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对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法的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从配电网标准网架规划、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电缆管网全过程管理机制研究3个方面,对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法进行了解析,并以此为依据,对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该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网;电缆管网;规划方法;应用
前言
本文给出了一种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方法,介绍了其研究思路,分析配电网电缆管网现状,根据负荷增长情况,确定了配电网的目标网架,进而根据规划区常用的电缆敷设方式和配电网目标网架,测算电缆管网的需求量。经过对某地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形成坚强的配电网目标网架,科学合理规划、应用、维护电缆管网。
一、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法的研究思路
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法应该以“分析现状—合理分区—明确目标—逐步推进—闭环评估”5个方面入手。(1)分析现状。对配电网电缆管网面临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配电网电缆管网的规模、框架、布局和运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及时对配电网电缆管网面临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总结。(2)合理分区。按照相关规划要求来对供电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并根据该区域的发展走向对供电类型进行设计,同时采用对应的技术标准来实现配电网电缆管网的建设工作。(3)明确目标。结合规划区域配电网电缆管网现状的网架、设施、运作等标准,例如:供电牢靠率、供电直径、绝缘标准等,根据配电网络的网架、设施等施工和改造计划,来提出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标准。(4)逐步推进。参照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的现状以及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划分情况,通过使用“差异化”方式来制定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案。(5)闭环评估。结合当前的现状以及规划方案,来实现闭环评估,同时对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标进行比对,进而达到验证规划效果的目的[1]。
二、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
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原则从不同规划区域的电力管网发展模式来看,城市市区范围内属于负荷密度高、变电站密集的地区,应集中建立网状的通道结构,提高电缆管网的贯通性,使电缆能进行灵活多变的敷设,给规划区配电网电缆管网的建设提供较大的余地。城市市区外围属于负荷密度不高、变电站分布较疏的地区,电缆管网主要还是集中在变电站周围,相互连接较少,所以电力管网的发展应以市政主干道路为主,次通道为辅。对于城市配电网络的电力管网建设,尽量结合市政道路主干道同步建设电力管网主干道,形成较为清晰明确的主干网络,确保配电网电缆管网的落实。
确定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需求量,确定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需求量的思路。根据配电网目标网架、现状电缆管网规模和敷设方式,考虑电缆管网具有一定的裕度(包含通信所需电缆管网需求),确定配电网目标网架所需的电缆管网需求量,最终确定规划区主干道路、次要道路的电缆管网规划建设规模[2]。
三、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法
(一)配电网标准网架规划
(1)规划区负荷预测。第一,结合规划区市政规划图纸,来对该区域的负载密度进行分析,并对规划区的发展标准进行全面考虑,对不同区域的负载密度进行合理的规划。第二,将规划区域中的道路情况、环境情况以及地貌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把规划区域划分成3个部分,其中包括大区域、中区域以及小区域。第三,结合施工面积、施工容积率以及所需参数等信息,通过采用小区域负债密度指标法的方式来对规划区域的今后发展饱和量以及负载量进行明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规划配电网标准网架:结合现代的基础网架、包和负载测量结果以及相关的规划标准来看,采用10kV新出线路走廊的方式可以实现10kV线路的建设工作,并以此来构建配电网标准网架的出线规模,建设不同型号变电站之前的联系通道,进而构建成一个稳定、安全的配电网标准网架。
(二)规划建设标准
新建电力管沟应按规划规模,以110kV及以下通用标准一次性建设到位,原则上城市主干道不低于16孔,次干道不低于12孔。新建、拓宽、出新的城市道路,配套的管沟由经研所与规划部门对接确认建设规模、路径方案并纳入规划。管沟按规划审定方案与道路同步建设,管沟工程费用先期纳入道路总体费用。业扩出资的地下电力管沟新建工程,由客户承担其实际使用管孔数增加两孔(备用及通信通道)的建设费用,建设规模超过客户建设标准的部分由公司统筹考虑,经研所编制具体分摊方案按规划规模一次性建设到位。
(三)完善内控环节
①职责分工。发展规划部作为电力管沟策划施工、应用审批的统一管理部门,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电力管沟进行规划、电力规模进行设计以及规划方案进行审核等。②初步设计审查环节。针对于电力管沟的施工以及应用环节的规划方案进行重点核查,保证和核查流程规模吻合,防止规划环节中存在风险[3]。③施工环节。在进行施工时,需要由研究所对规划方案进行初步审核,并由检修部对其各个环节进行检修。④验收环节。检修部需要做好电力管沟的验收工作,全面核实电力管沟的实际施工情况,并将核实的信息递交给研究所。⑤应用环节。在进行应用时,需要由研究所制定详细的应用方案,并交给规划部进行审批,审批合格以后,才能进行应用。⑥资料归档环节。由研究所收集相关的建设结束信息,并制定完善的规模台账,并及时对其进行更新。
(四)规划外审流程,进行负荷预测
规范外审流程,通过规范流程管理,让每一项利用电力管沟的工程能够让管理方、出资方、使用方三者清楚,确保三者的权益的最大化,使三者能达成统一的目标,(1)负荷密度指标选取。经过对负载发展情况比较成熟的城市进行分析,该城市的负载密度标准如表1所示。(2)负荷预测结果。通过采用小区域负载密度标准法的方式,来对该城市的负载密度标准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得知该区域的负载估测结果是高方案为300MW,中方案为255MW;低方案为235MW。我们选择中方案当作该区域的负载估测结果,该区域的饱和年的负载量是255MW。
(五)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
(1)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原则。结合不同领域的电力管网发展情况来说,城市市区范畴属于负载密度强,且变电站密度大的区域,这种区域需要构建网状型号的通道框架,这样可以提升电缆网管的连接性,提高电缆运行的灵活性,给规划区域配电网电网的施工提供便利的条件。(2)确定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需求量。结合配电网标准网架、当前电缆管网规模以及建设方案,综合分析电缆管网具备的裕度,明确配电网标准网架需要的电缆管网的总数量,最后实现主干道、次干道的电缆管网规划方案。
总结
本文研究出一种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方法。首先,分析现状电缆管网存在的问题;其次,在配电网目标网架的基础上,考虑电力通信管道、支线、用户所用电缆管道和电缆管网具有一定裕度的基础上,确定电缆管网的规划需求规模;最后,研究电缆管网全过程管理机制。以某市某区为例,该方法能够科学指导配电网的建设,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芳芳.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的优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1):67-68.
[2]张聂鹏,张明月.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方法及其应用[J].电工电气,2015,(12):50-53.
[3]黄平.电力配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05):164-166+169.
论文作者:武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6
标签:管网论文; 电缆论文; 配电网论文; 网架论文; 标准论文; 区域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