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北京大学的实践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大学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论文,作用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的创造、积累、传播和应用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对于任何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了人人耳熟能详的常用词汇。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主要动力,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的源泉更是举足轻重。
大学是以发明、创造和传播新知识为基础的机构,它在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我们首先要深刻理解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创新与整合。知识经济依赖于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仅仅认识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各个环节之间的整合,即缩短从知识创造到应用的周期,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知识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从创新到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当知识创新的成果最终应用到生产领域中,实现技术进步、产品更新的时候,知识创新才能起到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要发挥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与整合中的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大学的三种互相联系的基本职能:教学、研究和服务。教学除了培养人的能力和社会价值观以外,还包括广泛系统的文化继承和知识传播;科研主要涉及知识的创造、积累和发展;而服务则涉及信息的传播和应用,以及为新的研究寻找课题项目和资金支持。也就是说大学是这样的机构,它在教学、科研和对企业及社会的服务工作中融合了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整个过程。 因此, 正如凯斯泰尔斯(Castells 1991)所指出的,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界经济中的电流,大学就是21世纪发展所依赖的重要动力源。如美国的“硅谷”科学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典型。在那里围绕着斯坦福和伯克利两所主要的研究型大学,分布着3000多家高科技产业和许多研究开发机构,最大的是3500人的斯坦福研究院。除了进行高层次研究和培养的研究型大学外,当地还有旧金山大学和圣荷西州立大学这样的专门培养大批企业急需的中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类似的发展实例在其他国家也不鲜见。
大学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知识信息的创造与加工;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知识信息的传播,也是通过教学相长刺激科研灵感与发展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大学利用其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所进行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和为社会企业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则是知识信息的共享与应用。因此大学能够很好地整合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这种各个环节的整合作用,也是知识经济对大学的功能和作用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发展特点表明,一个国家要想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并保持国际竞争力,不仅需要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信息网络和在技术上与运作模式上同国际经济发展主流接轨的产业体系,而且需要使知识的创新、加工、传播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的制度化系统,也就是一个能够使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的教育与训练以及生产和商业化过程密切结合起来的有效机制。大学与产业部门相互依托,互相促进,使得教学、科研和生产三者协调发展。一方面可以加速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可以加速产业部门的技术与产品更新,增强市场竞争力。这种协调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大学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的教育与训练等各方面工作的进步。
近年来,北京大学的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例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致力于探讨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科研人员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培育抗病害能力强而且品质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如水稻、土豆和青椒等。转基因抗病害西红柿和优质土豆已进入大面积栽培试验,抗病水稻也已通过农田试验。研究人员还进行了转基因农作物的生物安全试验。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并将继续为中国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经过长期研究,于1993年发明了新药“血脂康”胶囊。药物以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为依据,以大米为原料,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而成,可以有效地治疗冠心病等高血压高血脂等方面的疾病。新药已经通过了国家卫生部的鉴定,是受到国家保密条例保护的高科技产品,被评为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唯一推荐的降脂药。
北京大学重视发展应用研究,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以信息、制药、物业和化工为骨干的一批规模效益型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以“血脂康”为主导产品的北大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大学与新加坡维信公司合资兴办的集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1994年8月注册成立以来,已经取得长足发展。 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技术依托的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1992年10月注册成立,从一个只有40万元流动资金的生物公司,发展成为拥有上亿元资产和十几家独资、合资、合营企业的企业集团。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是以信息技术,特别是软件工程为核心的高技术企业,1994年11月成立,1997年已经达到年产值超亿元的规模。成立于1996年的北大资源集团,致力于北京大学科学园的建设,在北京大学的周边地带形成高科技产业群。
北京大学校办高科技产业最突出的代表是北大方正集团公司。方正集团的前身是北京大学1986年建立的新技术公司,独立的法人实体,以北大的科技创新为依托,隶属于北京大学。它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教学与培养、新产品的开发、测试、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是通过三个层次的组织结构来实现的。方正集团的上游是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所,中游是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拥有300 多名研究开发人员的方正技术研究院,下游是从事生产和销售的方正集团。由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领导创立的方正集团的最重要技术创新之一是激光照排中文出版系统,该系统已经在世界的许多国家获得生产专利并占据了中文报业80%以上的国内外市场。目前,方正集团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多元化的国际性公司,是全国电子信息行业高新技术十强企业之一。其业务范围包括从计算机软件、硬件到金融服务的广阔领域。年销售总值从1992 年的4亿多元跃升到1997年的60亿元,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直接的重要贡献,而且以资金回报方式对北大的教学科研予以有力支持。1992年北大方正集团对北京大学的资金回报是1450万元,1997年是3000万元。同时,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结合科研项目和学习需要参加方正集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了解了社会的需求,更新充实了教学方案,从而为学校的发展壮大作出贡献,而学校的壮大又反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现代大学是“新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凯斯泰尔斯,1991)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把大学改造成企业,而只是说明,大学应该走出象牙塔,在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创办这些校办企业过程中,北京大学始终坚持以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和技术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模式建立规模效益型企业。实践证明这一指导方针既符合北京大学的实际情况也符合科技产业发展的规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是校办产业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北京大学制定了《北京大学校办产业管理条例》,并成立了校产管理委员会。正确的产业管理观念和制度上的保障为北京大学的科技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到本世纪末北京大学的高科技产业将在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
要全面认识中国的大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必须注意到中国是在从过去僵化的中央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跨入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自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经济转轨是比较成功的,原因是改革政策是根据中国实际的社会经济情况和文化背景而系统制定,逐步实施的。成功还得益于国家的高投资率,丰富的资源,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中国企业界的努力,尤其是中国领导人坚持实行科教兴国改革政策的决心和意志。在过去20年中,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接近10%,通货膨胀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稳步提高。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因此,一方面中国的大学通过把知识的创造、发展、传播和应用结合起来迎接信息革命和新生的知识经济;另一方面,又通过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来解决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认清知识经济大潮到来的新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把大学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开发社会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更加充分地发挥大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