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赵晓辉 山东省平度市新河镇灰埠小学 266715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了厌学情绪。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我担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这几年来,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故事开头,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可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几十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了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跟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着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新教材从选材上就已经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教师在明确教材内容知识的要点是什么后,要根据本班或者本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和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知识的应用与再创造得以完美的结合。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就从元旦班级联欢会时给小朋友们买水果要统计本班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入手。学生们都非常乐意告诉老师自己喜欢吃的是什么水果,可当很多人都说了自己喜欢的水果而老师根本记不清楚谁想要吃什么时,就出现了问题。同学们为了解决问题纷纷出谋划策想办法,最终通过教师引导想到“统计”的办法。在这堂课上,小朋友们为了解决好这一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显得异常活跃,与此同时他们也体验到原来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学它也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
三、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了“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四、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要求摆的△比 ○ 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的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五、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的转化期。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定能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教育新形式。
论文作者:赵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学生论文; 小牛论文; 知识论文; 孩子们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几个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