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齐计永

齐计永

上蔡县水利局洪河贺道桥管理所 河南上蔡 463800

摘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农村水利建设对农业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农村地方水系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农村的生态问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加强对农村河道的建设管理,提高河道水系的安全性能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河道;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1研究背景

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与当地河道环境息息相关,优良的河道环境是良好农村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河道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的河道环境整治成为建设美丽乡村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面对农村地区逐渐凸显的水环境恶化问题,2019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强化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明确提出加快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优化乡村水生态空间管理的目标。河长作为新的主体嵌入到现有的水环境治理体系,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管理的重要作用。继河长制在全国各大城市推行以来,城镇地区河道“黑、脏、臭”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这也为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目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河流专项治理整体推进力度不够、制度执行力不强、配套制度短缺、责任细化不到位、组织逻辑不合理、体制外力量吸纳不足等问题,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与河长制推行依旧面临较大挑战。其原因在于尽管中央出台了大量政策,拨付了大批资金,却仍然没能使河道治理的利益相关方达成一致的治理共识。因此,在此背景下,考虑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构建农村河长、职能机构与农村居民之间的协调机制,是改善农村河道环境的关键举措。

2农村河道的特点

(1)功能多样性。农村河道在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既是防洪排涝的主要通道,又是蓄水灌溉的重要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水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农村河道还是天然水生养殖的场所,同时也是景观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地区,农村河道还是日常生活用水和饮用水的水源地,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和生物资源。(2)河道结构多样性。农村河道多为自然河道,保持着天然状态,河道蜿蜒曲折,断面形状不规则,河岸边坡平缓,河道内生物多样性高。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又有所不同,山区河流因为流经的地区地势高低变化多端,导致河道形态曲折多变,岸线和床面复杂不规则,并且山区河流汇流时间短,水面比降和径流系数都比较大;平原河流因为流经的地区地势起伏小,所以积水面积比较大,汇流时间较长,且河床纵坡平缓,水面比降小。(3)水环境问题多样性由于过往对农村河道重视程度不足,加之人们环保生态意识的薄弱和治理管理措施的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河道出现了多种水环境问题。河岸无防护,河道坍塌淤积,水土流失严重,防洪排涝功能降低;河道被盲目侵占,填河种田,农业生产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堆放在河道内,水域面积减少,河道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农业面源污染、乡镇企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导致河道水体污染严重,纳污能力降低,水环境质量下降。

3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河岸硬质化程度过高、河岸坍塌植被生态功能退化。以往的河道建设主要是以保护河岸稳定性和提高河道防洪能力为目标,因此通常采取硬质化护岸作为河道建设的形式。在汛期因洪水的冲刷作用使得山区型河道崩塌现象频繁,并且由于河流行船影响使得河道出现了两岸坍塌的现象。河道两侧提防洪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在现行土地承包政策中划分到户,然而沿岸居民通常具有较高的惜地复种特征,因此河岸植被较为零散且水土保持能力较弱,未能形成防御水土流失的绿色植物保护带。(2)水域面积锐减、河道侵占严重。纵横交错的河网水系不仅是降解稀释污染物、防洪排涝的主要途径,而且还可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在以往农村整体规划中缺乏对河道的保护,并且因土地资源较少,当地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存在与水挣地、挤占沟塘与河道、埋河修路与填河造地等现象,为了扩大建建设用地使得河道逐渐萎缩,水域面积不断下降进而降低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3)河流淤积严重、河道功能作用减弱。河道淤积降低了其防灾减灾与调蓄洪水的能力,从而造成河道引水灌溉、滞洪、泄洪以及导流行洪等水利防灾功能出现失衡,洪涝灾害频发并造成严重的经济与财产损失。

4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强调行政推动,明确管理责任

行政推动,就是在农村河道治理过程中,发挥行政领导作用,就相关问题开展综合分析,建立领导联席会议制度,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由于行政领导具有一定强制性和约束力,有助于协调农村河道整治工作,并确保其得到顺利推进。基于河长制,可引入协同办公系统,将农村河道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系统进行上传,就整治工作进行任务分配,确保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能够及时高效处理。以手机APP和电脑终端为支持,有助于相关监管人员更为全面且实时的了解河长巡河情况,确保巡河工作规范化和高效化。在基于河长制的农村河道整治过程中,要注重将责任落实到位,一旦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反面典型,需及时进行责任追究,并进行处分,确保农村河道整治工作得以规范进行。以行政手段为支持,河道整治责任意识得到明显强化,弥补以往条件下的监管漏洞,更为规范地开展河道整治工作,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2加强水利知识宣传

可以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各种现代化通讯工具,对村民进行水利相关法律法规和河道生态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提高村民的水利保护意识,让人人意识到保护河道水系的重要性,自觉加人到河道生态保护工作中来,做到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大家齐聚一心,共同维护河道的清洁,协助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

4.3加大投资力度,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资金是基础,实施农村河道的整治是一项具有公益性的事业,河道的整治与灌排沟渠、堰塘、水坝等小型的农田水利设施有直接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修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亟待治理的项目数量多,资金投入大。我国的城乡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偏远地区的财政收入远低于发达地区,乡镇财政状况窘迫,集体经济也比较薄弱,真正能够投入到农村河道整治中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成为农村河道治理的阻碍因素。因此,为了改善现阶段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启用农村河道专项资金,县级财政要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将农村河道治理的相关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中。

4.4增强洪区管理,改善调洪功能

行洪区通常和洪水位密切相关,因此对行洪区强化管理极为关键,诸如疏浚河槽以及平整河滩等操作对于改善行洪功能十分重要。因此,农村河道治理必须对私采或者是乱挖等行为加以禁止,并对采砂企业相应作业进行规范,采砂坑必须做到及时回填以及修正,从而避免农村河道流势因采砂而受影响。其次,还应对沿河存有的采矿废渣加以全面清理,从而确保河床宽度得以有效拓展,从而实现雨季时洪水含砂较低且对下游泥沙淤积进行控制性。此外,还应对打着旅游开发或者是水上娱乐旗号的违规建筑进行逐步清理,确保农村河道重新获得自然面目与属性。

表1

4.5河道岸坡治理

对河道岸坡进行生态治理就是利用自然材料、人工材料和草本植物相结合的原理,稳固河道边坡,防止河道冲刷破坏,保护河道植被、动物和微生物,增强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治理方式主要有自然型、自然原型和复合型三种,各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1。在对农村河道岸坡进行生态治理时,同一河道的不同河段,可根据过流量大小,冲刷程度,周围环境等,综合利用多种治理模式,尽量避免单一的护岸形式,达到既经济又安全,同时满足生态、景观、亲水性要求的治理口的。同时,农村河流沿程的地理、经济、社会环境往往比较复杂,防护工程施工不便,且管理和维护难度较大,因此应选用简便易行的生态护岸形式,治理后的河流应具有自身稳定、自我维护、自净水体等功能,具有河水清澈见底、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景观。

4.6轮流进行河道清淤

农村河道的长期淤积严重不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相关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河道清淤工作,可以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河道整治工作,统一规划,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安排一定的时间完成农村主干河道的疏浚问题,解决农村迫在眉睫的河道淤积问题,然后可以安排人员及设备轮流对其他农村支流河道进行清淤,改善农村河道排灌不畅,调蓄能力弱化等实际现象。

5结束语

农村河道建设要结合河道自然属性与现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强生态化治理,完善农村河道生态化建设方式,促进农村河道生态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以此实现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绿色发展。我国当前对于农村河道的建设管理工作日益重视,对于当前农村河道建设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建设管理是治理工作的开端,也是问题的源头。只有从源头上把好关,才能确保之后的建设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也才能确保我国农村河道治理工作取得不错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付景新,张绍英,李宝权.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河道生态化设计、建设与管理[J].北京农业,2014,21:330-331.

[2]朱兴华.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312:213-214.

[3]黄根法,翁建伟.探讨农村河道生态环境建设—浙江遂昌县河道“四位一体”管理模式[J].科技资讯,2012,15:134.

[4]张海良.基于农村中小河流水环境与河道结构治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1:90-92.

[5]邹卫中,芮金.农村河道治理主体的权责清单与实现路径[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4:33-40.

上接第118页

工图纸要经过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后予以使用。

4.5施工单位管理

首先从领导层必须重视质量管理,因为质量管理出现问题到后面返工造成工程利润降低,质量管理直接关系企业利润空间,没有利润空间更谈不上企业的生存,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把质量管理作为施工企业头等大事,必须把质量管理排在日常生活第一要事,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与项目部必须签订质量管理合同,必须每年有计划引进部分高校人才来补充管理,由于高校人才对于理论知识非常雄厚,在每个项目补充一个或两个到现场进行实习和培养,培养后根据个人能力进行分配到每一个岗位,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员工培训工作,项目部必须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培训对象由施工员安全员以及班组长等全员参加,每个星期组织一次全员参与学习,在必要时每天进行短时间培训,采用不定期聘请专家现场指导和培训等工作,在每一分项开工之前组织去比较好的工地进行学习。对项目部组织结构成立必须以每一个人的能力进行分配工作(必须根据理论结合现场经验进行考核,根据综合考核成绩进行分配),员工工资方面必须以个人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和分配。在每一个项目开工前必须先做好质量策划,在每一项工序开工前必须先做好样本,样本经过审核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必须本着以样本引入制度,做好质量管理每一个环节,在施工前安全技术交底,在施工中跟踪检查指导,施工后验收把关工作。材料把关是整个工程关键所在,材料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所以材料在购买前必须进行材料市场调查,货比三家,必须以质量购买材料,材料必须提供样品,样品必须进行检验规格品种质量等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根据样品进行进场验收,各种材料验收必须有专业人员参加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和施工。建筑施工机械管理目前采用一体化管理,进行现场调查(设备新或且旧以及运行情况,管理制度等)等必须综合考虑,结合我们设备需要量等进行筛选。对一体化设备单位必须严格签订合同(使用日期、保养时间以及人员配备等),对于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培训后上岗。

5结论

通过质量管理的分析研究,要想工程质量管理好必须有参建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本文提出几点建议:必须围绕参建各方等问题,完善健全的参建各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加快建筑业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索少辉.从工程管理角度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9):9-10.

[2]邓杰心.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剖析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44):21-22.

[3]石宏飞.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防治策略[J].江西建材,2017(17):289-290.

[4]何尔月,何申忠,何心耐.对提升企业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9):112-113.

[5]关林辉.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剖析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22):39-40.

论文作者:齐计永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齐计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