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树娟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沙城镇第五小学 075400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转移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往往采用歌曲热身或课前交谈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种课前的交流亲近了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时间一长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
如何使这种课前的交流更有目的性、更实用一些呢?本文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前会话谈一些做法。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又包含课文内容的课前会话,既可以作为揭题的引子,又可以作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更为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和为新知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一、接手新班时,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接手新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都不熟悉。我们可以用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利用上课前两分钟的候课时间,让学生到台前介绍自己。这样既使教师熟悉了学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又使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了了解。这一轮的练习进行完后,可就书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二、温故
在开始新课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学生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就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整合,组成有效的对话,有目的地进行练习。
比如数字这一模块的对话,可以先让学生开火车式从“one”向后数,当学生们数到“twelve”时,就卡壳了,这样水到渠成地引入到“thirteen”到“nineteen”这些数字的学习中。
在学习几十几这些数字时,课前先让学生准备好五道数学题,做这样的问答练习:What’s ten and five? Fifteen. 在学习了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之后,在课前对话中可以就学生一天的生活设计这样的对话:Hi,my friend.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I’m going to have breakfast at half past six. I’m going to school at half past seven.……学习了运用形容词介绍人物特点这一部分后,可让学生以短文的形式课前介绍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tall. She’s very nice.”
利用学过的知识组成对话,对学生来说表演起来比较容易。它不仅是知识的简单复习,更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使所学知识得到了运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展示的机会,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知新
充分发挥课前会话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设计一个有趣的话题,对后面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特别是相对难学的知识,在平日的对话中提前让学生接触,就把难点无形中分解了。
例如在学习十二个月份时,单词量大,并且难记,我就把它们分化在平日的学习中。
在课前对话中,我这样问:Which month is it now?说完之后再板书在黑板的右上角。每天的不断呈现,让学生在学到月份这一部分的知识和话题时,已经是轻而易举了。
又如学习一星期的七天的单词,同样可以采取类似的设计。What day is today? Today is….What day is tomorrow? Tomorrow is….每天一问,学生既学会了单词,又会说句型。这种对话,一开始可以是老师做示范,然后是师生问答,慢慢变成生生问答。但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星期的知识之后,我又对会话做了进一步延伸,对话变成了时间和天气两组的合二为一。
时间对话之后,我又加上了有关天气的这一部分,一开始的问答是这样的:Look out of the window,please.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sunny/cloudy/cool…
在一般现在时学会了之后,可以用猜一猜的方式,接着转入一般将来时的问答: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tomorrow? It will rain.It will be cold/hot/warm…
当然,在学习了一般过去时后,又可以变成相应的过去时态继续进行新一轮的对话。
为了能在课前的对话表演中很好地展示自己,学生一般要在课下积极主动地去学,要不可就丢丑了,他们可不愿意。课前的自由交谈,可以是老师示范,学生去做;也可以根据情景让学生找自己的朋友进行寒暄,让他们在课堂上尽量地都动起来。
通过课前会话这种方式,既创设了情境,对旧知识进行了必要的巩固,又暗示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课前会话是“温故知新”的纽带。同学们会以惊奇的目光、惊喜的情感,注意着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激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这种口语训练活动在多方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第一,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口语训练,对于规范同学们的口语表达、提高大家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
第二,合作能力和参与竞争的意识。
这种训练形式,因自然地引入了竞争机制,尤其小组形式,一个同学上台,他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个人了,因此,材料的选择分析往往是全组参与,共同帮助准备,这对于小组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又是一个很好的考验。
论文作者:徐树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学生论文; 课前论文; 知识论文; 这一论文; 口语论文; 很好论文; 所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