料点,主要解决上层振实问题,第二道则设置在中间位置,最后一道设置在坡角的位置。
5、混凝土施工技术养护。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施工结束之后,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养护施工。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养护施工,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水分会快速的蒸发,导致其结构脱水比较严重,而已经凝胶完成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反应,不能形成稳定的结晶,导致了粘结性能比较差,最终形成了片状或者粉状的形式脱落下来。为了避免混凝土材料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在浇筑结束的12h内就要进行覆盖与浇水处理。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确定养护时间,一般不能少于14d。
三、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人员与技术管理。所有施工人员均要通过相应技术培训后才能上岗,施工单位要优先选择有技术、经验的施工团队,工程监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混凝土施工情况,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抽测,如发现混凝土质量、性能不符合要求,应坚决作废处理。施工过程中,严格记录好每一个施工细节,比如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浇筑量、对技术的要求以及负责人员等,明确不同岗位上人员的具体职责。
2、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混凝土的特性决定了其对于温度的反应十分敏感,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温度是需要重点控制的一项因素,只有维持合理的温度,才能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在具体施工中,温度控制应从混凝土材料配制入手,对配合比进行科学的设置,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用量,或是适当添加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做好混凝土材料的搅拌,搅拌要均匀,且适当加水,避免内外温差过大。
结语
文章主要针对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进行研究与分析,分别从混凝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与拌合、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以及混凝土养护等角度展开论述,分析了建筑工程中各环节的混凝土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策略。混凝土质量的优劣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决定性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注重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而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柱.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0):266
[2]郭万峰.房建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19(5):42-43
论文作者:闫万军1,王庆峰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材料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论文; 时间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