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控制线是为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在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而划定的生态保护范围界线。本文结合生态控制线规划的核心,分析国内外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划定,探讨了生态控制线的管理。
关键词:生态;控制线;管理
引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这一矛盾的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新高度。生态控制线划定与管控的提出,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因此,当前各地市主管部门,要充分地认识到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通过生态控制线划定规划,整合梳理各部门管理的生态影响因素,将其叠加分析,切实落实城市生态范围,合理划分权责,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控制线规划的核心任务
生态控制线规划编制的初衷,是为了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和保护城市,保护城市生态基地,提升城市生态质量。而规划编制是服务于总规、控规还是城市管理,决定了规划的落脚点在不同阶段是有所差别的,因此,规划承担的任务也相应地存在着差异。从目前的实践情况看,规划的编制以服务总规或城市管理居多。其中,与总体规划编制同步进行的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往往是为服务总规而编制,需要从宏观结构与生态网络的大局出发,将城市导向于生态宜居、科学发展的良性机制,维持城市的山水格局和生态斑块、廊道和基地的清晰,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用地的规划,体现的是一种“生态优先”的思想;而从城市规划管理角度编制的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除了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外,还需要从实际管理的操作层面解决生态线内的利益博弈、拆迁安置、生态补偿、后续管理与发展等问题。可以说,前者的任务是“生态优先”式地解决总规建设用地的规划,保证城市的生态格局和良性发展;后者的任务是对非建设用地的进行科学管理,对线内违法建设有效执法,抢救已被破坏生态资源,使总体规划与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得到真正实现。
二、国内外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划定
2.1基本农田及耕地控制线
农田是一项高生产性和快速物质循环的景观生态要素,其生态服务功能表现在: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调节气候(降温)、环境缓冲功能与有害有毒物质的降解功能。 划定基本农田及耕地控制线对保障粮食供应安全、阻止沙漠化扩张、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基本农田及耕地控制线的划定方法为:划定宜农一等地地区及现状高产地地区控制线,维护和强化整体耕地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防止城市建设对这些“生态斑块”的破坏;为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避免以单一的、低效益农作物(例如:玉米)为主的耕种状态,在划定控制线过程中尽量保护异质性较高的农田区域。
适当整合零散可利用土地,划定相对连续的耕地控制区域,扩大耕地规模;避免非农田区域向零散耕地区域的反吞噬,提高该区耕地的自然竞争力;把高产农田作为有机组成部分进行保护,作为绿线划定的不建设区域,使农田融入城市,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
2.2河流与湿地控制线
河流与湿地作为一项重要的景观生态要素,其控制线的划定,对营造城市特色、改善城市气候、提高城市环境品质以及蓄滞洪、保护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河流与湿地控制线的划定宽度要依据河流廊道的具体生态功能。
根据国外研究,在最大限度上,河流走廊可以定义为百年一遇的洪泛区,而在城镇地区,可以把与河岸栖息地有关的天然游荡性河道的河流所要求的土地范围划为河流廊道的最小范围,它包括沿河的植被和栖息地、蓄滞洪区、湿地等按不同目标保护的一系列开阔地,形成串珠状的河流廊道。 国外的专家学者们对不同宽度的河流廊道所具有的生态功能进行了量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划定河流与湿地控制线提供了宝贵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林地控制线
城市林地的作用包括改善气候、节约能源、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改善大气和水源质量、减少洪水径流, 从而减轻城市洪灾,减弱噪声,为城市中的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增强整个城市的吸引力等。划定林地控制线,要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结合实际情况, 对林地进行分类评估。
一级自然生态林,主要包括滨海防风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受到破坏时严重影响区域自然生态, 容易造成自然灾害;二级生态防护林、主要包括农田防护林、道路交通防护林、卫生隔离林、受到破坏时影响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但不产生次生灾害;三级景观经济林,主要指以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人工林,受到破坏时不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4山体控制线
山体在生态基础设施中属于生态敏感区,对山体的破坏是不可修复的。 因此划定山体控制线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山体坡度以及山体距离,山体保护等级可定为、一级山体保护区(坡度25°~90°);二级山体保护区(坡度15°~25°);三级山体保护(5°~15°)。
坡度比较陡的一级和二级山体保护带,水分养分供应不稳定,受侵蚀强烈, 易造成水土流失,需要保持山体原有的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环境平衡( 而坡度较缓的三级山体保护带和山体保护线,由于可以兼容部分休闲功能,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可以栽种林果,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生态控制线的管理
以深圳市为例,根据《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设立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标识,制定基本生态控制线调查规范,开展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生态环境、土地建筑、社会经济等信息调查。结合生态功能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划分不同类型的管制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活动限制及产业准入政策,实现基本生态控制线精细化管理。
对线内已有的合法建筑,《规范》提出要“合理疏导”,鼓励该范围内已建合法建筑物及构筑物,通过权益置换、异地统建等多种途径调出基本生态控制线。同时,《规范》也提出探索保护与发展共赢新路径。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生态价值有提升、建设用地不增加、建设规模有控制、功能布局有优化的原则,稳妥开展生态社区规划试点,积极引导社区转型发展。在试点过程中,探索建立线外新增建设用地、建筑物功能改变、容积率增加与线内建设用地清退挂钩机制,以及线内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实施新机制。
基本生态控制线是“铁线”。基本生态控制线优化调整,不是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人说了算。《规范》认为,基本生态控制线优化调整应遵循生态优先、占补平衡、布局优化的原则,并规范了控制线动态调整的程序。《规范》规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优化调整程序如下:优化调整申请主体编制基本生态控制线调整方案,经市人居环境部门审核通过后,报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查,审查通过并经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由市规划国土部门组织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 30 天。市规划国土部门根据公示意见对调整方案进行修改,提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四、结语
生态控制线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近几年关注的新重点,其在编制和实施的过程中显示出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未来城市建设将逐渐向生态型、园林型、资源节约型等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生态控制线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保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段翔,张琳.试析基本生态控制线的规划及监管[J].城乡规划,2013,11.
[2]崔清远.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范围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6.
[3]周之灿.我国“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编制研究[J].城乡规划,2011.
论文作者:徐文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生态论文; 控制线论文; 城市论文; 山体论文; 河流论文; 耕地论文; 廊道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