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丽 辽宁省朝阳县黑牛乡中心小学 1226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是对数学很感兴趣的,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时不细心,没有进行认真审题,对于一些完全可以解答正确的问题由于他们的粗心而造成了失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审题习惯及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认真读题,明确题意
培养审题能力首先要学生会读题,理解题意。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反复读、仔细读、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一般由老师读题,要重点培养学生认真听清老师读题后再仔细做题的习惯。老师读题时学生要对不认识的生字标上拼音,而教师在读题过程中要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词进行解释。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要学会自己读题了。读题过程中,学生求成心切,读题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跳题、漏题、计算符号看错、抄错数字的错误屡见不鲜。
例如:一位老师带领38名同学去动物园。动物园的门票是每人2元,那么门票一共花了多少钱?实际做题过程中好多学生都少算了一个人的门票,因为他们只在意了阿拉伯数字38和2,而忽略了文字“一”的存在。所以在培养学生由大声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的读题习惯时,还要强调学生指读,从而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读通句子。读题时眼、口、耳、手并用,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读题,学生感知了数学语言,收集了有效的题目信息,并初步分析和理解了题目信息,进而提高了审题速度。
二、动手操作,勇于实践
数学审题是一个收集有效信息、分析信息、理清信息间的关系的过程。而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觉得生涩难懂,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差,为审题又增加了难度。有些题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来帮助审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勇于实践的能力。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勇于发现,勇于探究,大胆思考,进一步引发创新和探究的意识,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我在教学体积概念时,组织学生拿着自己用硬纸板制作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具,到沙堆边装沙子,倒在地上;再用石块和沙子放入盒里,然后倒出来,比较两堆沙子的多少、沙堆的大小。他们会发现两沙堆的大小、多少是不同的,并且明白了沙子占据了纸盒的空间,还知道沙子占据空间的大小,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审题中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图的力量比文字更简洁有力,有些问题若感到无法下手时,借助图形重新审视往往会很快地解题。例:小芳做了12朵黄花,做的红花比黄花多5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如果能根据题意画成线段图,晓事理、明算理、悟转化,很快把握了数量关系,理顺了解题思路,那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了。在审题中借助线段图,这是一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方法。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抓住关键字词,理解题意
应用题都是由字、词、句构成的,往往存在关键性的字或词。关键词表明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看到“多”或“少”就要想到什么跟什么比、谁大谁小、是求大的还是求小的数还是求两数相差多少;又如看到“倍”就要找出谁是谁的几倍,题目中是把谁看作是“一倍数”、谁看作是“几倍数”;再如看到“分率”就要找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是单位“1”等等。若没有抓住关键性的词或字,就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所以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抓 “关键词”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让学生感知关键词句,为培养学生抓重点、展开思维打下基础。要让学生学会用“圈点法”来抓重点,强化抓关键词的能力。所谓“圈点法”就是审题时边读边圈点,利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已知的、未知的、易混的地方划出来,对关键字句进行咬文嚼字式的阅读,得到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
例如:从甲、乙两地相对同时开出两辆汽车,4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里的关键词就是同时、相对、相遇还有相距,在题上作出标记。“同时”及“相遇”说明两辆车用的时间是一样的,“相对”及“相遇”说明两辆车从甲、乙不同的地点出发再到的相遇时两车所行的路程之和就是甲、乙两个地点间的距离,而“相距”一词说明相隔的距离。一辆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45×4=180(千米)。另一辆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55×4=22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80+220=400(千米)。综合算式:45×4+55×4=180+220=400(千米)。
有时应用类的题常常会给出多个条件,要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从问题出发去抓重点及关键词句,对多余的条件进行删减。题目意思是否能弄清楚,往往取决于题目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字句的理解,关键的字句弄明白了,题意就一清二楚,问题也常常迎刃而解。因此,学生理解了关键词,就抓住了审题的精髓。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在不断的探究中掌握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为此,必须经过严格的、持久的审题训练,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他们审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论文作者:吴宏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学生论文; 千米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题意论文; 沙堆论文; 关键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9期供稿论文;