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竹实验学校 绵竹 618200)
一节历史课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一节课必须是一个中心,广西历史教研员夏辉辉老师提出“教学核心目标”,强调一节历史课应当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计,也就是发掘历史课堂的核心目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引导历史教师进行这一方面的思考,2016年11月24日和25日在成都棕北中学举行的“四川省第十届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共同体学术研究”活动中,历史学科的中心议题就是“课堂教学核心目标教学研究”。作为共同体学校之一,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次学术研讨会并按照研讨会要求上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东汉的兴衰》。通过之前的磨课和这两天的上课、听课、评课和专家讲座,并结合自己上的课,我对挖掘历史课堂核心目标有这样一些反思和体会,现总结如下,以抛砖引玉。
怎样确立核心目标?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这节课所涉内容的各个方面。但是,你最想实现的目标只能有一个,即使这一课要用几节课时间完成,你也只能关注一个目标。所以确定核心目标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根据教学重点选取最能体现历史教育功能的、最具学科特色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选择,可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的任何一个。
确定历史课堂核心目标的程序应该是: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每一册的教学目标——单元的教学目标——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孩子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历史价值观。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我认为应该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和能力,并形成一些基本的历史观念。比如可以通过故事、视频、影视、图片等多种手段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要培养预习方法、听课和记笔记方法、复习方法、应试方法等各种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思维、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记忆等。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认为本单元除了要求学生知道重要的史实和培养学习能力之外,还需要学生认识到:统一局面形成的艰难历程,理解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完善,认识秦汉文化的繁荣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地位。
根据《东汉的兴衰》一课的重点和立意,我确定本课的核心目标为古代王朝兴衰的规律和原因。正如导言所说,“东汉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突出体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规律,从中我们可以总结王朝兴盛的经验,研究衰亡的教训”。为了最终实现核心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步:
(1)了解历史,培养能力:通过了解东汉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识读时间轴和历史地图的能力;
(2)分析历史,培养能力:通过分析东汉兴衰的原因,培养分析、理解、合作学习的能力。
(3)(核心目标)探究历史,发现规律:通过东汉的兴衰,探究古代王朝兴衰的规律和原因,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三个目标中,第一个是基础。学生首先要知道东汉重要的史实和人物,才能培养能力和形成方法,并进一步探究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完成目标二和目标三。目标一相对容易,所以我设计为学生自学,要顺利完成这一目标,关键是预习学案的设计。学案既不能过于简单,仅仅把书上的知识在学案中重复呈现;也不能太难,学生凭个人能力无法完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预习的意义。为此,我反复思考后,精心设计了预习学案并指导学生预习。我的预习学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课的知识结构,通过填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本课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概念等史实,在基础知识中又包含本课的知识结构;第二部分是本课地图知识的呈现,通过两个简单的设问培养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第三部分是和本课相关的时间轴,通过三个简单的设问加深对时间的印象、公元纪年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预习,学生基本能知道本课的基础知识,培养简单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怎样检查预习效果?我在导入新课后,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以“考一考,比一比”、“你还有什么疑问”等形式检查,快速、高效地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二个目标是重点,所以设计用时大约30分钟。我主要采用了对比教学法,把东汉前期和中后期进行纵向对比,并辅之以文字、图片等各种资料,使学生深刻感受前期的繁荣安定和中后期的衰落动荡,并贯穿学习能力的培养。我首先用《后汉书?桓冯列传》中的一段材料,在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过程中感受光武帝面临的艰难局面,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然后提问“面对众多困难,如果你是光武帝应该怎样解决?”,创设情景,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光武帝采取的治国措施的必要性。之后我引导学生分析光武帝的治国措施及其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然后用视频资料和文字材料表现东汉前期的繁荣和地位,体现光武帝治国策略的突出作用,培养学生通过视频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史料实证能力。接下来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体现东汉中后期的动荡混乱,引导学生思考原因,理解外戚宦官专权的巨大危害。东汉前后期形成鲜明对比,自然地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以培养学生反思历史的能力。
在充分理解东汉从繁荣走向衰落的基础上,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总结东汉及之前的朝代,挖掘古代王朝兴衰的共同规律及原因,使学生深刻理解古代“人治”的弊端,今天“法治”的优越,水到渠成地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因为始终围绕核心目标,课堂显得节奏紧凑、重点突出,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虽然一节课学生的感悟不可能只有一个,但是构建了核心目标,有利于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论文作者:赵顶香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能力论文; 历史论文; 目标论文; 东汉论文; 核心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