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的发展_自然科学论文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工作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科学院论文,自然科学论文,期刊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以下简称期刊)工作,历经40余年,初步建成院自然科学期刊体系,基本覆盖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主要学科领域,办出了各具特色、水平较高的期刊。全院系统,现有期刊出版工作者1100人,期刊总数为302种,形成了综合(指导)、学术、技术、检索和科普五大类。这些期刊充分体现了我院多学科、基础性和综合性的优势,基本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和水平,在推广科研成果,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以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全院期刊工作在“九五”末期将初步建设成为开放的面向科技和经济建设的现代化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体系。

1 明确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

院期刊工作40余年的实践,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期刊出版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坚持把期刊工作放在出版工作中的首位;坚持办刊宗旨;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期刊工作在科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期刊工作“是科学事业的一个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科研工作中重要的支撑结构”。随着全院科研工作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期刊工作是全院的优势之一,是典型的基础性研究的支撑机构。主要是为基础性研究工作服务的,定位在“稳住一头”服务上,要跟基础性研究结合一起去改。按照全院“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跟踪”和“一院两种运行机制”的办院方针,全院期刊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高质量、高效益地为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院各种期刊正是在这种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办刊方针的指导下,在各个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优异的成绩。

2 加强组织领导,调整体制结构

十年动乱结束,为了加强全院期刊工作,成立了职能局,领导全院期刊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需要,对体制结构进行了调整,将职能局改组为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的职责是协助院领导规划和协调全院出版文献情报工作的方向、任务,研究制定长远发展计划,以及对有关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为院领导决策参考。委员会的成员由热心于出版、文献情报工作的部分科学家和从事编辑、文献情报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委员会主任由著名科学家或院级领导兼任。委员会办公室是个实体,是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按照小单位、大规划、大服务的方向作好咨询,当好参谋,遵循强化客观管理,微观放开,宏观管住,运转协调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开展工作[(1)]。

3 制定各个时期发展计划,统一认识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积极有序进行改革。按照国家和科学院的各个发展时期的方针,着眼期刊工作的长远发展,研究和制定了“六五”、“七五”、“八五”及“九五”时期全院期刊工作的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基本任务和实施措施[*a]。这几个五年计划,都是在认真总结各个时期期刊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对自然科学期刊的需求,结合科学院科技工作的战略布局和全院期刊工作的实际来制定的。并在历次的全院期刊工作会议上,由基层单位的代表审议,提请院领导审批后生效实施的。发展计划的执行,使期刊质量不断有新的突破。期刊的学术质量及时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和水平,扩大了社会效益,使期刊工作逐步向世界水平靠拢。在品种上,逐步达到门类齐全、学科大体配套的期刊体系。长远发展计划使全院期刊工作有了统一认识和奋斗目标,成为动员全院期刊工作者投身到完成各项具体任务中的强大力量。

4 发展品种,填补学科空白

十年浩劫后,经过拨乱反正,大量的期刊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六五”末期,全院期刊品种数为212种。各学科期刊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优先发展技术科学、空间科学、生物工程等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期刊。“七五”期间,根据中央精神,对全院期刊进行了全面整顿和压缩。品种数量的增长是在保证期刊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积极稳步地增加新品种和外文刊种。在品种类别上继续保证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技术科学的期刊的创办,也优先出版一批具有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期刊。布局更趋合理。到“七五”末期,期刊总数为241种。“八五”期间,继续在重点发展、稳步增长的原则下,结合科学院的结构性调整,认真抓了从以规模数量的增长向以优质高效的发展的转移,进一步调整了结构,填补了学科空白。到“八五”末期,全院291种期刊已基本覆盖了自然科学各个学科领域,显示出我院多学科、基础性和综合性的优势。从全院期刊在1980年以前和“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按学科发展品种的一览表可看到期刊品种发展概况。在每个历史阶段,全院期刊工作均严格按照全国期刊出版事业总体部署和科学院的工作需要进行安排的,基本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对自然科学期刊的需求,初步建成学科齐全、类别合理的期刊体系。

中国科学院期刊在“六五”以前和“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按学科发展品种一览表

注:表中的数字系根据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资料统计的。

5 重视质量,扩大社会效益

全院期刊工作,遵循办院方针和两种运行机制的发展模式,始终坚持把提高期刊质量,扩大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并注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办刊工作中十分注意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开发稿源开始,认真抓好选题、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工作,提高设计、校对、印刷、装帧质量,确保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的出版发行。为了不断提高期刊质量,还注意不断培养和造就一支无私奉献、忠于职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较高的编辑队伍;同时建立一支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维护权益、坚持真理、认真负责的作者队伍;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支业务水平高,富有经验、学风踏实、热心办刊工作的审者队伍。多年来还积极开展期刊的评优活动,建立了审读制度,表彰了优秀期刊、先进编辑部和先进个人。院优秀期刊在1992年首届和1996年第二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绝大多数期刊的学术质量是好的,能够掌握最新动态,瞄准学科前沿,基本反映了每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和水平。重大成果首报率和被引用率及优秀文章的报道率逐年提高,被国外期刊或数据库转载、摘登、引用、全文翻译和收录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多,质量是好的,水平是高的,办出了各自的特色、风格和水平,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6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

为促进全院期刊工作的不断发展和顺利进行,确保各个时期发展计划任务的完成,根据国家有关科技政策和法规,结合院期刊工作自身发展需要,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法规。全院期刊工作较早地制定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审稿条例”、“编辑出版专业人员技术职称实施细则”、“优秀期刊奖励暂行条例和评选办法”等。这些政策性很强的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期刊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全院期刊编辑队伍的凝聚力。此外,还制定了期刊对外合作出版和授权翻译出版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编辑部、科学出版社、印刷厂职责分工规定,期刊编排格式规范,期刊作者、审者、编者道德守则等。为了支持全院期刊的正常出版,曾实施学术刊物亏损实行政策性补助的办法,还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条例,使出版活力进一步得到增强。这些配套措施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推动全院期刊工作起到了促进和保证作用。

7 抓好队伍建设,注意发挥编辑人员的积极性

全院期刊编辑队伍,经过40余年,造就和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队伍。随着全院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院期刊编辑队伍也有相应发展。这支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已从“七五”末期的32.7%提高到现在的40.2%。“六五”末期和“七五”期间,把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注重编辑出版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优秀编辑和先进集体的奖励,以及优秀期刊的评选。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全院期刊编辑队伍的凝聚力。广大编辑人员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熟悉和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作风严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积极主动组稿,认真细致工作,能较好地把以学术水平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贯彻在编辑出版工作中。

多年来,采取多种途径举办各种进修班和培训班,为编辑人员出国进修和参加国际有关学术会议提供机遇和给予支持。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创办科技编辑专业,作为青年编辑人员的来源渠道之一。注意吸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加入编辑行列。多年来一直注重吸收院内科研人员从事期刊编辑工作,为期刊人员参加部分科研工作提供条件,同时聘请中青年科研骨干担任兼职编辑,这些做法和经验被一些研究所坚持下来。较长时间,全院期刊编辑是一支具有相当数量和一定水平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队伍。

8 逐步实现期刊编辑出版现代化

“六五”末期,在院领导积极支持下,提出要逐步实现期刊编辑出版现代化,纳入“七五”、“八五”发展计划,对有条件的期刊编辑部给予适当经费支持。到“八五”末期,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9%的编辑部配置了微机,其中58%建立微机管理系统,62%采用微机排版技术。各期刊编辑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引进或自行开发管理软件,并建立自己的微机编辑管理数据库。至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期刊接受作者软盘投稿,如《金属学报》、《中国药理学报》、《软件学报》等期刊的作者软盘投稿率达100%。已有30多种期刊入网,接受作者网络传输投稿和开展与作者通讯业务。为了更适合全院期刊排版需要,委员会组织院内有关研究力量联合开发CCT科技排版系统。该系统获得中国科学院1994年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几年CCT排版功能得到不断完善和增强,在院内外逐步得到推广。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试建和全文光盘的研制取得初步进展。期刊编辑出版现代化在全院系统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出版周期,掌握了工作主动权,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挖掘了潜力,提高了人员素质。

9 加强期刊工作研究,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七五”期间,在委员会组织与主持下,开展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合理布局》课题的研究。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对全院期刊的布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于199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了更广泛地开展期刊工作研究和各种学术活动,于1986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十余年来,围绕期刊质量、编辑人才培养、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开发和期刊工作深化改革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组织举办了中国科学院期刊质量、期刊编排格式规范、21世纪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科技期刊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深化期刊改革等研讨会,以及使用CCT软件经验交流会等,并编辑出版了论文集、专辑。研究会提出了关于我院期刊编辑高级职称评定的建议和工作报告、“关于造就我院21世纪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作者、审者、编者道德守则”,以及建立“中国科学院期刊编辑人才数据库”等。此外还参与院期刊工作长远发展计划的调研和制定,并开展了为院部分期刊走向国际市场,组织对外联络、学术交流、业务谈判等活动。研究会还创办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刊物,现已出版7卷近30期,它的出版与发行,加强了全院期刊编辑部之间,以及全国各科技期刊编辑界之间的相互交流。该刊获得1996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b]

全院期刊工作40余年,在全院办刊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发展我国科技、振兴经济作出了卓著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目前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在期刊工作的定位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工作,使全院上上下下对期刊工作有足够的重视,摆在应有的位置上,重视要落到实处。对期刊工作给予必要的稳定的支持,加强办刊经费投入的强度,确保期刊的生存与发展。编辑队伍建设速度与迅速发展的科技形势还很不适应。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且不稳定,人员老化、结构失调、断层和外流现象日趋突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不够有力。少部分期刊的质量有所下滑,高质量的文章呈下降趋势,这从1996年全院优秀期刊评比工作中可看出,应引起各有关单位的领导高度重视。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全院期刊工作者面临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只要我们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认真总结经验,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发挥我们的优势和长处,不断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就会不断前进,取得更大的成绩。

标签:;  ;  ;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的发展_自然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