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1]2004年在《高校德育基地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是当今德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实践证明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大举措。然而高校德育基地建设基本上尚处于实践层面,理论方面研究才处于起步阶段。为科学有效地指导基地建设,并促使其良性发展,深入研究高校德育基地建设问题显得十分必要而突出。 本文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讨了高校德育基地建设的有关问题。指出高校德育基地是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高校根据高等学校德育目标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而建设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随着高校德育基地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德育基地进行科学分类成为必然。本文独创性地依据高校德育基地任务性质将高校德育基地划分为思想教育基地、政治教育基地、道德教育基地、法纪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综合教育基地六类,以帮助德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德育基地特点、规律。同时指出高校德育基地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目标系统、组织系统、工具系统、规范系统。文章最后针对当前德育基地建设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为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高标准德育基地的目标,必须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即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内外结合,共建互惠;因地(校)制宜,突出特色;优化配置,资源共享;集约投资,内涵发展。
沈苗苗[2]2014年在《加强高校德育基地建设之浅见》文中研究指明德育基地是强化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高校德育基地建设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因(地)校制宜、内外结合、优化配置、集约投资。
王乐全[3]2017年在《高校德育实践基地长效性建设刍议》文中指出高校德育基地建设是大学生德育有效载体,目前德育实践基地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创新理念和模式。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方面存在很多难点和问题。本文拟围绕德育实践基地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研究德育实践基地发展路径,探索德育可持续化发展方向。
陈璁[4]2008年在《我国未成年人德育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近年来,德育基地建设迅速发展,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德育基地的建设力度,命名了一批未成年人德育基地。然而在各类未成年人德育基地取得成绩、不断发展的同时,基地建设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制约着未成年人德育基地的建设。因此,我们要在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正确面对问题,科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本论文采取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继承与创新、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概述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德育基地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未成年人德育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的背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寻解决问题之路径。本文重点从以下叁个方面加以论述:第一、分析了未成年人德育基地的功能。未成年人德育基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情感陶冶功能等几个方面。未成年人德育基地在发挥这些功能的时候,体现出了内隐性、实践性、寓教于乐性等特点。第二、探究了未成年人德育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未成年人德育基地之所以未成为未成年人眼中的常青树,是因为未成年人德育基地的教育内容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未能与未成年人的文化需求形成成功对接。第叁、探讨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德育基地建设的路径。针对目前德育工作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衔接问题,本文认为要以提高思想认识,拓宽交流渠道,构建德育基地、学校、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德育体系;整合各类未成年人德育基地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加大经费投入,优化环境建设,增强未成年人德育基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德育基地的展出内容,利用现代展示手段,增强未成年人德育基地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德育基地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抓好德育基地的宣传推介工作,增强德育基地的影响力等为切入点,使德育基地在展出内容与展示手段、服务质量与教育效果、内部管理与环境面貌等方面取得显着改善。不断地以创新促发展,使德育基地的教育内容明确、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活动多样、教育方式灵活,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给予他们知识的普及、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以此推动未成年人德育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以发挥其在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德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提高未成年人德育的实效性,才能在未成年人德育过程中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李建军, 徐建军[5]2003年在《论高校德育基地资源共享》文中认为德育基地是强化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德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德育基地分散、封闭、单一存储式的发展现状,要求有效开发利用德育基地资源,实现德育基地资源共享。本文在明确高校德育基地资源内涵基础上,探讨了实现高校德育基地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
柳礼泉, 李芳佳[6]2014年在《高校德育基地教育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基地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与感受性实践教学环节,有其独有的特点。而德育基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场所,也有其特定含义、显要特征以及重要作用。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学界对德育基地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日趋丰富,涵盖德育基地的内涵特征与主要类型、德育基地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功能、德育基地教育的不足之处与主要局限、德育基地教育的有效发挥与实施途径等方面。
王锡范, 石共文[7]2016年在《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四化”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生德育工作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诸多挑战并存、实效弱化的现实困境下,通过"基地化、项目化、网络化、制度化"的具体实施,可以有效创新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载体、途径、手段与方法,健全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这对于破解现实困境、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学兵, 吴海云[8]2007年在《高校德育基地建设的创新构想举隅》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德育基地不啻是强化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它在高等教育的其它环节上也扮演着独特的作用,成为当代大学生深入社会、全面拓展自身素质的发展平台,因而应把德育基地建设纳入高等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成才成长。
季良峰[9]2013年在《爱国主义教育视野下新疆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更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持久生命力的保障,是动员和鼓舞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为鲜明的飘扬旗帜,它能够凝聚全民族的民族精神、国家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个人道德意识,可以为推动地区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的发展提供最为强劲的动力,也是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一个历久弥新、又长谈常新的课题,而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更是一个具有时代话题意义的新课题。民族地区高校作为培养民族地区建设人才的第一站、摇篮,本身就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通过强化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认知、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体制、课程创新、教师队伍的革新力度等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就一定会实现地区的民族团结与融合、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对于全国性、高校整体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实践课堂等的研究成果,已经颇为丰富,但是涉及到具有明显地域性、民族特性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研究,还是略显单调和不足,所以本文就立足于新疆地区地貌特征、民族状况、学生心理个性特点、高校教育体制等现实状况,利用实际调研的方式(选取新疆地区富有代表性的民族院校六所: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师范学院、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交通技术学校,来分析、整理新疆地区高校有关爱国主义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地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方式方法,总结、归纳、利用本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好、更全面的实现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笔者沿用学术界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普遍性观点,但是在具体的论述中又在笔者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基础之上,添加了自己的一些创新性认识。例如:在论述优化现行教育体制,增强高校爱国主义实效性的部分,就通过有关“对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您认为我们应加强哪方面的教育”问题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切实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培养良好的经济意识的观点,学校不应该因为现实社会发展对于物质和经济的要求,而将切实解决学生的工作问题、未来的生活困难作为首要责任。学校培育的是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个人生活的理想造就者和筑梦管理者。笔者希望通过这些小的创新点,以期对我国的民族地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优化我国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性和时代精神。
刘桂琴, 赵泉英[10]2000年在《加强高校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沈阳大学在德育实践基地建设中深切体会到 :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体现学校办学宗旨 ,必须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探索具有新时期特色的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建设高校德育基地 ,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江泽民同志指
参考文献:
[1]. 高校德育基地建设研究[D]. 李建军. 中南大学. 2004
[2]. 加强高校德育基地建设之浅见[J]. 沈苗苗. 中国建设教育. 2014
[3]. 高校德育实践基地长效性建设刍议[J]. 王乐全. 文学教育(上). 2017
[4]. 我国未成年人德育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陈璁.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 论高校德育基地资源共享[J]. 李建军, 徐建军. 现代大学教育. 2003
[6]. 高校德育基地教育研究述评[J]. 柳礼泉, 李芳佳. 思想教育研究. 2014
[7]. 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四化”路径探析[J]. 王锡范, 石共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
[8]. 高校德育基地建设的创新构想举隅[J]. 吴学兵, 吴海云. 邯郸学院学报. 2007
[9]. 爱国主义教育视野下新疆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 季良峰. 新疆师范大学. 2013
[10]. 加强高校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 刘桂琴, 赵泉英. 辽宁教育研究.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