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究论文_孔繁慧,徐群利,李亚菲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究论文_孔繁慧,徐群利,李亚菲

四川天一学院 四川绵竹 618200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网络化教学与学习”,特别是高职院校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更需要在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将“课上活动”与“课下活动”进行革新调整,改变以往教师填鸭式教学的刻板模式,体现出教学手段更加高效、教学资 源更易于获取、师生角色变为“双主”和评价方式呈现多元等特征。本文针对这一模式在高职院校里的具体实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使得我们的世界一直改变着,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教育领域也随着网络技术的渗透,不断进行着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的深刻变革,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作出改变。特别是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名校开放课程等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这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课堂学习定位。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教学方式是中国每所院校迫在眉睫需要探讨与研究的课题。特别是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确保高职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那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实施对教学理念、信息素养、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这一模式在高职院校里的具体实施展开论述。

一、课堂上的互联网技术应用

课堂中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多种多样,其中之一为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资料来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点是 利用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课堂气氛,以此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建筑施工技术》这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果光凭借任课老师的口头描述,很难让没有去过施工现场的学生联想到实际的操作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老师能把理论讲述与实践操作视频相结合,就可以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多媒体视频观摩到施工场地的实际操作,这样也能避免学生因为“看不到”和“想不通”产生的厌倦学习这门课程。

除了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应用之外,还可以在类似的课堂中添加建筑工程仿真实训软件。这类建筑工程仿真实训软件,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职业技能实训和鉴定设备通用技术规范、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大纲,为缓解我国土建施工类专业传统实验实训教学环节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研发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内容包含建筑识图、施工放样、基础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砌体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等六个仿真教学子系统,每个实训子系统含有若干项典型的实训项目。软件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以施工任务为引领,突出技能训练;强调职场场景,全部训练在三维场景下进行;重视教学设计,不同的知识单元含有诸如教学资源、技术规范、安全交底、技术交底、工程图纸、工作记录、项目进程、工具准备、技术分析等多种情境和技能训练教学模块。软件采用三维可视化控制与数据库技术而制作,具有很强的职业性、情景性、过程性与互动性。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这类软件,教师可以在课堂演示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亲自感受如何操作,让学生有一种置身于施工现场的感受,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中,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变成操作性的直接经验,同时模拟操作的环境也使得学生有工作的实地感和面向就业的紧迫感。

二、课堂下的互联网技术应用

课后移动网络终端讨论、答疑移动终端便于携带,节约时间,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分散的零碎时间完成课后讨论、答疑、同学交流等复习活动。老师们可根据所需功能,建设专用APP平台,指导并监督学生完成课程最后部分。如果没有条件建设APP平台,可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向学生推送复习资料,布置讨论作业,学生通过留言、跟帖等互动行为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并补充课前、课中有可能遗留的问题。教学APP设计可集中整合单个学习资源实体,将同主题的多个学习元集合成为知识群,多个知识群语意关联聚合为知识云,从学生课后学习环境来看,APP起到的功能在于将个人学习环境变为了集体学习环境的学习社区。我国高职院校课堂的主流教学方式还是以班级为最小教学单位的,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非常难达成,一刀切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挫折,而大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长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越是天资聪颖的学生越受到最大的束缚和压制。这种移动智能终端的课后复习模式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个性化教学尊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领悟能力是不同的,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和服务。例如《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是建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由于高职的学生普遍在中学时期没有打好基础,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各不相同,对于这门课程的章节掌握能力各不相同,任课教师如果可以制作微信题库,针对性的推送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巩固完善,同时在期末考试可以让学生有选择的性从建筑材料题库中自行选择分值不同,难度不同的题目做,这样就能极大的提高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会耽误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继续学习更深更有难度的知识点。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能达到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教学效果。

互联网技术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学习变革,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余,为个性化教学、泛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使学习成为无处不在的、感知用户情境的、适应性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的、人际交往与互动的、认知网络连接的行为方式。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高职学生更现实的目标是面向社会,可以直接就业;高职是一种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学习建筑工程类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他们并非要做研究型的人才,所以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要从机械地“满堂灌”到灵活地“动手学”;要把沉闷的课堂变成兴趣的乐土,就要学会应用现代多样化的互联网技术。

参考文献:

[1]海玉. 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亚太教育》,2016

[2]辛爱芳. 关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若干思考。文教资料,2009

[3]王秋月. “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上海教育科研,2014

[4]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大学教学,2005

[5]高卓. 基于混合学习的课程教学设计.华南师范大学,2006.

[6]郭晓红. 网络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初探.企业家天地,2007

论文作者:孔繁慧,徐群利,李亚菲

论文发表刊物:《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究论文_孔繁慧,徐群利,李亚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