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相互关系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相互关系_政治论文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必要性及二者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主客论文,性及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2-0021-03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二者的活动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因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必要性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笔者检索到的出版最早的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专著是金鉴康主编,1987年9月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该书分别用三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从那以后一直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对使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概念的不同观点。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过程中,理论界有人提出了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哲学讲的客体是物,主体是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学再用客体概念,就会忽视甚至否定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主客体的平等性,而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好就在于没有平等地对待教育对象,发挥好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还有学者认为,教育学都不用主客体这个概念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也不应该再用这一概念。

那么,是否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概念和继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呢?笔者的观点是不仅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概念,而且还需要深入研究它。要继续研究,就要回答用了“主客体”的概念是否就否定了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主客体之间的平等性。笔者的观点如下:

1.用“主客体”的概念没有否定客体的主观能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双向互动的活动,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传授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只有通过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教育客体传授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要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的参与教育活动。缺少了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同时,将哲学客体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客体的内涵和属性就发生了变化。哲学讲的客体是指物,思想政治教育学讲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人,作为人,他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这一概念,并不意味着他作为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的丧失。

2.用“主客体”的概念是否就否定了主客体的平等性

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平等性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二者既是平等的,也是不平等的。第一,二者的平等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同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在我们社会,他们的政治地位、社会责任和人格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在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二,二者的不平等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不平等性。可从两个方面看:

一是从素质来分析。从二者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存在着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由于是执政阶级按照一定的政治和专业标准挑选出来,又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一般来讲,他们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高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从这一点讲,二者是不平等的。假如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平等了,都处在同一水平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就没有意义了。

二是从矛盾双方的关系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是一对矛盾。关于矛盾双方的关系,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1]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这对矛盾中,二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处于矛盾主要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承担着组织、主导和协调的作用。处于矛盾次要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则是组织、主导和协调的对象。

3.教育学不用主客体概念不代表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不能应用主客体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有一个重要的区别,这就是前者的阶级性远远大于后者。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两门学科都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强调的侧重点不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学重点研究的是德育,其次才是智育。教育学也强调德育,但重点研究的是智育。两门学科都强调阶级性,但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更强烈的阶级性。执政阶级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授本阶级的理论,以此来指导人们的思想,统一人的行为,达到对社会进行软控制的目的。所以,社会的政治组织、政治集团要从政治和行政的角度用纪律来约束教育对象接受教育。教育学中的教育活动也有纪律,但它主要是从行政的角度来约束教育对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使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这个概念从理论上是讲得通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及二者的关系非常有必要。只有科学地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他们相互作用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1.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对立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有着明显的界限和区别,二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对立性。他们在性质、地位、角色、素质、活动方式、任务侧重点和作用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和对立。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性质、角色上的对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性质上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主要是指它们在根本内涵上的差异和对立。这种性质上的差异和对立必然导致二者在角色、地位方面的区别和对立。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组织、引导和控制整个活动的开展,他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组织、主导和协调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主要针对的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这种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教育者、组织者和塑造者,他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活动直接指向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尽管具有主观能动性,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他仍然是被教育者和被“塑造”者。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性质上是对立的。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角色上的对立。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角色是执政阶级的代言人。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除了利用国家机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外,还要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传播本阶级的意识形态用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由执政阶级严格挑选出来并经过培养的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成了执政阶级的代言人,这就是他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则是接受教育的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灌输”理论和培养的对象。他们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指导下,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自我修养掌握执政阶级的思想,并用这一思想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在这种情形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被“控制”和被教育者。当然,这种控制不是人身被控制,也不是思想没有自由,而是指其要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素质上的对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素质上的对立,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由执政阶级严格挑选出来,又经过了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因此,他们在理论修养、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等方面强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只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才能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为本阶级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则不具备上述条件,在素质上,尤其是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上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必然存在着对立。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必要。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任务侧重点、活动方式上的对立。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尽管是平等的,双方都在为社会发展勤奋工作。但在教育的具体任务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任务的侧重点却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任务是培养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任务”则受制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指导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符合执政阶级所需要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活动方式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教”,他所从事的活动是教育和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学”,他所从事的活动就是接受教育。他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指导下,学习、掌握科学理论,提高思想水平。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作用上的对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性质、角色、素质、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对立,必然导致二者的作用不同。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由于是活动的组织者、控制者,他起的作用是:组织作用、主导作用和协调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这些作用控制着教育活动发展的方向,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双向互动的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也有自己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作用是:参与作用、制约作用、反馈作用和检验作用等。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这些作用尽管重要,但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相比较,不具有主导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对立性。

2.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统一包含着两种形式:一种原始的、自然的统一;对立的统一。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原始的、自然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原始的、自然的统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都是人,二者统一于人这个系统,都具有人的共同本质属性。在我们社会,他们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共同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对立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对立统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的转变,从而达到主客体之间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一般实践相比,有几点不同:一是实践的主客体都是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具有主导性;三是实践的内容主要是理论传授和思想观念教育的活动;四是实践的结果是既能直接产生精神成果,也能间接产生物质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统一的内容是: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素质的对立统一。在未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前,二者无论在理论水平,还是思想认识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别,通过教育活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理论水平,转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养,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素质上达到统一。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行为上的对立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思想未统一之前,他们之间的行为存在着差别。通过教育与实践活动的锻炼,二者在思想上达到统一后,行为上就会统一。

第三,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的对立统一。个人发展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存在矛盾。个人为了自己的需要和发展,如果不根据社会的要求和按社会规范行动,就会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社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维护社会整体的利益,必然会通过法律、道德以及规章制度来限制个人有害于社会的行为,这样个人和社会必然会发生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活动,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了解社会的要求和掌握社会的各种规范,按照社会要求来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的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之,社会的发展也要充分考虑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个人发展提供条件。这样个人的发展就与社会的发展要求达到了统一。

标签:;  ;  ;  ;  ;  ;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相互关系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