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天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技术就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使用这项施工技术时,其最主要的优势就是降低了施工的成本,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施工的流程和操作。也就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作出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控制
现阶段,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路桥梁建设施工工作的开展,为此,近些年里,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数目逐渐增加,这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在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其原因在于,该技术的适应性较强,只需花费较低的成本就能够完成施工,并且施工中便于实施和应用。但是,这种技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施工人员很容易忽视,继而留下一些隐患,为此,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1.做好钻孔灌注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障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必须做好钻孔灌注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在公路桥梁施工中,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实地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图纸,结合公路桥梁施工的规范标准,准确、及时地对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布置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进行监管和鉴定,确保施工方案的切实可行性和科学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公路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时,要有针对性的设置应急预案,有效防御突发性事件,确保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进度,保障公路桥梁施工安全。其次,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原材料质量,做好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严禁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公路桥梁施工现场,钻孔灌注桩施工必须要求满足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规范和标准。再次,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严格监察和监管灌注桩水源,合理设置沉淀池和泥浆池,确保泥浆循环系统在公路桥梁工程中正常运行。最后,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承包商监管,要准确地进行放样复核,严格控制灌注桩桩位偏差,钻机在就位之前,要合理设置埋设位置,确保钻杆保持铅垂线状态,按照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进、出泥浆指标,及时调整施工操作,减少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失误和损失。
2.公路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定位测量
在钻孔施工前,施工现场必须清理干净,给测量基准点一个良好的通视,桩位放样前应对原基准点进行复测,并根据施工需要适当加密,建立桩基施工测量控制网,且设置基准点保护桩,保护桩用混凝土固定,偏差不能大于10mm,并采取相应的记录措施,进行不定期的检测和定期复测,这样在桩基成孔的过程中就能够及时地发现施工桩位的位置是否与设计存在偏差,有效地保证桩位的准确性。
2.2钻孔深度
为了保证钻孔的质量,需要准确的钻孔数据作为依据,否则将会严重的影响钻孔灌注桩的质量,而传统测量孔深的做法是用测量绳。测量绳必须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测量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大直径灌注桩的测量,测量桩端的深度一般控制在桩底中心及四周,如果测量地点在孔心附近,就必须提前检测钻头的直径大小,以免由于钻头直径的影响而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如果桩基在成孔测量过程中出现持力土层或岩层与设计图纸不符的情况,应该及时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协商并判别嵌岩深度。以保证对工程钻孔深度的准确判断,避免草率判断而出现错误的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清孔
钻桩施工孔内净化是必要的步骤,因为孔内沉积物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灌注桩基础的承载力产生影响,所以在钻孔的过程中,清孔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桩基在成孔中应该对桩孔清孔两次,第一次清孔在桩基终孔之后,第二次清孔在吊放钢筋后灌注砼前。在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当桩端是淤泥层时,应该使用循环清理的方法对桩孔进行清孔,如用吸管进行排渣,要控制好排渣的速度,因为速度过快,会使粉砂质砂层护壁松弛而造成坍孔的现象,不利于灌注桩施工的进行。另外在桩孔清孔的过程中,要保持孔内水头的位置及泥浆密度,如控制不好,无科学依据的降低泥浆的密度和黏度,就会使桩基在灌注砼过程中孔壁出现崩塌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桩基灌注砼前孔底沉淀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含砂率要控制在2%之内,孔内的泥浆密度在1.03至1.10之间,对冲击成孔的桩,清孔后泥浆的相对密度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15。
2.4钢筋笼制作与放置
钢筋笼制作时,应严格遵循设计图纸、技术规范要求调直、截断、弯折、焊接钢筋,可选取搭接焊接对接,弯钩不设置在末端。20毫米为其直径、主筋间距、箍筋间距之间的最大偏差值。为确保钢筋质量,需将定位钢筋(直径12毫米)设置于沿桩长相隔2米的位置,4个为各个断面的数量,45毫米为保护层厚度。选取长线模架工厂化制作钢筋笼,需主筋先下料,再加工端头螺纹。加强箍筋位置设置钢筋笼起吊点,竖直为起吊状态,吊具为钢扁担、钢丝绳(2侧长度一致),随后竖直在孔内放入钢筋笼。选取直螺纹机械对钢筋笼主筋进行连接,放置时桩顶设计标高应符合施工规定,并做好记录,随后通过钢筋笼固定定位筋、护筒内壁。
2.5混凝土灌注施工
混凝土的灌注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成桩质量。在公路桥梁灌注施工前,施工人员应该首先进行混凝土的配制,通过试验得到混凝土配合比,并对原料的质量进行检验,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混凝土的灌注需要借助导管来完成,作业人员应该保证导管连接的平直性和密封性,确保其下口与孔底的距离始终保持在30~50cm的范围内。在下放钢筋笼后,不能立即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在灌注施工之前,要对钻孔进行二次清理,确保泥浆检测指标和沉淀厚度严格达标,确保钻孔灌注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灌注施工中,导管下口和孔底要保持0.5米左右的距离,导管埋设深度要大于3米小于5米,在灌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公路桥梁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导管位置和灌注速度。应在二次清孔结束后的30min内进行混凝土灌注,以此对灌注速度进行控制,确保整个灌注过程的连续性。在使用单根导管(Φ300)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应置于混凝土钻孔中心,以防止导管接头钩挂钢筋。同时,施工人员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应先测量孔底标高,探测沉渣厚度,如厚度超过规定,可用高压射水或射风的方式使沉渣浮起。此外,在公路桥梁灌注中,应使混凝土沿导管一侧注放,以防止造成高压气塞而堵管的现象产生,并且导管埋深应小于6m且大于2m。待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施工人员还应该适当对其进行养护,避免地面震动及其他因素对桩体质量造成影响。
结论
近年来,伴随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公路桥梁施工建设,它不仅能够为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一定的保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今,钻孔灌注桩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公路桥梁施工当中,其原因在于,它的稳定性以及固定性比较强,并且,在施工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单位的成本投入,并能够给公路桥梁整体施工带来一定的保障。本文主要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工艺,以及钻孔灌注桩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推动公路桥梁建设能够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韩崇高.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析[J].价值工程,2011,30(17).
[2]赵堂源.浅谈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4(19)
[3]王明强.浅谈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4]张继红.基于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分析[J].硅谷,2014(21).
[5]饶秋玲.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0).
论文作者:黄玉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钻孔论文; 桥梁论文; 公路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导管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