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60例效果分析论文_白新文

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60例效果分析论文_白新文

白新文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关节外科 重庆 400012)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60例效果分析。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2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效果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症状,降低体内致炎反应,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针刀;电针;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298-0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椎疾病,多发于体力劳动过重的青壮年。临床表现为腰部单侧或双侧疼痛,侧弯受限,久坐、久立后疼痛加重,甚者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理疗等非手术方法,起效较慢,疗效有限,容易复发。针刀为中医特有外治疗法,可松解第三腰椎间的组织粘连,改善组织损伤,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优越性明显[1]。本研究采用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获得较为满意临床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2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38.6+4.3)岁,病程1-16个月;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36.8+4.1)岁,病程1-18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经腰部X线或CT检查确诊;具有长期慢性腰部劳损或突然弯腰扭伤史,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慢性腰痛,弯腰则疼痛加重,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临床检查第三腰椎横突处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硬结,X线片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分析研究。

1.2方法 (1)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在双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消毒定位,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注射麻醉,使用I型4号直型针刀。在L3棘突上缘左右3cm处各定一点,针刀从左侧定点垂直进针,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横突骨面,针刀向外移动至L3横突尖部,用提插刀法切割横突尖部的粘连、瘢痕。然后,调转刀口线90°,在L3横突上缘和下缘间切割3刀,以切开横突间的粘连和瘢痕,切割深度不超过0.5cm。另一针刀从右侧定位进针,方法同前一针刀[2]。结束后拔除针刀,局部压迫止血,用创可贴覆盖针眼。每周治疗1次,2周为一个疗程。(2)电针治疗。取双侧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局部压痛点、患侧委中、环跳穴位,毫针直刺1-2寸,提插捻转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30min/次,每周治疗3次,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无腰痛,腰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腰痛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腰痛有所减轻,功能较治疗前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腰痛无减轻,功能无好转[3]。

1.4观察指标:(1)症状改善情况由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ODI由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等10个方面组成,最高50分,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4]。(2)治疗后检测血清中 IL-1β、IL-6、TNF-α含量变化。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包分析所有临床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观察组60 26 22 9 3 95.00*

对照组60 19 21 9 11 81.67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x- +s)

组别 例数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观察组60 2.82+0.41 8.25+2.16*

对照组60 6.23+0.49 16.37+3.2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见表3。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x- +s)

组别 例数IL-1β IL-6 TNF-α

观察组60 63.8+18.893.4+13.917.7+4.2*

对照组60 90.3+19.6114.3+14.719.6+5.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属“腰痛”、“伤筋”等范畴,多由于急性外伤或长期劳累,复感风寒湿邪,致腰部筋络损伤,气血痹阻,而发为腰痛;或素体亏虚,筋肉痞弱,卫外不固,则不耐持久,易受到外邪侵袭。因此,其病机主要为气血瘀滞和气血两虚,病位在筋,而未伤及骨[5]。西医认为,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是腰椎伸屈、旋转、侧弯等活动的枢纽,所受杠杆作用力最大,使得腰三横突易于因牵拉受力而损伤,局部可见创伤反应、血肿粘连、疤痕挛缩、筋膜变厚等。

本病的治疗分为内治和外治两种方法,治疗原则以解除腰部疼痛和恢复腰部功能活动为主。常规的药物治疗如口服非留体类消炎镇痛药,短时镇痛效果明显,但不良反应较多。西医常用的外治法为封闭疗法,封闭无效者多采用手术治疗。

针刀为中医外治中的特色疗法,根据第三腰椎横突的软组织之间产生粘连、瘢痕和挛缩的病理特点,着重松解软组织的粘连和瘢痕,解除对血管、神经的卡压,恢复第三腰椎横突的力学平衡。同时,恢复病变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消除炎症和水肿,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恢复正常腰椎生理功能。因此,针刀具有良好的镇痛和抗炎的作用。此外,针刀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对局部病灶的刺激类似于电针的治疗作用,所以,单纯的电针治疗较针刀力度小。

郭长青等研究表明[6],针刀组与电针组均能改善压痛评分,但针刀组治疗后压痛值小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针刀治疗效果较电针更佳,对腰椎周围软组织的压痛改善程度更大。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针刀通过切割、剥离、松解局部软组织,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消炎、恢复功能的作用;打破了局部恶性循环,恢复气血顺畅,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耐受性好,恢复腰椎功能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小三.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湖北: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1-42

[2]林松青,王彬,罗勇杰等.靶向注药联合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1):32-35

[3]郭长青,李石良,乔晋琳等.针刀松解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20-23

[4]阎固林.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304-305

[5]张琥,陆世昌,张明才等.针刀与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比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6):63-64

[6]郭长青,乔晋琳,董福慧等.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局部压痛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191-1193

论文作者:白新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4

标签:;  ;  ;  ;  ;  ;  ;  ;  

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60例效果分析论文_白新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