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领论文,基本路线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导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为什么要重新强调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李君如的体会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是理论立论的根据,是整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
在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过程中,面对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能单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的片言只语中找答案,而要真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实际问题。这里,关键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只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未结束,我们就决不能动摇付出了巨大代价才获得的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基本纲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十五大报告的突出之点,就是根据历史的经验,面对现实的情况,重新强调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鲜明地指出要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持之以恒地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及其指导地位,已在越来越多的人们中间形成共识。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邓小平理论和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证明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形成的理论、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是唯一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以往,人们总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已经“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了,我们只要照它办理就行了。实践告诉我们,一旦我们按照这种思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就悄悄地阉割了它的活灵魂。邓小平同志强调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不仅在创立的时候要“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在实践中仍然要“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样,不仅同抛弃科学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划清了界限,而且同教条化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僵化观点划清了界限。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6月30日说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是什么?就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同志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得到的科学结论。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全部理论立论的根据,是整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根据这一论断,我们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又拒绝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迅速地激发了社会主义的活力,改变了国家的落后面貌,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意义
那么,十五大为什么要重新强调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呢?江泽民同志精辟而又深刻地指出:“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这就是说,第一,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场新的革命过程中,认识和解决实践中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要有正确的学风,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的改革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深入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如何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格外引人注目,引出了各种议论。于是,就发生了一个究竟是单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的片言只语中找答案,还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这些实际问题这样一个学风问题。毫无疑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不断变化的实际生活出发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江泽民同志尖锐而又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要求全党“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认识我国现在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只有认识到我国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我们才能抛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我们才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解决当前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正确答案。
第二,在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寻找合适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众所周知,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前十年,是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解决好两个关键性课题,即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面对着世界范围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学革命突飞猛进的严峻挑战,我们能不能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能不能解决好两个关键性课题,已经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这就需要我们摆脱任何犹豫,大胆探索;澄清种种疑虑,开拓奋进。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下决心突破攻坚。我们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考虑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认识党中央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方针政策。今天,我们强调要继续调整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就是因为我们今天建立的社会主义还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原来设想的社会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强调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也是因为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在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进行股份制试点,对国有中小型企业采取改造、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同样是因为我们今天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在改革开放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敢于和善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寻找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企业组织形式。这就是今天要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三,在加强党的建设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全面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起来很简单,一是社会主义,二是初级阶段。其实,这是中国的一个独特而又复杂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在学习、借鉴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文化成果时,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毫不警惕,甚至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就会走向右的轨道;如果把坚持社会主义同学习、借鉴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文明成果对立起来,拒绝这样的借鉴,就会出现“左”的错误。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定位带来的历史复杂性。邓小平同志清醒地估计到了这一问题,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了“两手抓”的重要思想,并对这一过程中党内出现的右的和“左”的两种倾向进行了严肃的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党对改革开放领导的时候,必须大力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时候,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党的建设问题如此突出地一再强调,把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出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今天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由此可见,在十五大报告中,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这一根本问题的内在要求,同时又为论述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针原则奠定了根本出发点,具有重大的意义。
牢牢抓住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不是在口头上说说,文章中写写就能解决的,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中清醒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实践中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众所周知,我们党经过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20多年的曲折实践,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明确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而决定了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主要矛盾的揭示,意味着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因此,只要这个主要矛盾尚未解决,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未结束,我们决不能动摇这个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科学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我国在改革开放推动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底子薄,经过近20年发展,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但仍居于世界后列,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加上我国人口多,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一平均,人均占有量极低;各地区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离现代化要求距离很大。总起来说,到本世纪末我们还只能达到小康水平。即使到2010年,经过艰苦奋斗,也只是到达一个比较宽余的小康水平。因此,我们既不能因为强调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忽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和社会取得的进步,也不能因为强调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而忘记今天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然没有变。
其次,要认识到,我们当前面临的矛盾很多,有的也比较突出,引人注目,但是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确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大家比较关注的有腐败问题、地区差距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和职工下岗问题等。有的地方还因诸如此类问题发生群众到政府上访等情况。似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开始变化了。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落后造成的。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利用权力满足个人欲望,就会发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收入差距的拉大,就会发生就业不足等问题。当然,发生这些问题还有其他因素,如政治上、文化上、教育上的因素等,但最基本的还是经济落后。江泽民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时说得好:“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认识到,只有清醒地看到主要矛盾没有变,才能坚定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主要矛盾所指的“落后的社会生产”不仅是生产力落后,而且指的是生产力的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落后,因此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改革这些落后的经济体制和机制,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管理、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也就是要改革开放。而这一切,最终是要满足于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内在地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反过来,也就是说,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是主观设定的,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运动规律的反映。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结束,只要这一主要矛盾没有解决,党的基本路线就不能动摇。要像江泽民同志强调的那样:全党要保持清醒头脑,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之后,接着进一步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他既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基本目标,又阐述了实现和达到这些基本目标的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提出党的基本纲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众所周知,基本路线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个基本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改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80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1983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国客人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把邓小平同志这一系列论述,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由此可见,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新的重要概括。其意义在于更加清楚明晰了党的奋斗目标,更加清楚明晰了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要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又要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指导、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经济、政治、文化,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论文; 党的基本纲领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党的纲领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基本路线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邓小平论文; 科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